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空间阻隔法在彭阳县鼢鼠防治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tytytytytytytyt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阳县鼢鼠的发生概况,分析了鼢鼠的发生原因,并运用物理空间阻隔法对彭阳县鼢鼠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采取物理空间阻隔法进行鼢鼠防治的地段,鼠口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林木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被害死亡率低于3%,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鼢鼠;发生原因;物理空间阻隔防治法;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124-02
  1 鼢鼠发生概况
  彭阳县现有林地13.59万hm2,其中未成林4.87万hm2,占 35.9%;中幼林4.00万hm2,占29.4%。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及人工林的增加、封山禁牧和林草间作政策的落实,彭阳县生态逐步得到改善,同时也为鼢鼠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017年,彭阳县鼢鼠发生面积3.28万h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发生面积分别为2.01万、1.14万、0.13万hm2,成灾面积0.07万hm2,完成鼢鼠防治面积1.80万hm2,捕打鼢鼠3.2万只。鼢鼠在退耕地、荒山、荒沟造林地均有发生,尤其是油松、樟子松、杏树造林地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对新栽植的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1]。工程造林整地破坏了原有地被植物,鼢鼠的取食目标明确,致使未成林地、中幼林地遭受不同危害,幼树平均被害株率18.5%,严重的高达30%以上,特别是山杏、油松、樟子松造林地受害严重。退耕还林地的鼢鼠种群密度为8~15只/hm2,高于其允许水平(4.5只/hm2)。每年鼢鼠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0万元,严重影响了彭阳县经济发展。
  2 鼢鼠发生原因
  2.1 气象因素
  鼢鼠适宜在干旱环境中生活,其生活环境相对湿度为62%,过多的降水会增加土壤和植物的含水量,使鼢鼠洞道内湿度过大,所吃食物水分含水量过高,增加鼢鼠(尤其是雌性)的死亡率。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带,为鼢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自然死亡率低,种群数量波动小,繁殖力强[2]。
  2.2 林分构成
  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带,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林种单一,山杏、山桃、刺槐、油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栽品种,而这些树种都为鼢鼠喜食品种。因此,苗木难以存活,造林成功率低。
  2.3 鼢鼠生物学特性
  一是世代平均寿命长。鼢鼠期望寿命和世代平均寿命均较长,会出现多代个体同时繁殖的现象,因为当年所产的部分幼仔第2年就有生殖能力,世代交替严重;同时较长的世代平均寿命能够保持种群的稳定发展[3]。二是生活环境相对稳定。鼢鼠终生营地下洞道生活,较少受到天敌危害和人类干扰。三是增长潜力强。鼢鼠的数量增长虽较一般鼠类稍慢,但如果不加以控制,2年后数量即可加倍;鼢鼠的净生殖率为2.4,即经过1个世代每只雌鼠平均可生产2.4只雌性幼鼠,这表明鼢鼠种群仍有较强的增长潜力;鼢鼠多代个体同时参加繁殖,有利于种群增长[4]。四是具有较强的扩散蔓延危害性。鼢鼠营独居生活,具有地域性、攻击性,在食物短缺或食物源不丰富时,会扩大地域范围取食。
  3 物理空间阻隔法防治鼢鼠
  彭陽县采取联防联治的措施防治鼢鼠。一是退耕地鼢鼠防治严格贯彻执行“谁退耕,谁防治,谁受益”的政策。二是在悦龙山、大沟湾、南山等重点公益林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区,组织捕鼠能手防治鼢鼠,划定山头地块,明确防治目标、任务、资金兑现办法,签订防治鼢鼠合同。三是各乡镇组建防治专业队在生态提升工程造林区进行巡回防治。四是与全县护林员签订鼢鼠防治责任书,明确捕打数量和防治任务。经过全县努力防治,预计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大沟湾等部分流域经过连续3年以上的防治,苗木被害率降到5%以下,达到了有鼠不成灾的目的。防治鼠害有多种方法,笔者采用物理空间隔离法对彭阳县的鼢鼠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和防治效果介绍如下。
  3.1 防治方法
  根据物理空间隔离原理,利用铁丝网与造林定植坑结合隔离防治鼢鼠,预防效果98%,有效期8年。首先裁剪出网孔1.5~2.0 cm2、网粗0.2~0.3 mm、网高70~80 cm的镀锌铁网,然后将铁网围在定植坑四周,直径60 cm,网上缘距离地表5~10 cm,并用底肥固定,回填表土至苗木规定的定植深度。苗木定植时,把苗木放在铁网正中央,回土至3/4时轻轻上提苗木,并把网内外填土压实,把土填至距离地表3~5 cm处,外部留3~5 cm高的阻隔网。
  3.2 防治效果
  采用样株调查法,将标准地(面积1 hm2)大致分为10~15块样方,从中随机确定3块,要求样方内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调查结果表明,采取物理空间阻隔法进行鼢鼠防治的地段,鼠口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林木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被害死亡率低于3%,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4 结语
  彭阳县在鼢鼠防治过程中,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防控、分类施策、依法监管”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物理空间隔离法能将鼠口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林木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被害死亡率低于3%,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适宜运用于鼢鼠的防治工作中。但鼢鼠不能依靠单一的方法进行防治,彭阳县相关部门必须综合应用自然天敌控制、物理空间隔离、化学毒饵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林地鼠害[5-6]。
  5 参考文献
  [1] 李慧.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14(5):40-41.
  [2] 马颖凌.青海省民和县未成林造林地高原鼢鼠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53.
  [3] 刘自林.宁夏海原县鼢鼠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26-27.
  [4] 杨晓慧.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高原鼢鼠食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5] 胡永飞,周蕾.志丹县鼢鼠防治综合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3):81-83.
  [6] 刘立锴.浅谈青海省高原鼢鼠防治[J].青海草业,2013(2):36-38.
其他文献
紫杉醇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癌新药,存在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广西是红豆杉的分布区之一。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试验进行了报道。在海拔560 m的低山造林,造林
摘要 介绍了阜阳地区大豆田间常见杂草的种类及危害特点,分别从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大豆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除草剂应用及必要的人工辅助拔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豆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大豆田;杂草种类;防除技术;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21-01  大豆是阜阳地区主要的夏季作物,常年种植面积逾13.
生长在人工光照 4 0 0μmol m- 2 s- 1 下的柚树幼树光合速率的最大值为 1 0 .2± 0 .5μmol m- 2 s- 1 ;而补增UV-B辐射 ( 3.8-4 .2μW cm- 2 ,2 4 5~ 2 97nm,4 5d)的叶片则为 6.4± 0 .8μmol m- 2 s- 1 ,较对照植株降低37.2 %。对照植物的表观量子产率 (固定 mol CO2 mol- 1量子 )
CAD/CAM 技术较传统技术有着不可或缺的优点,并在模具生产和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益.本文主要阐述CAD/CAM在高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讲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史,阐述学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重要意义,探析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这门学科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高级技工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加速的同时,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政
对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古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伯乐发掘"千里马"的典故、周文王躬请姜子牙出山的传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