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xia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对比2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2周后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评分(13.05±3.55)分、(16.92±3.57)分,低于对照组的(18.19±4.12)分、(21.06±4.66)分;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 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能够减轻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从而减少误吸等并发症。
  关键词:中风;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治疗仪;热敏灸疗法;神经功能;吞咽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6-0054-03
  吞咽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后遗症,主要由延髓麻痹引起,由于舌下、迷走、舌咽等相关神经发生神经元病变,双侧皮质核束受损,易诱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诸多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营养不良、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饮食训练、吞咽练习等帮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但存在耗时长、花费高等弊端,因此医务工作者还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吞咽障碍治疗仪通过刺激面部神经增强肌肉协调性,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2]。热敏灸疗法是基于祖国传统医学艾灸疗法,其将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穴位以激发扩热、传热等经络传感,促进经气运行,疏通经络。本研究旨在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8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3.94±3.07)岁;病程12~64d,平均病程(35.15±4.53)d;洼田饮水实验:14例III级,18例IV级,10例V级。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4.51±3.38)岁;病程15~63 d,平均病程(34.76±4.29)d;洼田饮水实验:13例III级,17例IV级,12例V级。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1)吞咽造影评估过程中存在咽期异常表现。(2)伴有有饮水呛咳、进食障碍、构音障碍等症状。(3)生命体征平稳。(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感觉性失语。(2)咽喉、口腔疾病史。(3)严重营养不良、痴呆者。(4)皮肤感染等。
  1.4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如饮食、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等。指导患者行吞咽训练,包括声带闭合训练、进食体位练习、冰棒刺激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1)吞咽障碍治疗仪选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S1001型,使用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仪器使用方式、作用原理、注意事项等;患者取坐位,操作者将仪器红色电极放在患者第7颈椎处,蓝色电极放于颌下与环状骨间,稳妥固定后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各项参数,选择T/R低频刺激(T为2s,R为5s),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出现吞咽动作为宜,每次刺激15min,每日2次,持续使用2周。(2)在吞咽障碍治疗仪基础上实施热敏疗法,用热敏穴位探查法在廉泉、风池、曲池、阳陵泉、天突、大椎、地仓等穴位行穴位热敏探查法探查,当患者自述出现扩热、传热等特殊感觉时,提示为热敏化穴位,使用艾条悬灸法在上述各穴位热敏灸40min,每日1次,持续2周。
  1.5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干预前、干预2周后使用NIHS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从意识水平、凝视等15个方面评价,共42分,分值越低,神经功能佳。用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2组吞咽功能,从患者呼吸、软腭运动等方面检评价,患者3次吞咽5 mL水,观察是否存在喘鸣等反应,若出现异常,则吞咽60 mL水,观察是否有呛咳,量表评分范围为17~46分,分值低,吞咽功能佳。(2)康复效果:干预2周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2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
  1.6 疗效标准 痊愈:试验结果为I级,患者可正常进食,舌体运动自如;有效:试验结果为II级,吞咽功能基本恢复,饮水偶有呛咳;无效:试验结果为III级或以上,吞咽障碍未改善。(3)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肺炎、误吸等。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2±s)表示,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吞咽功能比较 干预2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康复效果 观察组干预2周后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大脑脑干与皮质层损伤导致的真性、假性球麻痹是引起中风后吞咽障碍主要原因,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饮食和营养吸收,还增加呛咳、窒息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4]。中医将吞咽障碍归为“舌痹”、“暗痱”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为“风、火、痹、痰”等导致的窍闭神逆,神不导气,咽喉开闭失司,最终舌根气血不畅,气机阻塞不通发为本病。热敏灸疗法通过激发灸性传感以疏通经络,从而对机体内源活性功能进行激活,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效果[5-6]。   热敏灸点燃的艾材释放艾热以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多种经其与热敏感传导,施以一定热敏量,进而增强艾灸效果。热敏灸主要理论是穴位敏化说,机体穴位存在敏化态、静息态,当人体患病后,其体表穴位亦会出现敏化。处于敏化的穴位受外界刺激后会出现小刺激、大反应,并伴有多种表现,其中一部分以功能改变为主,如热敏、光敏、电敏等,另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如穴位突出、凹陷、色泽改变等,因此敏化穴位是疾病在人体体表的反应位置。敏化态腧穴在疾病出现时产生,疾病好转时逐渐减轻。热敏灸疗法艾灸廉泉、风池、玉液、金津等腧穴有效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利于减轻脑部皮质-束核损伤程度,刺激舌下神经和舌咽部迷走神经,加快吞咽反射的重建,有效改善吞咽功能[7]。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评分较低,康复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利于减轻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吞咽障碍治疗仪将电流输送至患者体内,对吞咽功能有关神经、咽部肌肉群等进行刺激,改善舌下、喉返、迷走等神经,加快麻痹受损神经元恢复,以缓解部分神经受损情况[8]。吞咽治疗仪还可借助电流刺激吞咽相关组织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群协调性、灵活性,预防肌群萎缩,诱导吞咽动作的发生,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从而预防进食困难、误吸等导致的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吞咽障碍治疗仪、热敏灸疗法联合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邓行行,吴灿.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3):466-469.
  [2]化艳,舒小珉.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多种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3):313-315.
  [3]孙洁,李则衡,魏涛,等.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718-1721.
  [4]都静,李佳.中医特色整体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2):132-134.
  [5]化艳,舒小珉.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多种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3):313-315.
  [6]卢建丽,王美,申晓光,等.针刺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疗效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2):1031-1033.
  [7]吳霜,刘春风,楚兰,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32-335.
  [8]袁祖琴.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0):1333-1336.
  (收稿日期:2021-01-13)
其他文献
一抹浅淡的夕阳下,兔狲妈妈曼娜在祁连山戈壁上摆开全鼠宴,和孩子们共同庆祝汤圆的归来.汤圆在家中排行老二,一个月前追鼠兔时神秘消失.今天,山脚下来了一只铁壳大甲虫,汤圆
期刊
目的:观察雄黛散治疗老年带状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应用雄黛散,对照组应用酞丁胺乳膏,1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8.7%;对照
摘要: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张良英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名中医陈林兴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规律,阐述活血化瘀调月经、化瘀止痛解痛经、化瘀止血治崩漏、消癥杀胚矫异位、破血逐瘀消癥瘕、化瘀通络畅卵管和活血止痛松粘连的辨证要点、常用方剂与辨证加减,解析活血化瘀在调经、止痛、止血、杀胚、消癥、通管和松解粘连等方面的神奇疗效,释义当归、益母草、茜草、五灵脂、三七、卷柏、莪术和血竭的奇功妙用,为临床
摘要:目的 研究“拔伸松动手法”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teoarthritis,KOA)患者关节腔积液和滑膜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拔伸松动手法”治疗早中期KOA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用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伸松动手法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干预,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肌骨超声检查关节内滑膜以及关节腔积液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3类抗菌药物耐药),收集患者资料,进行药敏试验。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不同病区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不同感染部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多因素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70~80岁年龄段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IC
摘要:目的 分析和挖掘曹云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曹云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有效医案75例,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统计报表、归经分析、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筛选出的有效处方进行分析,得出414首方剂共包含187味药物,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和为10090次。其中川芎、延胡索、丹参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具体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抽取20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中药三仁汤灌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仁汤灌肠。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 d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数值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CRP、PCT数值及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均
摘要:目的 探究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将68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口服碳酸钙D3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骨密度、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碱性磷酸酶(ALP)、血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