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智力因素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别从动机、情感、性格、学习策略、意志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动机 情感 性格 学习策略 意志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38-02
【Abstract】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study, whether the motivation, emotion, character, study strategy or willpower. In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s should positively cultivate and motivate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Key words】Motivation Emotion Character Study strategy Willpower
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必然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当务之急就是英语教师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好学,形成人人想学,个个爱学的风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其起直接或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情感、性格、态度、学习策略等。[1]
一、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者所做出的努力、学习态度和感情状态,是造成英语学习个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好奇、态度、兴趣、意志和价值观都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就英语学习的环境而言,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语言的外部刺激和驱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就学校而言,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当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时,学生认为英语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使他们保持连续性学习动机的关键。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语言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是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的动机,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要。学习动机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它并不是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者拥有不拥有的问题,而是时刻变化着的,这主要取决于学习环境或学习任务。[2]学生学习有动力是因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因而有信心迎接更复杂的挑战;相反,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测验及其他活动中屡屡失败,便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反馈学生的成功和进步,以扬长为主,耐心细致地找出学生失败的原因,切莫指责批评。另外,我们要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因为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表现的比较有信心、有安全感,更容易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很少出现担忧或害怕失败的感觉。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被他人接受、信任和喜爱的情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3]当前,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他们把英语学习看成是教师或学校的事,“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更加自信。尤其是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热爱、信任和美好的希望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这一点。
二、情感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即单一通过知识发生联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硬梆梆、无生气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外语缺乏兴趣,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有个性,有追求,思想活跃,自尊心强,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同样差生也有自尊自爱,但他们的自尊自爱常常会与自卑发生矛盾。对于落后,他们有时不承认,也不服气,可一旦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他们又变得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这种心理特点往往使他们在学习上产生很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学生并非认为英语重要而学习,而是视教师同他们之间的亲疏情感来决定自己的喜与厌,学与弃。他们喜欢的教师也就喜欢听他的课,也就能接受其教育以至达到刻苦的程度,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变成学生内部动力的表现。因此,对学生的亲近、鼓励、爱护和帮助可获得学生尊敬而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反之,教师对学生如果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一味地批评,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甚至会因讨厌这样的教师而完全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师生情感是激励学习的重要因素。[4]
三、性格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外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积极、活跃,能够主动听练,积极发言;而内向型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沉静,除非被点名回答,否则较少发言。因而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发问,既要给那些活跃的外向型学生一个表现机会,又要主动提供同等的机会给那些比较沉静的内向型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能说,并尽量给这类学生一个思索、缓冲的时间,引导他们多开口、增强参与意识,慢慢就会促进他们主动练习,甚至抢着发言,争着回答。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因势利导,尤其在语言输出方面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输出遇到障碍时,一定要帮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由于他们平时表现文静,不喜欢张扬,回答问题时表现得十分谨慎,害怕出错,在没有把握时不会轻易回答。对此,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分强求,以降低其焦虑感,松弛其神经系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总的来讲,对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可采取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场合注意发挥各自的长处;二是促使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向相反的方向作转变,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
四、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同其它科目的学习一样,英语学习是需要一定策略的。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长远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会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在外语学习中,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更有效地去吸取、加工和保存信息。
个体差异和个体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学习者对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着学习效率和成绩的获得,因此成功的体验取决于学习策略的选择。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学习任务、学习经验相似,都受传统儒家文化和“四有”新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导,受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规范,具有相似的中学外语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学习策略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在学生的学习中,资源策略也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不可缺少的因素。资源策略是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策略,主要包括:利用图书资料、音像资源、勤查字典、收集和阅读课外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网上英语课堂、网上英语聊天等。[5]
五、意志力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如果说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要完成预定目标就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6]林语堂说得好:“人生所缺者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一个人懒惰等于将自己活埋。”问题的结症在于,学生有退路,会偷懒,遇到问题就想绕过去,走后门,向老师求情。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种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乐观豁达,学会“战胜自我”,同“自我”中的娇气作斗争。而不能一味地迁就,降低再降低教学要求反而暗示了学生,他很无能。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善于做好调节,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使他们能自觉地按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23~368
2 刘凤阁、孙利娜.动机、性格、情感的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3 王 悦.非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4 郭志宏.在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3)
5 陈满平.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9)
