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访谈、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通过对南昌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要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不能只靠体育工作者的努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必须与校财政、学工、团委、体育积极分子相互配合,发挥整合力,才能保障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落实 阳光体育运动
[作者简介]来源(1970- ),女,浙江萧山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余翔(196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刘建平(1953- ),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85-02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这一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室到书房单一的、缺少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了号召广大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走向操场户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这个用语。在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运动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紧接着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系列文件的下发和措施的实施,可见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因“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各大中小学校实施至今不到两年,可供借鉴的相关研究文章不多,目前这项研究还处于空白。本研究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措施的理论研究,为“阳光体育运动”能在各大学校园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奠定基础。
二、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建设。当今大学生的体质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措施
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当前摆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求真务实地贯彻执行《意见》和《通知》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到全国每一所大学,并进行实时地监督检查,使其真正收到成效。
(一)体育教育观和组织形式的改变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前提
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需要顽强毅力的过程,需要每次有足够的运动刺激量和足够长的一段日期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现有的体育机制已不能满足这一锻炼规律,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没有组织和监督机制的课外体育锻炼要求已显得苍白无力。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已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国家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不能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要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
1.加大力度改变现行的体育教育观。(1)在实践教材的选择上,应遵循简单易学的原则,选择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项目作为普修体育课程教材内容。(2)在理论教材的选择上,应着重加强对学生自我身体监控和卫生保健知识及体育效能的教育。(3)拓展体育知识传播渠道,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加强运动知识的宣传和教学,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宣传栏、校园网络、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条幅和对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等手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改变原有的组织模式。在原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大学体育部要依靠校领导,团结学工、团委和班主任的力量,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和监管力度。(1)广泛吸纳和鼓励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组建体育俱乐部,扩大对广大学生的服务范围,丰富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同时又能缓解体育教师的不足。体育教师负责指导和监督体育特长生体育俱乐部的组建和技术支持。(2)团委积极配合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加强运动知识和健身作用的宣传,监督各俱乐部活动情况,积极和体育部配合,起到监管的作用。对认真负责的体育特长生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对不认真负责的个别体育工作者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罚,对拒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个别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和督促,对拒不改正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处分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执行。(3)学工处要积极鼓励体育先进个人,在就业和荣誉上给予支持。(4)引进社会力量,加大健身房建设规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增强监管工作。(5)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院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校运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以院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院院有体育特色。完善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二)时间的保障和体育经费的筹措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
1.时间的保障。(1)运动时间的保障。根据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加上锻炼会出汗,运动后心率需要时间来调整,从而导致最少需要保障每天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段,学生不能从事其他项目的安排。并且,这个时间段最好能安排在每天天黑之前。这就需要学生对现行的作息时间重新调整,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这需要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2)休息睡眠时间的保障。确保当代大学生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大学生8小时睡眠时间。
2.体育经费的筹措。(1)体育经费的筹措主要来源应该是学校财政划拨,体育工作是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一,学校必须保障执行。这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2)吸纳社会资金,使学校成为周边群众的健身基地,让社区和社会个人对学校进行资金投入,缓解学校现实资金不足的矛盾。(3)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
(三)建立考核体系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
原有的对体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今的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体育工作者的考核体系是提高体育教师积极性和提高体育工作者效率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对体育工作者进行成绩考核的评价体系,应把体育工作者分为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任务者和主要从事体育实践教学工作任务者两类区别对待。对他们的考核侧重有所不同:实践工作者侧重实践课的效果,理论研究考核分量应小些;科研工作者理论成果应为其工作成绩的主要考核内容,而实践工作则为次要的。
体育实践课是对从事体育实践工作的体育教师考核的主要部分。要建立一套符合本校的考核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运动成绩的考核和监管。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是考核体育工作者的重要标准,也是主要部分。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工作的学生成绩提高效果的评分体系,克服原有的“一刀切”的评价体系的不足,充分调动体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体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要从体育教师中挑选一些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志,其主要工作任务从事科研工作,而实践教学工作作为次要的工作成绩考核参量。科研工作的取得主要以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标准。
(四)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点
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各个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家只是分工不同,各个职能部门应该相互配合支持。特别是校财政部门和学工处、团委和班主任的支持,对学校落实阳光体育工作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各学校体育部们要在校领导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其他职能部门把阳光体育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对学生锻炼成绩的取得,应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学生锻炼的频率和每次锻炼的时间,其二是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的取得。这个成绩的取得应该主要用学生成绩的提高度来衡量,而不应该只用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度和身体素质的一些项目数据的大小来衡量学生成绩。
四、建议
在高校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学校相关部门需要相互协同发挥整合力效应。要充分发挥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社会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加强就业和经济上的认同,加强对体育工作者成绩评价办法和方式的改革。
项目的选设要合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侧重实践,重视理论科学研究。对待参与的学生,一要帮助,二要监督,要充分调动体育特长生和具有组织、宣传特长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 http://www.pep.com.cn/tiyu/zcfg/200704/t20070427_391473.htm,2006-12-2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htm,2007-05-24.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 http://sports.sohu.com/20070430/n249803662.shtml,2007-04-26.
