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中午,12点05分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go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二,中午,12点05分,属于春天的淡而虚弱的阳光,汽车疾驰而过的呼啸覆盖了mp3里Keren Ann低回的呢喃。她就站在N号楼5楼尽头的阳台上,打量着这个陌生城市的轮廓。田野里低矮的民房错落有致,墙上刷着的大大的广告非常醒目。再远一点,还可以看见城市高大密集的建筑矗立在蓝紫色的薄雾里,带着一点点迷蒙的灰。
  中午的微风干燥而温和,非常轻巧地擦过她的脸颊。如果这是12个月前的正午,这里的阳光一定是剧烈而恶劣的,而她也不会站在这里,漫无目的地眺望。
  整个楼道里漂浮着各种支离破碎的话语,偶尔夹杂着一声甩门的巨响,“嘭……”余音袅袅。洗衣房的自来水哗哗流着,伴随着洗发水和泡面的气味,簇拥着向楼道的出口涌去。那么下午应该做什么呢?这是她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的事。每周二下午,空白的课程表。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重复着这个相同的问题。此时,室友A往往在一边翻着最新的时装杂志,一边咀嚼着软软的面包,良久之后懒洋洋地回过头来一句:“不知道”。B则站在镜前小心冀翼地抚平领口上的每一寸褶皱,处理好额头上那一小簇刘海的位置,然后才如梦初醒似地说:“嗯?你刚才说什么?”而C则常常处于游离状态,行踪不定,她猜她是在图书馆,或许在读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也说不定,就在某个安静的角落,塞着耳麦,姿态钝重并且压抑。很长一段时间,她只听到她反复提及这个名字,麦卡勒斯,麦卡勒斯,仿佛是咒语。
  她俯下身去,望着楼下来来回回打水的女孩,她们的笑声吸引她的注意,那声音告诉她,她们刚刚分享了一个秘密般的笑话,或者目睹了某个有趣的场景。就在几天前,她被一阵笑声吸引,往日熟悉的女孩走来,高跟鞋落在地面啪嗒有声,宛若某种含蓄的宣告。宣告过去那个只穿球鞋扎马尾的女孩已经彻底剥离,现在站在她面前的,是另外一个脱胎换骨的姑娘。
  在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告别了暴躁而迷惘的高中时代。仿佛火车从黑洞洞的隧道中冲出来,沐浴一段短暂的光明,继而没入另一条未知的通道。了解到这一切时,她开始慢吞吞地经营起自己的生活。她开始习惯在阳台上支画架,贴画纸,削铅笔,享受微风中的巧克力和音乐。偶尔对面艺术楼的女生会走出来,自在而笃定地抽烟。是一个栗色短发的女生,手臂挂在阳台外一副桀骜而散漫的样子。她常常转过去看她。她便把没抽完的烟扔出窗外转身迅速走进寝室。她开始频繁地流连在图书馆,一本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开启了她埋葬已久的摇滚情结,而对列农的猜想却始终无解。一切进行地波澜不惊,仿佛云淡风清。就在过去的几天里,学校的机房,她匆匆敲下最后一条留言,页面刷新后显示她在浙江,宁波。一个有点陌生的字眼。周围噼里啪啦的敲键声此起彼伏,微怔了几秒,她才突然明白过来,哦,原来是在宁波啊。于是,她再次确定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在需要排队才能等到座位的机房,一切依然新鲜得像放刚刚着色的水粉,充满无限的可能。
  而那些相遇在这里的姑娘们,年轻美好,如同剪纸般美艳明净。或许,她们的梦想,一种遥远而迫近的东西,大都也在那里发芽。
  那么她呢,她在她的成长史里,总是猴子掰玉米似的更新着自己稀奇古怪的梦想。她总是想起《心是孤独的猎手》里的米克,一个心里盛满愿望,迷恋音乐,梦想辉煌的姑娘。但是现实往往与梦想背道而驰,就像书里说的:“‘里屋’像是被锁在了离她很远的某处。难以理解的一件事。”,书的结尾,米克找了一份在商店的工作,并开始为丝袜的单薄而烦心。她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是否会成为日常琐碎的俘虏。然后忘记了自己到底又是在哪里。但可以确定的是,此时此刻,它们正被她确凿地握在手里,谁也嚣张不起来。
  光线渐渐明亮温暖,风停了。围墙外马路的对面,穿制服的男子抱腿缩在绿化带内的水泥坝上,一辆自行车斜靠着树干。植物生涩的气味隐约可闻。她突然感觉饥饿,她想起她的论文还没动笔,资料没有找全,明天的英语课还要单词听写……她还想在傍晚的时候,继续一张罗马青年的素描临摹。很多很多未完成的事。突然之间。她仿佛又被塞满了,她觉得之前的一切是多么可笑。她匆匆摘下耳塞,收拾好东西,转身离开。
  
  (编辑 何鑫)
其他文献
读了我有关师德的文章后,有人说,师德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筐”当然是装东西的,但装进师德这个“筐”里的,都是“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本然内容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师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顾名思义,是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在道德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往往外显为一些带有规定和强制意味的条款。  最典型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即规则和范本。规则,
据《齐鲁晚报》消息:2018年8月6日,在济南齐鲁医院,17岁的小孟因喝百草枯躺在病床上,八年前,因在自家鱼店杀鱼动作娴熟走红网络,被誉为“杀鱼弟”;八年后,小孟为20块钱和邻居摊点争吵之后喝下一月前购买的农药。曾经的网红,如今的落魄。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悲剧?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小孟的成长历程。  小孟5岁时便和父母一起来到苏州打工。 2010年,一则网帖迅速走红。几张照片记录着一位小男孩娴熟
