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一人反抗世界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三个国家决定联合起来,
  去帮助北非国家利比亚海岸线上的一股暴动势力。无论是在利比亚还是在西方世界,
  他们被模糊地称为“反政府武装”,而他们共同的敌人却再也明晰且单一不过了—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这位利比亚共和国的缔造者、这位“中东疯狗”、这位顽固倔强却又极具领袖气质的独裁者。
  而在卡扎菲看来,所有这些反对他的人都只是纸老虎,不值一提。
  
  领袖的诞生
  不论世人如何评价卡扎菲,他可以用自己的一生来讲述一些基本的事实。
  即便是在战火中,现如今的利比亚仍然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而在卡扎菲出生时,这里是地球上最贫困的地区,而卡扎菲所属的卡扎法部落,更是其中发展水平最低下的游牧部落。
  没人知道他到底生于何年何日。据他自己说,自己出生于1942年的春天。但他还说自己曾参加过二战北非战场上的坦克战,如果他的确出生在1942年,那么,参加坦克战时,他才仅仅一岁。
  他是家中的独子,他的父母目不识丁。虽然如此,游牧民族世代沿袭的历史传说,对卡扎菲的思想和演讲才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对帝国主义和怀疑、讨厌外国人的种子已在这个家族中扎下了根,也为日后卡扎菲的外交政策蒙上了阴影。他崇拜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从小就想成为一位战士和民族领袖。
  1951年,利比亚成为世袭君主制独立国家。后来成为利比亚总理的阿卜杜尔·哈迈德·贝科什如此描述当时的利比亚:“1951年的利比亚还是一盘散沙。它一年的收入仅仅为300万英镑,这些收入是英国和美国使用利比亚领土作为军事基地所付的租金。”
  那时的卡扎菲还只是个学生,但他的雄心早已超出课堂。他开始组织秘密同学会,将身边的激进分子团结在周围,并发动游行示威,抨击英美的军事基地,乃至遭到逮捕。
  这是一位怀着理想主义精神的青年战士。他的老师、埃及人默罕默德·艾菲仍记得卡扎菲和自己的一次交流。有一次下课后,卡扎菲向他递过一张纸条,上面有三个问题:“金字塔的结构是什么?组织这种结构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在利比亚是否有发动一次革命的可能性?”
  艾菲的回答无疑是对青年卡扎菲的启迪。他用金字塔的原理告诉卡扎菲,一个组织和另一个组织有必要保持距离;对于中央领导权来说,取得最大程度的合作和效果至关重要;并且,每一次革命都需要军队的支持,枪杆子里出政权。
  
  慌乱的政变
  “我发现我独自一个人在吉普车里,在去班加西的路上行驶着,沿途没有灯,什么都没有。”1969年9月1日,当卡扎菲发现由他自己策划的政变真的发生时,连他自己都陷入了慌乱。
  为了这场政变,他准备了整整十年。他先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和英国比肯斯菲尔德装甲兵无线电通讯学校受训,并亲自设计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把一大批年轻的下级军官联合在一起。他甚至取得了美国和中情局的默认—推翻英国人所扶植的政府恰恰合美国人的胃口。
  然而,当时间来到1969年时,一切都像极了一部荒诞的喜剧。起初,政变的时间已确定在了那一年的3月21日。然后,卡扎菲突然得到消息,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女歌唱家乌姆·希勒苏姆即将来到班加西举办自己的演唱会,而卡扎菲想一举逮捕的大多数王室成员和军队要员,都将参加这一盛会。卡扎菲当即决定取消政变,因为在他看来,打断这位女歌唱家的演出是一件很不得体的事情。
  9月1日,真正的闹剧发生了。在班加西,卡扎菲和他的两位上尉准备于凌晨一点接管贝卡军营和电台。当他们刚要出发时,突然来了两个宪兵,请他们帮忙修理摩托车。等他们安妥完这两位宪兵,又一位宪兵跑了过来。此人却是卡扎菲安插在宪兵队里的内鬼,等到东窗事发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向卡扎菲哭着说一切都要完蛋了,因为他的身份已经暴露。
  与此同时,负责占领的黎波里电台的军官开车绕城一周,怎么也找不到电台所在之处。而那个时候,卡扎菲手下的另一位军官正在前往王宫逮捕王储,可他们怎么都找不到王储人在何处。后来,卡扎菲才知道,原来王储一听到枪声,就从自己的游泳池内夺身而出,逃出了王宫。
  那天早上六点,当卡扎菲好不容易赶到班加西电台时,无线电正在播放的黎波里传来的军乐曲,连他自己都愣了一下:利比亚就这样掌握在了他的手里。
