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大佬“白狼”返乡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W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_方迎忠/南方人物周刊

  6月29日下午,烈日当空的台北松山机场,气氛与平常很不一样。
  机场从里到外,六百名制服刑警重兵把守;候机室里,上百名记者早已拉开架势;场外,“中华统一促进党”(简称“统促党”)成员上千人正摇旗呐喊。
  他们都在等一个人——台湾第一大黑帮竹联帮创始成员、黑道上赫赫有名的“白狼”张安乐。
  从高中起就混黑道的张安乐,1964年,加入刚成立不久的竹联帮,而后依帮内所排之“班辈”,被取名为“白狼”。 往后几年,张安乐参与竹联帮各事务与战役,成为竹联帮总护法。在他一生之中,最受瞩目的是,由他翻盘的“江南案”,影响了华人政治世界的进程。
  他曾因“贩毒”罪名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在美国重刑犯监狱里待了十年。1996年,张安乐在朋友召唤下前往大陆发展,次年被台北地检署以违反“组织犯罪防制条例”被通缉,断绝回台之路,因而在深圳扎根经营实业,一住就是17年。在大陆,他所经营的韬略集团所生产的自行车头盔,一度占据全球市场第一大份额,养活手下2000多名工人。甚至,他还在中国大陆成立“ 中华统一促进党”,自任总裁。
  “来了。”在霹雳小组干员团团包围下,65岁的张安乐缓缓地走向等待的人群。睽违17年,再度踏上故乡的土地时张安乐昂起头,胸前的两只大手,捧着一本薄薄的蓝皮书,封面上,写着八个大字“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他真的老了。”骚动的人群中,有人冒出这句话,旁人认同地点点头。

“讲好的”风波


  看到闪光灯此起彼落,张安乐笑盈盈地将蓝皮书举到胸前,刻意地想让镜头拍个仔细,一旁穿着防弹背心的警察伸手想将书抽走,张安乐迅速缩回,脸色微愠道:“这不是讲好的吗?”特勤警员急忙收回手,没继续坚持,就让他捧着书走完全场。
  “三年了,我等的就是这一刻,”重获自由后,坐在台北市王朝大酒店十四楼的客房里,张安乐再度拿起这本小册子给记者拍摄,“我就是要回台湾宣扬一国两制,这(捧书出关的桥段)是我早就想好的。”
  对统独议题相当敏感的台湾社会,这套招式无疑会掀起滔天巨浪。果不其然,一群媒体连续好几天,对这句“讲好的”大做文章,包括亲绿的三立、民视、自由时报等媒体,长篇累牍的质疑在两岸暗中协调之下,刻意让张安乐回台湾宣传一国两制,此行似有不可告人之处。
  “台湾是言论自由的社会,为什么不能谈一国两制?”对绿营的质疑,张安乐一笑置之:“其实这很单纯,没有那么多的阴谋。”
  他强调,返台前有两名派来“迎接”他的刑警曾向他表示,下飞机后一定会上手铐,不过依惯例可以拿个东西挡住。张安乐不想跟别人一样拿衣服遮掩,而是要求拿本书。两位刑警请示了台北刑事局后获得同意,才会有这段“讲好的”演出。
  “他们大概以为是小问题,但是他们没想到这本小书会有这么多风波。”张安乐谈到这出精心安排的诡计得逞,掩不住脸上胜利的微笑。
  风波过后,吃了暗亏的警方灰头土脸,被批评得一无是处。主管警政署的台湾“内政部长”李鸿源为此公开指出,警方在处理类似事件上“缺乏政治经验”,显然也对警方的一时大意有所不满。

