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和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病原谱特征、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统计病原体构成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218例IE,其中确诊91例,临床诊断127例;男148例,女70例,年龄(46.0±14.6)岁.209例(95.9%)为自体瓣膜IE,9例(4.1%)为人工瓣膜IE.95例(43.6%)伴有心脏基础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2例(33.0%),风湿性心脏病23例(10.6%).171例(78.4%)患者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84例(38.5%)检出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63.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1%)和粪肠球菌(4.8%).药敏结果显示,受试的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7/11,对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180例(82.6%)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共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3.2%.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E死亡危险因素为医疗相关感染、人工瓣膜、中重度贫血(Hb <90 g/L)和胸闷或胸痛,而保护因素为手术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医疗相关感染(OR=17.03,95% CI 1.76~164.75,P=0.014)和中重度贫血(Hb <90 g/L)(OR=13.47,95%CI2.46~73.60,P=0.003)是引起IE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OR =0.17,95% CI0.03~0.97,P=0.047)是IE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IE的病原菌仍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多见,但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低.医疗相关感染和中重度贫血是I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重度IE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住院死亡儿童的疾病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危重症的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4年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死亡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451例住院患儿死亡,住院病死率0.58%(451/77 838),其中<5岁的死亡病例占76.27%(344/451)。导致住院患儿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肺炎38.80%(175/451),肿瘤13.75%(62/451),脓毒症
目的总结5年间PICU死亡病例的死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PICU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间死亡病例共237例,其中婴儿133例(56.12%),幼儿38例(16.03%),学龄前期26例(10.97%),学龄期40例(16.88%)。住院时间1 d内死亡共113例(47.68%),3 d内死亡患儿共168例(70.89%)。前五位死因为重症肺炎(28.27%)、颅内
目的探讨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婴儿良性食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例食管良性狭窄婴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4例,先天性狭窄1例),年龄2~10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呕吐和喂养困难。胃镜直视下行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食管狭窄内径变化、并发症、呕吐缓解情况及喂养困难改善情况。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5例患儿共进行13次食管扩张治疗,扩张治疗2~3次/例,治疗后所有患儿呕吐、喂养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如或较轻微,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儿远期预后及生存治疗。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头颅磁共振检查、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判断脑功能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的介绍一项关于危重症患儿谵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单中心试点研究。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儿童谵妄筛查工具——康奈尔大学儿童谵妄评估法(Cornell Assessment of Pediatric Delirium)"验证过程中所获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场所一家城市学术型医学中心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99例患儿,年龄自新生儿到21岁。干预措施按DSM-IV标准评估入组患儿谵妄情况。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
期刊
目的介绍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PALICC)的最终推荐意见。设计儿童急性肺损伤专家共识会议方法27名专家于2年内多次会谈以制定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的分类方法及关于治疗和研究优先顺序的推荐意见。
目的评价经喉罩自主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疝修补术的80例患儿,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自主吸入麻醉组(A组)和机控呼吸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40例。患儿麻醉诱导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至足够深度时A组患儿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并保留自主呼吸,术中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患儿在吸入诱导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然后行
目的应用Meta分析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度及特异度两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筛选从建库至2015年1月间同时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诊断细菌感染能力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采用二分类变量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PICU细菌病原学谱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改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我院PICU所有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按不同年份进行分类,了解各年份PICU细菌病原学谱及耐药性,总结其变化特点。结果5年中,我院PICU共送检标本14 361份,分离出2 201株病原菌,培养阳性率15.3%。其中革兰阴性菌63.9%(1 406株),革兰阳性菌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