宋立芹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幼儿园优秀教师,毕业于山东博兴师范幼师专业, 1996年6月参加工作,曾获得“滨州市第一批优秀园丁”“滨州市第八批学科带头人”“阳信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15年3月份,听闻上级有关部门要组织优秀的老师远赴泰国支教,在各级领导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宋立芹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并顺利通过选拔。支教期间,宋立芹在努力克服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的同时还探索出适合泰国小朋友学
面对“死亡”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无视?害怕?逃避?痛苦?传统文化让我们集体潜意识对它的态度好像总是讳莫如深。我们爱我们的孩子,希望给他们营造鲜活美好的环境。却浑然不知眼前这个青少年已逐渐褪去稚嫩,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  在传统教育中,死亡教育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一直是人们避而不谈甚至是忌讳的话题。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多少会遭遇亲人、朋友、宠物亡故。如果一味避而不谈,青少年对死亡的焦虑、恐惧及哀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老师?”“是帅哥。”(我惊愕不已)“‘师’字是‘一’和‘帅’的合体,本意就是:一个帅哥就可以当好教师”。(我大笑不止)“古代主要是男人当教师,现代推而广之,是一个靓妹就可以当好教师,不帅、不靓的人做教师困难重重。”  6月2日,重庆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培训室内,杨德发关于“好老师”的定义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的声音饱含激情而又抑扬顿挫,带有浓浓的“重庆腔”,极富感染力。而说到激动处,
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中预言:未来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这可能意味着:学校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而将与社会紧密联系,教育的边界也将变得模糊,可能真正实现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本身将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终身学习。未来,它会存在很多可能,也会存在很多不可能。而在未来,我们老师将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未来已来,你在哪里?  有人問一位学者,如果教育只能做好一件事,你会选择
趋同性 vs. 趋异性  对于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异,张立珩的诠释是美式教育倾向于培养个性化的学生,而中式教育则恰恰相反:倾向于培养同质化的学生。除此之外,中式教育的设计基本上是以培养精英为目的,但往往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  “所谓的趋同,最直观的体现是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要求有标准答案。比如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考试要求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标准才可以得分。但我们都明白,文学作品的解读应当有各种各样
许成,我一直想做一个关于她的专访。她是千千万万个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当中的一个,她的独特之处不在于现在的她有多么高的成就,而是在于她勇于直面一切惨淡的现实,不懈努力地坚持走自己的路,纵使受伤、纵使误解、纵使被看轻,也依然用最灿烂的笑脸去坚持走自己的路。就是这样一个闪耀着人性之美的女孩,勇敢的迈过了人生路上的丛丛荆棘。虽然不知未来的路是否会从此顺利,但是相信她会一直活跃在人生的舞台
365年前,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留下“与大明江山共存亡”、“请闯王爱惜人民”的话语,便在景山自尽而亡。整个山头风草哀鸣,其悲也!  62年前,三位爱国进步女青年,避过“三青团”的耳目,相约在景山顶,在冰雪天气里,三颗滚烫的心交流着种种爱国之意和仇恨之情。太阳照在山顶的雪上,光芒耀眼,其亮也!  5年前,一位从四川来北京上学的女大学生,在景山顶撑起画架,选了一个视角最宽广的地方坐下。她一会儿的抬头凝视尽
近日,由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幼小衔接科学化”研讨会暨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课堂内外杂志社举行。研讨会上,发布了《2018年“幼小衔接科学化”调查报告》,老师们就“幼小衔接科学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内容围绕着“幼小衔接科学化”展开。老师们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是势在必行的。良好的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幼儿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学业成绩提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