运作返乡


  从广东深圳机场到台北松山机场,距离2200百多公里,直航班机三个小时可达,但这条返乡路,张安乐却走了三年。
  流亡大陆10多年,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机点返台投案?张安乐直言,没有刻意安排时机,一直就想回来,“从2010年我母亲过世之后,(我)就一直在安排回台湾的事情。”
  但2010年时,张安乐想回台湾并没有那么容易。在过去十多年的被通缉期间,张安乐在台户籍、护照早已被注销。有意回台之后,经过一番运作,终于把新护照拿到手,但关键的入台证却迟迟办不下来。直到今年三月,民进党“立委”段宜康获知后,在立法院公开质询“内政部长”李鸿源,认为台湾政府刻意不让通缉犯回台。台湾“移民署”才火速将张安乐的入台证办出来。“说起来我能回来,这位不认识的段立委还要记上一大功。”张安乐说。
  上手铐进监牢,对十六岁便加入竹联帮的张安乐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这回在台北地检署,限制自由的手铐,却只戴了四个小时就解开。
  “台湾的司法的确进步,比美国还要进步。”说起其中原因,张安乐毫不迟疑地给这片他再度踏足的土地极高的评价。
  说起来,张安乐所涉的司法案件,在客观法律程序上,每一件都对他十分有利。《中国时报》六月底的一篇新闻就指出,张安乐所触犯的《组织犯罪防制条例》是在1996年2月其离台一个月后才公布实施,依据不溯及既往的法律原则,以及他长期滞留海外,缺乏组织犯罪的实际证据,理应不成立追诉。
  同文指出,检方当年指控张安乐所涉及的两件恐吓取财罪——名噪一时的“荣福案”和“英泉案”,追根究底也缺乏事实证据,加上早已超过12年的法定追诉期,也不应再有任何司法上的问题。
  而6月29日回台当天,张安乐进入到台北地检署后,上述预测果然都命中。张安乐当庭陈述,先前他在美国坐牢近十年,早就与竹联帮众毫无往来,而恐吓取财部分,检方也当庭告知已逾追诉权时效,不再追诉,最后裁定以台币100万元交保候传(取保候审)。

推销一国两制


  当晚六时,张安乐的二儿子张玮捧着一百万元现金走进地检署,换得老爸在众人簇拥下,风风光光走出大门,一行人立刻前往王朝酒店,接受“统促党”早就设好的晚宴招待。
  “我刻意高调回来,就是为了要宣扬一国两制!”在酒店席开六桌,张安乐开开心心喝了一晚洗尘酒,次日一早就马不停蹄地上电视受访。   虽然顶着两个美国知名学府的学历,天资聪颖、喜好读书的张安乐算得上是学富五车,却也难敌长期职业训练的众名嘴围剿,“坦白说,第一天表现比较好,后来几天精神比较差。”张安乐对自己上电视的表现不甚满意。
  现场直播的三立《前进新台湾》政论节目组,刻意请来了台南市议员王定宇,与张安乐相隔而坐。王定宇曾策划民众包围来台访问的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并导致张被推倒,成了年度大新闻。
  “昨天你带了约一百人在摄影棚外面等,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今天算是有进步,人数没那么多了……”王定宇在节目上强作镇定,与张安乐针锋相对。张安乐摇摇手:“那些都是关心我的好朋友,他们只是陪我来,没有恶意。”
  镜头前的张安乐气定神闲,多数时间双手交叉斜靠在椅背上,只在众名嘴抢话之间,插空隙反驳对方;以一对六的安排,或许可以凸显三立电视台的立场有所偏颇,但在帮众与观众的眼里看来,张安乐“黑道英雄”的形象,无疑又被拱到更高的地位。
  “这正是我们党总裁(指张安乐)所要的,要强力推销一国两制的理念,”一名“统促党”的成员指出,张安乐是个有想法、有谋略的人,“他是重情重义的大哥,跟着他走不会错。”
  就在张安乐要回台的前一天,《联合报》在社会版头条,大喇喇地写上“重整竹联”四个大字,仿佛宣示黑道的一切就将要东山再起。对这个大家都会放在心里的臆测,张安乐直摇头,连说了好几个“不可能”。
  “如果我今天是为了重整竹联帮,那我应该是偷偷摸摸地回来,不要让警察知道才对呀,”张安乐往前倾了倾身子,想加强他的说服力,“我是为了宣扬我的政治理念才回来的,竹联帮的兄弟大家都过得好好的,哪需要我来重整?”
  张安乐说得十分坚决。然而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2004年当张安乐隔海指挥创办“中华统一促进党”时,一群竹联帮的兄弟便在海峡这头,自发参与了这项活动,还一口气成立了75个党支部,成员最多时曾高达3万党员,一时蔚为奇观,让自任总裁的张安乐颇为自豪。
  为了欢迎党总裁的这趟返乡之行,“统促党”主席张馥堂号召全台党部全力动员,从中南部开来六辆游览车,6月30日在王朝酒店召开“全党代表座谈会”,300人排排坐,聆听总裁的训示,晚上更席开30多桌,包括前“立委”林正杰、前新闻局官员郭冠英、“全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知名政论家张友骅等人都是座上宾,场面十分热闹。
  在致词时,张安乐对“党员同志”三令五申:“我们要做一个公益型的政党,要宣扬我们的理念,以前有兄弟可以相互照顾,到处去要工程,但现在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番要黑道兄弟改过向善的说词,确实与其他政党常用的辞令大异其趣。

