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轶事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冬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作风)。江苏的“四清”运动由于有不少中央的头面人物参加,在当时影响很大。如林彪夫人叶群和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等在太仓,张爱萍将军在邗江,外办主任张彦和陈毅元帅夫人张茜等在句容。我当时在句容总团办公室工作。句容团长是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欧阳惠林,省委书记江渭清等则在天王公社的蔡苍大队蹲点。全团号称有工作队员“两万四”,实有近21000人。现择轶事若干记述如下。
  
  查工作队员“六父六母”
  
  工作队员下乡前,先要自身“四清”一番。其中要查成份,涉及“六父六母”,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父叔母、姑父姑母、舅父舅母等。家族中有“杀、斗、关、管”者,队员就要清退。搞得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一直到“廿三条”(即《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若干问题》)下达,说“工作队员不一定要十分干净”,这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六父六母”都那么“纯”,十人中难有二、三。
  
  首次提出整“走资派”
  
  毛主席在驳斥了刘少奇等提出的“四清四不清矛盾的交叉”后,首次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见“廿三条”)。工作队一下村,先搞“扎根串连”,寻求最穷的贫户农家作“根子”和“种子”。句容总团在城东杨家巷。大队支书杨家旺被“揪”出来作为“走资派”,原因是三年困难时期多吃了几根油条等等。工作队长(氵菐)家有觉得实在没有什么材料可批判,开了两次斗支书的批判会后就停歇了,却被总团察觉,批评其为右倾。当时(氵菐)的领导、宜兴县委书记徐界清说了一句牢骚话:“团部就在杨家巷,好比煮饭,靠锅先糊。”于是又批判了一阵“靠锅先糊论”。
  句容全县两万多名“四清”工作队员如大军压境,一下基层就开展“封帐、封仓”等斗争。生产队长以上干部都被靠边站,对他们中的某些人还搞逼供信。当时我们最怕半夜电话铃响,往往就是报告社队干部自杀的消息。“四清”期间全县共有82人自杀。直到“廿三条”下达后情况才有好转。
  
  京果粉和热水袋
  
  句容工作团里,京官不少。按当时“桃园经验”的规矩,领导人都化名蹲点。陈毅的夫人张茜化名陈英。那年冬天奇冷,张茜住在城东公社铃塘大队的草屋里。地委书记李楚(时任句容工作团第一副团长,“文革”中被斗自杀)叫我为张茜买点京果粉(一种糯米粉茶食,重油重糖,现今少有人吃),作为宵夜。张茜吃后称赞说,一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又为她买了一个“永”字牌热水袋暖暖手。她也很高兴,说“为农民打针,先把手焐热了好”。村上农民见到这么一位大眼睛美丽的女干部,都与她十分亲热,喊她“陈同志”。后来巴基斯坦外长布托和夫人访华,中央要张茜回京陪同,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句容。村民这才晓得她原来就是陈毅夫人张茜同志。
  
  鹅肠子炒咸菜
  
  一天清晨,天王公社前进大队工作队长、镇江地委副书记刘耀华(“文革”中自杀未遂,但伤了元气,不久病逝)打来电话请示:按规定,工作队不准吃鸡鱼肉蛋(后又改为“鱼肉禽蛋”),房东老太过意不去,当地有腌成鹅的习惯,而且食油紧张,早饭菜就用鹅肠子炒了咸菜,怎么办呢?能不能吃呢?
  接电后我就去敲团长欧阳惠林的门。他刚起床,手里端着尚未倒掉的痰盂。我向他请示,他就端着个痰盂,踱起方步来,口里喃喃着:鹅肠子炒咸菜,鹅肠子炒咸菜……
  我提醒他,电话还未挂,刘书记等答复呢!他忽然醒悟,叫我把隔壁的第一副团长李楚找来商量。李楚问明情况后笑说,那还不简单!咸菜照吃,鹅肠子一筷不准动!欧阳团长豁然开朗,称赞说:“不愧是老李,长期在基层工作,就是有办法!”
  问题总算迎刃而解。欧阳老至今健在,这位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人已经97岁了。
  
  两个烘山芋
  
  工作队纪律严明,密报检举制度也十分健全。一天,工作团副团长吴山接到报告:“城镇分团发现总团办公室有个戴眼镜秘书模样的人,买了两个烘山芋,边走边吃,并将其中一个山芋给与他同行的一干部模样的人吃。”
  吴山(时兼任六合地委书记)当即问办公室:“谁进城了?”查询“戴眼镜”者是谁。
  稍顷,“戴眼镜”的张秘书从城里回来,大家盯着他看。他说,山芋又不属“鱼肉禽蛋”,不违纪呀!
  吴山笑笑说,这个问题嘛,说大也不大;但说小也不小。一个堂堂的总团秘书,在城里买山芋,说明是不是早饭吃不饱?再说是边走边吃,影响很坏呀!
  一席话说得大家瞠目结舌。
  