  这完全是一场奇迹般的政变。当日卡扎菲的防空部队有600人,他们总共才只有1050发子弹,平均每人才一颗半子弹,可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那天唯一真正发生战斗的是在国防军的军营。可即便是在那里,卡扎菲的部队也才死亡1人,伤了15人。当天晚上,卡扎菲和他的同谋聚首在一起,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这一天中谁犯的错误最多,这场影响一个国家未来走向的政变,在那个晚上,仿佛成为了一场愉悦的大学生讨论会。
  
  手持绿皮书,奔向富人国
  对于经历过中国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利比亚的同一时期会显得无比熟悉。
  支持卡扎菲的美国政府原以为自己培养了一个非洲小兄弟,结果,卡扎菲上台的第二年,就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六千多名美国军事人员。1972年,卡扎菲又宣布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公开宣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
  伴随严峻国际形势的是国内日益红火的政治运动。卡扎菲的画像到处可见,他说自己讨厌个人崇拜,但“他们坚持这样做,我有什么办法”。而另一方面,卡扎菲俨然成为了一位革命思想家,把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军事主义和《古兰经》结合在了一起,开始实施利比亚的内部革命。
  他一方面要求取消现行的所有法律,要求将来的所有民事和刑事案件按照沙利亚伊斯兰法来判断;另一方面,他号召民众展开“行政革命”和“文化革命”,把官僚机构的行政技能还给人民,并在大学中消除“蛊惑性思潮和外来文化影响”。
  他甚至将利比亚的国体从共和国改为民众国(Jamahiriya),还把自己的革命思想写成了《绿皮书》,题为“民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书中,他罗列了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政治制度,然后做出这样的论断:如果说“当今世界上的一切政治体系都是统治者争夺权力的产物”的话,那么,斗争中总有一个胜利者——但如果胜利者是“个人,集团,政党或阶级”的话,真正的民主就失败了。
  在卡扎菲看来,《绿皮书》—及其倡导的“世界第三理论”—就是为了引导利比亚乃至阿拉伯的人民,去寻找真正的民主。然而,事实上,当卡扎菲呼唤民主、放逐权力时,权力的荣光却越发聚集在了他的身上,还有由石油而来的大量财富。
  卡扎菲的另一大成就是重整利比亚的经济。现在的利比亚到底有多富?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卡扎菲完全有能力和资金来打一场持久战,因为他在利比亚中央银行持有约143.8吨的黄金,约合46亿欧元。就黄金持有量来说,利比亚位于全球第24位,仅次于经济发达的新加坡。而利比亚阿拉伯非洲投资公司在南撒哈拉地区酒店业、矿藏以及电信等领域投资约50亿美元;利比亚石油控股集团则在非洲21个国家开展业务。
  作为OPEC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比亚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但利比亚从1986年起一直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即便如此,在1987年后,卡扎菲开始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他鼓励石油工业私有化,建议人民应该更多的掌握石油财富,并且允许他们自由支配。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卡扎菲开始致力于摆脱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利比亚自2004年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后开始进入经济恢复期,至2007年国外投资累计已达到250亿美元,与墨西哥和苏丹的资本流入达到相同水平。仅仅有油是不够的,卡扎菲致力于西方世界修好,为石油出口和贸易搭桥铺路,他于2004年会见了布莱尔、2007年会见了萨科奇、2008年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赖斯。2009年7月,他被邀请参加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G8峰会。这些举措让利比亚的经济迅速进入腾飞。据利比亚当地报纸报道,当赖斯于2008年对利比亚进行破冰之旅时,利比亚已经到了满街都是宝马车和豪华酒店的地步。
  但利比亚的普通居民并不对此感到满意。在创造大量财富之外,卡扎菲在经济方面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他的家族集权。他的八子一女掌控着利比亚的经济命脉。据维基解密曝光,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燃气、酒店、媒体、流通、通信、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狂捞金钱,保守估计每年也有数百亿美元。
  