“谈判筹码正在流失”


  为了宣扬一国两制,连续几天来张安乐对这套论述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台独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中国大陆绝对不会接受,民进党人说要靠美国,要跟大陆打一仗,这说法行得通吗?”
  熟读历史的张安乐用不着翻书,屈指便能细数美国在世界各地掀起的战争,“从国共战争、韩战、越战,美国在亚洲参与的战争,哪一次不是半途跑掉?”他直说,美国是靠不住的老大,台湾不能凭恃美国来打独立战争,“中国和美国两股势力对抗,战场在台湾,再怎么说都不是台湾人民之福。”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两岸统一是必然,现实是台湾海峡的屏障愈来愈不够了,不要再谈什么不统不独不武了,”他的手势随着声调也愈来愈大,“大陆一直在成长壮大,对台湾来说,时间不站在我们这一方,谈判的筹码正在快速流失,对台湾愈来愈不利。”
  在这本自己撰写的小册子里,张安乐提到,未来台湾与大陆统一之后,将可以保有自己的军事武力,有独立的司法终审权,民众生活的形态不会有所改变,中国将会为台湾撑起国际外交的一片天,而且中国的十三亿人口市场将会向台湾毫无保留地开放。
  张安乐如台办官员的口吻说道,邓小平所提的一国两制,在这些年的讨论中愈显得这番创意的真知灼见,“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下,什么都可以谈,国旗、国号、国歌,都可以谈。”
  至于该如何落实,让两岸得以展开谈判,张安乐往后躺进椅背,叹了口气:“这就是我回台湾的目的,政治认同是一半热情、一半理性,我要用宗教的精神与热情,宣扬这个理念,让过半的民众认同一国两制的想法。”
  张安乐的混帮派的经验,在此时竟也能接上轨:“以前我混帮派的经验,两帮相斗,若要和解,一定要各退一步,才有机会。要是有一帮一直成长,最后壮大到他可以一口吃掉另一帮,那你就没有谈判的机会了,两岸若用武力统一,之后一定是军政府管制。”
  最后,他轻啜一口热茶,悠悠吐出:“那台湾人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10日,美国驻也门领事馆外,也门方面安全部队封锁了路口,美国政府当天依旧暂停在也门首都萨那以及巴基斯坦拉合尔的一切外交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宣称基地组织对美国和世界安全仍是重大威胁。  2012年10月25日,当奥巴马和罗姆尼在为美国总统大选进行最后冲刺之时,在地球的另一面,也门共和国部队的三位官员举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那天刚好是宰牲节,是伊斯兰教里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但
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当今世界上最有话语权的设计师之一,也是英国最著名的当代雕塑家。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里,有着英国最大的公共艺术作品—耗资2200万英镑的盘旋红塔,这就是他的作品。从建筑的结构到选材再到选址,他往往会有一些让人不解又惊叹的举动。  矶崎新  Arata Isozaki  遵从古典艺术的布局和装饰,同时又兼顾了东方韵味的细腻和特点,这是日本后现代设计师矶崎新最
孩子:  我始终记得你出生那天的情境,那是2009年5月底的一天,你躺在小床上,被护士从手术室里推出来,小脑袋露在外面,不哭不闹,眼睛睁开一线,看着这世界。  那时,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未知的。  到你一岁多时,有一天你拿着笔学爸爸写字,结果在手上画了几道,你困惑地看着自己的手,不知道这几道痕迹由何而来,便用另一只手擦啊擦,却怎么也擦不掉,你的表情从迷惑不解到慢慢凝重,终于一扁嘴,哇哇大哭……  那是
