云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云,那千姿百态的云彩令我赞叹不已,那五光十色的云朵令我陶醉。
  春天的早晨,早上起床,我会站在高高的阳台上,望东方喷薄而出的太阳,那穿过云彩的霞光,一层一层,红的,粉的,白的,是那样的妩媚,透出点点灵气。我常常想,朝霞如果没有云的衬托,她会不会有如此的美丽?然而我想错了,其实,霞就是透过云层的阳光,没有云哪来的霞!因此,我对云产生了好感。
  夏天的傍晚,我常常站在乡间那广阔的田野上,望下山的落日,晚霞是那样的热烈,红的似火,粉的似花,白的似雪,我知道这是云的杰作。把眼投向北方,那蔚蓝的天幕上卷着重重的云幔,有时是崇山峻岭,有时高峰林立,有时是奔驰的骏马,有时是俯地的驼峰,有时是回归的羊群,有时是展翅的鲲鹏,有时是片片的鳞甲,有时是飘飘欲仙的乘龙。云的瞬间的千变万化令人瞠目结舌。
  小时候,望着形态各异的云朵,我曾天真地想,要是把这些崇山峻岭放在我们附近该多好哇,有多少林木可供我们砍伐;要是把这些雪白的羊群赶进农家的院子该多好哇,农家可以增加多少没有付出的收入;要是把这些骏马投入到杀敌的战场该多好哇,敌人一定闻风丧胆。没想到的是,我的天真的想法真的变成了现实。
  那是几年后的一个夏天,天大旱,一连四十多天没下雨,河流干涸了,土地龟裂了,山林树木枯萎了,草卷起了圈儿,人没水喝,牛羊没草吃,树木没雨露滋润。人们多么想下一场大雨,给河流充值,给大地降温,给草木新的生机。看到天上有一片云彩,人们会高兴的跳起来:“起云了,要下雨了。”
  一天中午,刚吃过中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上黑云翻滚,一大团一大团的乌云像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迅速地聚拢,有的像乌龙青蟒,有的像黑熊灰猩,它们奔跑着,追逐着,拥挤着,翻卷着,把天压得低低的,把地挤得紧紧的。随着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一个炸雷震耳欲聋,滂沱的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足足下了两个多小时,大河涨水了,小河满了,树木露出了笑脸,小草挺直了腰。这时我才悟出,是云给我们送来了牛羊,是云给我们喂饱了骏马,是云给我们再造了树木。值此,我对云产生了新的敬意。
  没有见过大海的人,不知道大海的波涛汹涌;没有穿越蓝天,冲出云层的人,不知道云的豁达与翻滚。我对云的深层次认识,原于2007年兰州到武汉的空中之行。
  那是八月25日,一个较为晴朗的日子,虽然有阳光,但天上浓云密布。我们一行四人,从兰州乘机回武汉,我坐在一个靠窗口的位置上,直视窗外,一览无余。飞机起飞了,我望着地面,当飞机升到五千米高空,地面已是模模糊糊。飞机升至八千米,进入云层,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当飞机升至一万多米的高空时,那当是另外一个世界了,上是一个蔚蓝蔚蓝的天空,广阔无垠,太阳既明亮又柔和,清丽极了。下面是波涛汹涌的云海。那是一座一座的仙山琼阁,连绵起伏的云山,宛如海上浮动的连绵不断的冰山,又像是汉白玉雕琢的亭台歌榭。那层层叠叠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的“银装素裹”真的是“分外妖娆”。
  站在云层上,我们怎能感觉底下还有地球,地球上还有人类。只觉得是云的山,云的海,有时翻卷着的浪峰叫人心惊;有时转动着的一个个大云涡,疑心飞机掉进大海卷入漩涡叫人胆寒;有时却是风平浪静,像是宽阔的平原上下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奔腾的骏马,怒吼的雄狮,成群的白羊,瞬间变成从容的骆驼,伫立的银鸡,笨拙的大熊猫;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真的叫人难以想象。我拿起相机照下了这美丽的一瞬又一瞬,留下了一个一个美好的回忆。
  太阳挂在天上,八月的天气,阳光毒毒的,机壳上透着些许热气,如果没有风的散热,我们会受不了的。我想,地球如果没有云的保护,没有云的反射和不同层次的云折射太阳的强烈的光线,地球怎么受得了呢?不要说草的枯萎,树木的干渴枯竭,就是人类又怎能承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强烈太阳光线的压迫?