  省委书记也发怵
  
  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身上有战争年代留下的16个枪眼,身体虚弱。但他在1964年受到中央“不蹲点、犯官僚主义”的批评后,即化名江淮,在句容天王公社蔡苍大队蹲点。冬天戴个老头毡帽,与老农无什么区别。他一贯爱护干部,“廿三条”下达后,他讲了许多保护基层干部的意见,听的人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那时我在总团办公室,经常为他整理讲话记录,并向他请示“可否印发”?他常常皱着眉头说,讲过就算,不要随便印书面的东西。中央还在讲“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呢!副团长李楚也说,你们年轻人不知厉害,白纸黑字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悄悄对我说:“江政委刚吃了少奇同志的批评,不要给他添乱了。”李楚还对我讲了他自己在“三查三整”中半天劳动半天检查的经历,要我们年轻人“当心”。
  尽管文化大革命还未开始,但从“四清”中整“走资派”一直整到生产队长的情况来看,党内斗争那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声鹤唳了。
  
  西边的“板牙”
  
  “四清”中,太仓叶群搞的“学毛选经验”在江苏全省推广。当时在沙溪公社洪泾大队有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顾阿桃,一个是残疾青年沈玉英。顾是一位文盲妇女,在作学毛选报告前,工作人员为她画了一本图册作为提示。如讲到干部要做表率,就画一个火车头,提示她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记得顾阿桃亲口讲的一个趣事:在一个演讲内容上要讲到“西班牙”,画册上就画了一个大牙齿。因江南人讲盘牙为“板牙”。她就记住了:“我嘴巴里西边有一颗板牙,这就是西板(班)牙呀!”当时我们听了都忍俊不禁。画者画得出,讲者想得出,真可谓挖空心思了。顾、沈其实都是淳朴的农村妇女,在那个时代大潮中只能任由大人物摆弄。
  (作者为原江苏省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协秘书长)
其他文献
贵刊2011年第二期刊载了本人堂兄傅锡宝的文章《蒋介石劫运珠宝赴台未遂内情》一文,十分感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傅锡宝从一些报刊文摘上看到有蒋经国著书披露一箱珠宝运台未遂的转载文章。发觉除珠宝数量、价值有较大差错外,重要的是对未被运走的原因没有交待,整个事件不完整、不清晰。因为他在抗战胜利后,负责接收这批珠宝,并担任苏浙皖区敌伪财产处理局遵纪守法产组保管科长,直接参与了整个事件,最有发言权。于是
目的 了解病人就诊需求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 专人对30个门诊工作日病人所咨询的内容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结果 咨询方位类11 403人次占46.65%,费用类8 996人次占36.80%,信息类3 031人次占12.40%,服务类991人次占4.05%,投诉类25人次占0.10%.结论 医院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应与病人需求更加匹配。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前清秀才苏局仙之孙苏永祁先生曾向我询问当年参演爱国主义历史话剧《苏武牧羊》的情形。回忆前尘,已五六十年的往事了。  此剧约演出于1939年—1940年间,我本存有演出资料如油印的剧本、照片、报刊介绍等,惜一切毁于“文革”。当时正处于敌伪高压、民怨极深的时代,《苏武牧羊》这一不知名作者的歌声,唱遍沪地大街小巷,妇孺皆能随口唱来。我当年二十左右,应友人相约排演话剧《苏武牧羊》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筹建的,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聚才敬士之所。馆员大都是博学多才的文史耆宿。各馆首任馆长更是出类拨萃,
2009年,中国文化界失去了好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如任继愈、季羡林、钱学森。这一年的11月,戏剧界也失去了杰出的剧作家、戏剧活动家马少波先生。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著名诗人贺敬之曾这样评价马少波:“身历烽火路,笔开艺苑春,关田两汉后,今马又一人”。“关”、“田”指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和当代戏剧家田汉,马即指马少波。著名戏剧家黄宗江则戏称马少波为“当代大剧痴”。    戎马倥偬度半生    马少波19
中小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产量较低但由于其面广量大,经营灵活
精 算职业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为了维护精算行业的声誉 ,每个成熟的精算职业团体都会颁布关于精算师执业守则和纪律程序 ,并设立针对会员的咨询和纪律委
李有祥先生于《上海保险》2005年第2期撰文《关于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下称《李文》),对我国责任保险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予以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令笔者深受启发,然文中几
我父亲在土改时,被由各级领导组成的工作队定为半地主。工作队走后,乡政府复定为地主,性质不同了,还把我也划作地主份子。我困惑。1951年2月27日我带着许多疑问和不解给刘少奇同志去了一信(用纵28公分、横38公分红丝栏毛边纸信笺,毛笔直写),叙述了家庭情况,介绍了父亲经济状况,详细说明父亲买田以及收租情况,并询问父亲是否合乎半地主成份,要求指示。3月8日收到回信(直式,中有红框的普通素面信封,毛笔书
编者按:1932年11月,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在福建长汀出生。1934年9月底,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毛毛被寄养在江西瑞金的一户农家。关于毛毛后来的下落,迷雾重重,史学界也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细节有颇多出入。刘晓农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井冈山地区党史研究工作,本文是他采访当事人及其后人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利用研究成果写成。本文有关毛毛的下落虽是一家之言,但或许可为毛毛的下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同时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