春宴  作者:安妮宝贝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2011年,安妮宝贝出版了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春宴》,这部作品一如她过去的创作,体现了安妮一贯的风格和坚持。说坚持,其实是好听的说法,直接一点,她的坚持更应该叫重复,无论是情节还是主题,依然在重复,《春宴》对深度的开掘亦是停滞不前。  “关于两个女子的故事”这样的情节模式,从《七月与安生》开始就已成形,经过《二三事
“当世界终结时,我们便不会分开”,每当《直到世界的尽头》的旋律响起,那个红发少年,总会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那批观众的记忆里,大声喊出“因为我是天才”这句热血沸腾的台词。  樱木和流川配合得分逆转比赛后击掌相庆的瞬间,他们的汗水洒在空气里发出青春炙热的温度。湘北虽然战胜了两届全国大赛冠军王山工业,却止步全国大赛第三场比赛,成了《灌篮高手》影迷心中最后的定格。  10月21日,一条关于
这一阵子是台湾各大学举行毕业典礼的旺季。即将步出校园的学子和前来观礼的亲友满心欢喜,在繁花似锦的凤凰树下合影。然而,“鹏程万里”与“珍重再见”的祝福声中,他们迎来的将是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  值此凤凰花开的毕业季,今年益加强烈的感想是:若青年无出路,则社会无前途。  今年以来,台湾20到24岁青年的失业率超过13%,是整体失业率的三倍,远高于日本的7.9%和韩国的9.4%。苦无出路的青年在求职时往
情况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仿佛一夜之间,自信又回到微软身上。  这家世界上唯一拥有道琼斯AAA级信用评级的私人公司,刚刚斥资10.5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在线公司持有的800多项专利。据称,这些专利大部分来自微软曾经的最大对手——网景。分析认为,这将为微软在新操作系统中植入更多云计算元素带来利好。  利好还不仅这些。尽管微软3月初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Windows8(下简称Win8)功能演示略嫌冗长,但
1999年5月5日,曼德拉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之邀访问中国,并与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检阅仪仗队。第一个称谓:“民族主义领袖”  记者检索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日报》关于曼德拉的报道共九篇。此一时期,美国的种族隔离亦十分严重,中国支持曼德拉的声音则是与“反种族隔离、反美帝”结合在一起。  记者所能检索到的第一篇提及纳尔逊·曼德拉的《人民日报》报道,来自1962年8月17
三高人才出菜谱  内森·麦沃尔德,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兼高级顾问,拥有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至少有500项发明专利的科学怪人,2000年从微软辞职后创办了后来号称“专利兵工厂”的知识风险公司,任首席执行官。  “知识风险”因为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运作知识产权而不是资本而成为了搜索引擎上的热点词汇,公司中的人员配置自然是顶级豪华:数十名员工拥有博士学位、近百名员工拥有硕士学位,这里几乎
评价失误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应当是赞词横飞而纰漏百出的问题所在。于建嵘在《粮民》的序言中称赞作者蔚然“用‘个人史’的方式描述出社会的一个断面,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社会”、“记录了当下社会中不为人知的真实,为历史留下了有价值的影像”。如果读完了这本书,读者不难发现于建嵘在赞词中的诸多谬误和对读者的误导。  比如于建嵘提出的“个人史”这个概念,作者蔚然骑车考察数千户农民家庭,他是以一个都市人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