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好课的滋味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是“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是“书卷味”。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富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
   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
   有了“三味”的语文课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邹城看庄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之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而体育教育则是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体育课程具备了自身所独有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在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学出现新气象,但看上去热闹流畅的课堂,就是简约高效的课堂吗,华美的疑似有效课堂是自然的课堂吗?笔者主张语文课堂当回归自然。  自然的课堂拒绝假课堂,带点苦涩滋味。行云流水的假课堂,一定经过预演。常常看到一些公开课,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演讲,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不管难易,学生们都竞相回答,思维也完全和教师吻合,好不热闹。教师的思路极其清晰,学生的思维格外活跃,几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
目的:探讨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的l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传统手工镜检法和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法同时检测患者浆膜腔积液,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白细胞的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