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的艺友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友制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陶行知基于近代中国尤其是农村极度落后的实际而创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教育师资培养之路.艺友制缘于传统学徒制的教学关系,又对其进行了批判性改革.其以“艺”为载体,以“做”为中心,以“友”为宗旨,主张“以朋友之道教人学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共教共学共做、亦师亦友的教学共同体关系.其倡导的以艺为友、互教互学、生利利群、教学相长及其层次递进、各美其美的育人思想,不仅在近代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也依然能够提供诸多的理论启示和方法借鉴,并在实践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他文献
登高是古典诗歌的经典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登高可以作为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着眼点.具体来看,登高主题古典诗歌群文阅读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首先,登高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理层面的位移,也是精神层面的上升;其次,登高具有张力属性,诗人在客观不遇的现实与渴求出仕的愿望之间形成了矛盾;最后,在时间线索上,不同时期的登高往往展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与时代风貌.
群文教学对增值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王君老师群文教学艺术凸显三点.慧眼如炬:开掘群文特质,洞见文本内核;巧用妙手:建层进台阶,善文本联结;修炼仁心:关注生命成长,尊重自主建构.
《语文科观课评教体系初探》一书是成龙老师多年教学经验与理论思考的完美结合.该书的阐述以科学理性为基本原则,牢固树立理论意识,并强调语文科观课评教的逻辑建设.从实施主体、课堂教学、施教者三个角度构建语文科观课评教体系,用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全书以理论为纲,语言为线,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展开体系构建,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的文本,在单位时间之内达成共识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实践,在一定的程度上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教学为例,分析了群文阅读中的实施的困难,并提出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从体验、评鉴、创造这三个方面,解读、实践“审美鉴赏与创造”,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先解读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又提出了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路径思考,由此围绕体验、评鉴、创造,深入分析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领域的优化发展提供助力.
一个人言语的边界,就是他世界的边界.初中生处于“三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学生们通过写作建构自己的言语.而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厘清思绪、深化感受、升华审美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习作,可以窥见中学生蓬郁勃发的精神状态,并助其拓展精神世界的疆界.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又称亚岁,即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据《后汉书礼仪》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古人是以冬至为岁首,还会在此时“鼓瑟吹笙,奏黄 钟之律”,举国上下,祭祀庆贺,一片欢腾热闹.据说这一“肥冬瘦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
期刊
2021年,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大年”,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大年,大年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重要指示”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确立了遵循.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他还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期刊
陶行知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先驱性探索,这与当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同时,深受杜威、蔡元培、黄炎培等人思想的影响,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汇入生活教育学说并不断发展演变.他认为,职业教育本质观表现在:以生利为主义的职业教育本质;以物利群与以事利群的职业教育功能;衣食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 .师资观表现在:有生利之经验;别具生利之学识;为生利之教授法.发展观表现在职业教师、设备、课程、学生之发展.他在职业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平民教育”“乡村小学、幼稚园”“山海工学团”等先驱性探索.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
202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满怀救国救亡理想,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以教育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探索出一条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新路,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学说.在探索教育新路过程中,他通过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教育需求的考察,结合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将之作为其生活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倡导与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