  沉默的岩石
  对于利比亚这个国家来说,错综复杂的部族问题和政治、经济问题一样同等重要。而目前利比亚所面临的困境,恰恰根植于这个难题。从表面看,年初利比亚的暴乱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骚乱。1996年,阿布萨利姆监狱发生骚乱,警方开枪打死了上百名犯人。今年年初,死亡犯人的家属与政府谈判赔偿问题,因双方意见不合,谈判最终破裂。谁也没有想到,此事竟然会引发一场国家灾难。2月15日晚,一些年轻人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示威,喊出了反对卡扎菲的口号。利比亚安全部队发射橡皮子弹,将示威者驱散,其间,有38人受伤。
  可在此之后,事件迅速升级为国际政治事件,则不得不归因为部族矛盾。
  利比亚的国土由3块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合并而成。卡扎菲虽然是位政治强人,但绝对控制的区域也只限于西部。利比亚社会由众多的部族组成,每个部族领袖在“辖区”内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无形中削弱了卡扎菲的统治基础。而且,这样的社会形态,增加了卡扎菲协调各部族利益的难度。此次骚乱发生后,生活在班加西市附近、占利比亚总人口1/6的瓦法拉部族,2月21日加入了反卡扎菲的阵营。该部族的领袖瓦尔弗利声称,“卡扎菲已不再是兄弟”,应该离开利比亚。而同样生活在东部地区的阿祖维部族,则以中断石油输出相威胁。
  在反对派势力和西方军事力量联手之后,卡扎菲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这位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之久的领袖,是否会沦为下一位流亡者?至少,卡扎菲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在数次激情洋溢的演讲中,卡扎菲称自己为“沉默的石头”,而西方势力必将在这块坚硬的石头上撞得粉身碎骨。2月22日夜,他出现在自家阳台上,发表了75分钟慷慨激昂的电视演说。他说自己绝不会辞职,同时指责闹事者是“老鼠”和“吸毒青年”,威胁要对他们“挨家挨户、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予以清除。他还呼吁:“所有那些爱卡扎菲的城市及村庄,起来护卫卡扎菲!”“我会作战到底,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我已经老了,没什么好怕的。我会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与自己的先祖死在一起,就像一个烈士!”
  然而,事实或许比华丽修辞所展示的残酷得多,也复杂得多。西方的武力支持并没有让反对派一举占据上风,利比亚的战争很有可能陷入持久战。
  就在不久之前,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提出了一个“国内各派和解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劝说其父卡扎菲主动下台,并将权力移交给宪法民主委员会。这样,在政府军和反对派实现停火后,整个国家将开始全新的“民主进程”。这位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生习惯西方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很有可能得到西方的支持,但就仍然权居高位的卡扎菲和反对派双方来说,这个提议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很少有人相信卡扎菲会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的确,这是一条属于旧时代的政治巨鳄,卡斯特罗和毛泽东才是与他同级别的斗士,在那个时代,政治家们都拥有超卓的人格魅力。如今他更像是个老迈的摇滚明星,不只是那些表象:总是穿着华丽的长袍、所有家庭成员反复见诸报端、每一次公开演说都引起争议。最重要的是,他是在用一己之力,愤怒地反抗整个世界。
其他文献
从14岁的少年作家,到22岁弃笔从舞,林怀民在他独创的舞蹈世界里一待就是三十多年。从最初的《白蛇传》《红楼梦》表现传统文化,到用画面用动力来思考的《行草》《水月》,林怀民打破了多种艺术形式、甚至多种文化界限,把文学、书法、禅学转化为肢体语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中国现代舞在国际上的地位。  林怀民引领云门在做的,不仅仅只是舞蹈,还有能够影响很多人的“新文化运动”。他很喜欢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
期刊