  云给我们创造了美丽,云给我们创造了幸福,云给我们创造了生命的一切。我对云充满了敬意。
  
  张志谋,教师,现居湖北通山。
其他文献
约瑟夫·布罗茨基说:“诗人的真实传记,如同鸟儿的传记,几乎是相同的——他们真正的数据,是他们的发声方式。一个诗人的传记是在他的元音和辅音中,在他的格律、韵脚和隐喻中。”诗人对于词语的选择、运用,往往会泄露他最隐秘的身世。秉持这一信念,我放弃了依赖度娘几乎全知全能的神通,去搜寻他的生平点滴,我相信那些表象不会对诗的阅读带来任何好处,那最终得到的东西也不过是和酒桌上的欢谈、会议室的聆听无异,静静地倾听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同语文老师攀谈,他们说语文老师在家长的眼里被看作可有可无——因为语文不像数学或其它学科,一道题不会,老师一讲就会了,水平容易提高。而语文,特别是作文,讲一讲,
朱宗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1982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湖北省保康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现任湖北省保康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199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参与了《阅读理解与短文改错》《新编高中英语大纲验评》等多部教学丛书的编写工作。    保康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素有鄂西北“职教奇葩”的美誉。她深居荆山腹地,背依蓊郁古山,面临沧浪
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也经常被人们引用来,引用去,好像它能包治百病,但很少有人拿这个“例子”用来指导写作。一提阅读与写作,人们还是习惯把它俩分属于两个阵营。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倾向于认为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解决写作时的无米之炊问题。并且此处的阅读还是指课外阅读。也就是说,到目前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
一个沧桑男人,怀有维特的心  忧郁从他发梢长出  在风里飘扬成一地落叶  第一个女人抽走他身上一根肋骨  第二个女人取走他月光般的明眸  第三个女人却要他剩余的时间  哦,这贪心的第三个女人  空缺的肋骨被她的抚慰填满  她还想充当他的眼睛  用她声情并茂的描述带他周游世界  陪他走这暮年的光阴  倔老头  他说毕生没有服过谁,除非  那个人有会开花的舌头  他是个烟棍,不让他抽  他就开始摔饭碗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信息载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教师授业解惑、培养一代新人、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和艺术,他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许多优秀的教师,也十分重视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修养。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运用形象的
写作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综合性极强的思维过程,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俗语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素材对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些看法。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场所,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课堂并不是学生吸收知识的唯一场所。现代的初中生应该在广阔的课内外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材料。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一.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自古
一张口就哑了,  一落笔就轻了,  墨汁不同于泥浆、砖块、木梁,  砌不成一间矮房,  砌不成皱纹,  更遑論麻绳箍紧的骨节,  昼夜不息的枯黄。  千年,一些人在云端生事,  一些人捕获星辰,  我们操持风雪,谈论湿润的事情,  真正精通物候的人照看庄稼,  照看庄稼,  咽下庄稼。  无题  砍柴人夏天上山  冬天回来  农闲时  在檐角留字  好多年后我读到  走兽如何避过陷阱  衰老就从一
刘剑,现定居北京。出版诗集《坚韧的水流》《微蓝》《短歌行》《海石花》《守望》《他山石》《超验者》等。  草堂喜雨  在这喜雨纷纷的春夜  我能想到的不止是一位诗圣如何  生存于一个动荡年代的问题  生命的实质依附于飘摇在草堂上的  三重茅  火炉上细细的烟缕瘦若枯槁  而这春夜喜雨足以浇灭杜甫夜起时  手捧的蜡烛  那时,还没有廨堂和回廊  水槛和花径还是有的  白鹭不止一行,更是漫天飞舞  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