[4]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5]张汝深.论“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6]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7]刘海元.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 (5).
[关键词]落实 阳光体育运动
[作者简介]来源(1970- ),女,浙江萧山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余翔(196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刘建平(1953- ),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85-02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这一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室到书房单一的、缺少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了号召广大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走向操场户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这个用语。在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运动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紧接着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系列文件的下发和措施的实施,可见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因“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各大中小学校实施至今不到两年,可供借鉴的相关研究文章不多,目前这项研究还处于空白。本研究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措施的理论研究,为“阳光体育运动”能在各大学校园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奠定基础。
二、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祖国的建设。当今大学生的体质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措施
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当前摆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求真务实地贯彻执行《意见》和《通知》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到全国每一所大学,并进行实时地监督检查,使其真正收到成效。
(一)体育教育观和组织形式的改变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前提
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需要顽强毅力的过程,需要每次有足够的运动刺激量和足够长的一段日期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现有的体育机制已不能满足这一锻炼规律,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没有组织和监督机制的课外体育锻炼要求已显得苍白无力。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机制和教学内容已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国家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不能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要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
1.加大力度改变现行的体育教育观。(1)在实践教材的选择上,应遵循简单易学的原则,选择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项目作为普修体育课程教材内容。(2)在理论教材的选择上,应着重加强对学生自我身体监控和卫生保健知识及体育效能的教育。(3)拓展体育知识传播渠道,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加强运动知识的宣传和教学,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宣传栏、校园网络、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条幅和对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等手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改变原有的组织模式。在原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大学体育部要依靠校领导,团结学工、团委和班主任的力量,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和监管力度。(1)广泛吸纳和鼓励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组建体育俱乐部,扩大对广大学生的服务范围,丰富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同时又能缓解体育教师的不足。体育教师负责指导和监督体育特长生体育俱乐部的组建和技术支持。(2)团委积极配合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加强运动知识和健身作用的宣传,监督各俱乐部活动情况,积极和体育部配合,起到监管的作用。对认真负责的体育特长生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对不认真负责的个别体育工作者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罚,对拒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个别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和督促,对拒不改正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处分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执行。(3)学工处要积极鼓励体育先进个人,在就业和荣誉上给予支持。(4)引进社会力量,加大健身房建设规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增强监管工作。(5)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院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校运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以院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院院有体育特色。完善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二)时间的保障和体育经费的筹措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
1.时间的保障。(1)运动时间的保障。根据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加上锻炼会出汗,运动后心率需要时间来调整,从而导致最少需要保障每天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段,学生不能从事其他项目的安排。并且,这个时间段最好能安排在每天天黑之前。这就需要学生对现行的作息时间重新调整,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这需要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2)休息睡眠时间的保障。确保当代大学生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大学生8小时睡眠时间。
2.体育经费的筹措。(1)体育经费的筹措主要来源应该是学校财政划拨,体育工作是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一,学校必须保障执行。这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2)吸纳社会资金,使学校成为周边群众的健身基地,让社区和社会个人对学校进行资金投入,缓解学校现实资金不足的矛盾。(3)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
(三)建立考核体系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
原有的对体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今的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体育工作者的考核体系是提高体育教师积极性和提高体育工作者效率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对体育工作者进行成绩考核的评价体系,应把体育工作者分为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任务者和主要从事体育实践教学工作任务者两类区别对待。对他们的考核侧重有所不同:实践工作者侧重实践课的效果,理论研究考核分量应小些;科研工作者理论成果应为其工作成绩的主要考核内容,而实践工作则为次要的。
体育实践课是对从事体育实践工作的体育教师考核的主要部分。要建立一套符合本校的考核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运动成绩的考核和监管。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是考核体育工作者的重要标准,也是主要部分。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工作的学生成绩提高效果的评分体系,克服原有的“一刀切”的评价体系的不足,充分调动体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体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要从体育教师中挑选一些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志,其主要工作任务从事科研工作,而实践教学工作作为次要的工作成绩考核参量。科研工作的取得主要以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标准。
(四)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点
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各个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家只是分工不同,各个职能部门应该相互配合支持。特别是校财政部门和学工处、团委和班主任的支持,对学校落实阳光体育工作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各学校体育部们要在校领导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其他职能部门把阳光体育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对学生锻炼成绩的取得,应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学生锻炼的频率和每次锻炼的时间,其二是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的取得。这个成绩的取得应该主要用学生成绩的提高度来衡量,而不应该只用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度和身体素质的一些项目数据的大小来衡量学生成绩。
四、建议
在高校要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学校相关部门需要相互协同发挥整合力效应。要充分发挥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社会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加强就业和经济上的认同,加强对体育工作者成绩评价办法和方式的改革。
项目的选设要合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侧重实践,重视理论科学研究。对待参与的学生,一要帮助,二要监督,要充分调动体育特长生和具有组织、宣传特长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 http://www.pep.com.cn/tiyu/zcfg/200704/t20070427_391473.htm,2006-12-2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htm,2007-05-24.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 http://sports.sohu.com/20070430/n249803662.shtml,2007-04-26.
[4]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5]张汝深.论“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6]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7]刘海元.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