外文书店?时尚廊?美术馆的三联?798里的东八时区?还是已经如同雨后蘑菇,  在北京朵朵盛开的光合作用?对于书虫来说,日常闲逛的名单中,现在又多了个不可抗拒的名字—Page One。4月2日,新加坡享有盛誉的知名书店Page One正式进驻北京,  FAMOUS记者采访了Page One书店创始人陈家强(英文名Mark Tan)  与我们分享他心中的Page One。    租金问题阻碍十年  F
期刊
在加入哈雷之前,江锡祥和这个品牌毫无交集,但是当哈雷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没有半点犹豫,“哈雷要我,一定会去。”这个在驾校学习的时候,500cc排量的摩托车就已经兴奋不已的男人,成了哈雷霸业的中国区掌门。    叫我哈雷·江  江锡祥上身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下着牛仔裤,从裤腿边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棕色靴子。这跟人们心目中对哈雷的印象略有不符—毕竟皮夹克,黑墨镜和铆钉装饰才能代表重机车手风采。江锡祥倒是喜
期刊
作为在汽车展览界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的上海车展,不论是展出规模、首发车辆,还是参展人数都会创下历史之最。  如果无暇去美国洛杉矶车展或是瑞士日内瓦车展,不妨去上海车展一睹爱车。如果连这点时间都没有,那就看FAMOUS为你精心挑选的参展新车。    首发新车    奥迪  A7Sportback  作为为奥迪家族开辟了新疆域的五门豪华轿跑车市场的奥迪A7 Sportback,延续了奥迪品牌的家族设计美
期刊
有的人想脱颖而出,有的人则想大隐于市。也有的人费尽心机,就是想通过“藏于城中”而得到人们的关注。这个人叫刘勃麟,当代艺术家,成名作就是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从北京的索家村、鸟巢,到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刘勃麟在自己的身上作画,然后,成为背景的一部分。他,“消失”了。    沉默的抗议  刘勃麟今年37岁,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后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之前的作品大都是绘画和
期刊
每年暑假,电视选秀节目都是如火如荼,怀揣歌星梦的男孩女孩们充斥荧屏。但在数字化几乎冲垮传统唱片产业的当下,想唱就唱是否变成了奢望?资深音乐人包小柏做客解析。    汰旧换新,残酷法则  李多钰:今天很高兴见到你,因为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你,你有很多个身份,担任评委,演电视剧,音乐制作人,还当过唱片公司的高层,最早是歌手出身。你出道的那个年代,娱乐圈跟现在很不一样。  包小柏:天壤之别,环境不一样。
期刊
在海面以下50米深处,海水湛蓝、鱼儿成群、水寒刺骨,没有嘈杂的声音,没有喧嚣的物欲,一切都被隔绝在海平面以上,包括烦恼在内。只有在这里,吴奇隆才能找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曾经的“霹雳虎”如今已不再年轻,没有了小虎的青涩。近距离接触吴奇隆,你会发现他的性格平而且隐忍,不带一点偶像习气。回顾他的演艺路,少年时即被星探发掘,十几岁就尝到了大红大紫的滋味,二十年娱乐圈的磨砺,已把他磨成了好好先生。如
期刊
7月的北京,有一个展览一定要去看,名字简单,"设计的设计",内容却精彩,它集结了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历年所策划展览的精华,让你直观体验日本当代设计中坚力量。原研哉也来到北京,细细讲述他的设计生涯,还有他的审美理念和设计观。    近日,原研哉的首次大型个展在北京开幕。策展人朱锷在策展陈述中写道:原研哉是一个设计师,但原研哉并不穷究设计的技巧。在设计和沟通的过程中,与其说原研哉关注的是“物”,倒不
期刊
卡百利终于来了。这个一度被翻译为小红莓的乐队可是爱尔兰的国宝级艺人,和U2、恩雅属于一个重量级,曾经是华语天后王菲的偶像,拥有全球唱片销量2500万张的纪录。这是卡百利第一次来中国,他们的目的地是北京和上海,目标呢?给你一个独一无二的怀旧夜。他们是元老级别的小清新,那些空灵又略带惆怅的老情歌,是否抵挡得了岁月的磨洗,唤起歌迷的热情?  有些粉丝不以为然,觉得这些复杂而冗长的宣传噱头暗示主办方对卡百
期刊
姜昕最近出了本《长发飞扬的日子》,写的是那段对于内地摇滚人来说,“闪亮的日子”。穿着皮夹克破洞牛仔裤,在Party上出尽风头。即便那时候,大部分人穷得一塌糊涂,常年口头排练,为吃顿炒菜心动不已。后来,盗版来了,网络来了,音乐人也不一样了。  如今,他们拥有各自的事业与感情。他们在大房子里忆苦思甜,憧憬有一天建立嬉皮村,汇聚几代摇滚人,在那里得到阳光、空气、水和音乐,以及幸福。    比比谁更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