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内部的反叛与修复机制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传统工业 社会向消费型后工业社会全面转型和相应文化转向,其中的新旧价值中冲突在60年代引发了以学生反叛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运动。学生运动经历了一个从制度改革到超制度的文化反叛过程,它所建构的"60年代精神"已被主流社会制度化,从而变成修复和完善制度的力量。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研究在政治上是批判性的、在哲学上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他所关注的是把日常经验范畴与经济学中的“技术性”范畴联系起来的那种意义;而且他还从哲学的层面关注“经济学范畴”在经验话语中的象征维度,以及它们与各种层次上的权力不平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很少使用资本主义,甚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概念,而是更多地使用市民社会的生产方式概念,他在其著作中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导致了不少的混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作为推动阶级斗争并进而促成社会生产及交换关系的革命的“主发条”而存在的,虽然这一概念具有一些缺陷,但其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作形式正在发生快速的变更。按照哈特和奈格里的观点,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劳动已经被新的后工业形式的劳动所取代,这些已经不能通过马克思所阐述的以工业模式为基础的劳动理论来理解,我们需要崭新的关于“非物质的劳动”和“生态政治的生产”之概念。然而,哈特和奈格里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评是错误的,他们关于后工业社会劳动理论的阐述是混乱且无用的。适当地理解并且恰当地发展马克思的理论将会继续提供一种在现代世界中了解劳动本质的更为恰当的基础。
无论反全球化的言论出于什么目的,可能没有人能够否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后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事实以及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对中国加入全球化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方式加入经济全球化?这次本栏目刊发的两篇文章,其实都与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方式有关。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这幕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惨案发生70周年。 70年前的12月13日,是南京人永志不忘的日子。它是日军在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有组织地对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进行大屠杀的一个标志日。其间,惨烈的集体屠杀发生在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鱼雷营、宝塔桥、中山码头、汉中门、江东门等10余个地方;数万名中国妇女遭到日本军人的强暴,
中华法系研究既是一个历史学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时代性的课题。随着21世纪新千年的展开,随着中华民族和亚洲的复兴,历史与现实必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期盼,来思考和展望中华法系的研究,不只是一份学术的兴趣,更是一种学术的责任。这种责任要求我们在中华法系的研究中继往开来。
期刊
期刊
垂直分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起点,但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东亚模式的最主要经验是引进技术为本国产业升级服务,亚洲金融危机的最大教训是避免外资影响本国经济的自主循环和自我积累能力。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垂直分工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总体上应选择外贸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必要的时期辅之以外资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