6 于 莉.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研究,2005(3)
【关键词】动机 情感 性格 学习策略 意志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38-02
【Abstract】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study, whether the motivation, emotion, character, study strategy or willpower. In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s should positively cultivate and motivate th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Key words】Motivation Emotion Character Study strategy Willpower
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必然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当务之急就是英语教师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好学,形成人人想学,个个爱学的风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其起直接或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情感、性格、态度、学习策略等。[1]
一、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者所做出的努力、学习态度和感情状态,是造成英语学习个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好奇、态度、兴趣、意志和价值观都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就英语学习的环境而言,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语言的外部刺激和驱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就学校而言,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当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时,学生认为英语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使他们保持连续性学习动机的关键。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语言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是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的动机,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要。学习动机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它并不是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者拥有不拥有的问题,而是时刻变化着的,这主要取决于学习环境或学习任务。[2]学生学习有动力是因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因而有信心迎接更复杂的挑战;相反,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测验及其他活动中屡屡失败,便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反馈学生的成功和进步,以扬长为主,耐心细致地找出学生失败的原因,切莫指责批评。另外,我们要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因为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表现的比较有信心、有安全感,更容易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很少出现担忧或害怕失败的感觉。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被他人接受、信任和喜爱的情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3]当前,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他们把英语学习看成是教师或学校的事,“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更加自信。尤其是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热爱、信任和美好的希望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这一点。
二、情感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即单一通过知识发生联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硬梆梆、无生气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外语缺乏兴趣,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有个性,有追求,思想活跃,自尊心强,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同样差生也有自尊自爱,但他们的自尊自爱常常会与自卑发生矛盾。对于落后,他们有时不承认,也不服气,可一旦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他们又变得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这种心理特点往往使他们在学习上产生很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学生并非认为英语重要而学习,而是视教师同他们之间的亲疏情感来决定自己的喜与厌,学与弃。他们喜欢的教师也就喜欢听他的课,也就能接受其教育以至达到刻苦的程度,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变成学生内部动力的表现。因此,对学生的亲近、鼓励、爱护和帮助可获得学生尊敬而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反之,教师对学生如果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一味地批评,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甚至会因讨厌这样的教师而完全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师生情感是激励学习的重要因素。[4]
三、性格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外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积极、活跃,能够主动听练,积极发言;而内向型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沉静,除非被点名回答,否则较少发言。因而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发问,既要给那些活跃的外向型学生一个表现机会,又要主动提供同等的机会给那些比较沉静的内向型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能说,并尽量给这类学生一个思索、缓冲的时间,引导他们多开口、增强参与意识,慢慢就会促进他们主动练习,甚至抢着发言,争着回答。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因势利导,尤其在语言输出方面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输出遇到障碍时,一定要帮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由于他们平时表现文静,不喜欢张扬,回答问题时表现得十分谨慎,害怕出错,在没有把握时不会轻易回答。对此,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分强求,以降低其焦虑感,松弛其神经系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总的来讲,对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可采取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场合注意发挥各自的长处;二是促使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向相反的方向作转变,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
四、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同其它科目的学习一样,英语学习是需要一定策略的。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长远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会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在外语学习中,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更有效地去吸取、加工和保存信息。
个体差异和个体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学习者对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着学习效率和成绩的获得,因此成功的体验取决于学习策略的选择。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学习任务、学习经验相似,都受传统儒家文化和“四有”新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导,受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规范,具有相似的中学外语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学习策略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在学生的学习中,资源策略也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不可缺少的因素。资源策略是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策略,主要包括:利用图书资料、音像资源、勤查字典、收集和阅读课外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网上英语课堂、网上英语聊天等。[5]
五、意志力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如果说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要完成预定目标就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6]林语堂说得好:“人生所缺者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一个人懒惰等于将自己活埋。”问题的结症在于,学生有退路,会偷懒,遇到问题就想绕过去,走后门,向老师求情。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种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乐观豁达,学会“战胜自我”,同“自我”中的娇气作斗争。而不能一味地迁就,降低再降低教学要求反而暗示了学生,他很无能。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善于做好调节,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使他们能自觉地按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23~368
2 刘凤阁、孙利娜.动机、性格、情感的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3 王 悦.非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4 郭志宏.在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3)
5 陈满平.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9)
6 于 莉.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