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性移植瘤发生淋巴瘤转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源性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X)模型是指直接将患者手术或活检新鲜肿瘤组织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而建立的动物模型,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PDX发生淋巴瘤转变却会成为限制PDX模型应用的重要因素。PDX模型中肿瘤发生淋巴瘤转变的特点包括:上皮来源;多为B细胞型淋巴瘤;病理学呈现淋巴瘤的特点,失去上皮肿瘤表面标志物角蛋白以及原发肿瘤组织表面标志物,并表达淋巴瘤相关表面标志物CD45、CD20等;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呈阳性。患者原发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EBV感染状态及小鼠免疫状态是影响PDX发生淋巴瘤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接种前,对患者原发肿瘤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EBV感染情况进行判断与选择,有可能减少淋巴瘤转变的发生。

其他文献
慢重症患者指从危重症的初次打击中存活下来,但是仍需持续依赖重症监护治疗的一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质,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慢重症患者因种种原因易导致肠屏障受损。肠道作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肠源性感染可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维护慢重症患者的肠屏障功能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进行以改善内脏器官血流灌注为目标的复苏、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修复肠黏膜、保护肠道正
目的建立活体兔CT-大体病理切片的VX2结直肠癌模型,以期为临床CT影像对细小转移灶(直径<10 mm)和淋巴结的评价积累经验,提供帮助。方法11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开腹下将VX2细胞瘤块分别接种于结肠(9只)和直肠(2只)。接种后第4周以准直0.5 mm × 320,螺距因子0.828,球管转速0.5 s/周,120 kV,自动毫安,范围80~ 100 mA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优维显(3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老年胃腺癌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术前血清LDH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男性132例,女性37例,年龄(77.7 ± 3.1)岁。T1~ 2期患者28例,T3~ 4期患者14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71.0%),
目的探讨肠脂肪瘤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影像学、内镜检查和病理形态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肠脂肪瘤病患者2例,并以"肠脂肪瘤病"或"脂肪组织增生"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维普网络数据库和万方网络数据库于1980—2015年间所有公开发表的病例报道,剔除重复报道病例,共收集得26例肠脂肪瘤病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因腹痛入院,1例术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肛门括约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因直肠癌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患者的手术标本,排除肿瘤侵犯肛门括约肌者。按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分为新辅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24例)。放化疗方案:放疗2 Gy×25次,总量50 Gy;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放化疗结束后6~ 8周手术。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标本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EJ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消化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间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1 254例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别分析EJ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发生EJAL的患者与未发生EJAL者行gmatch完全配对,在减小组间其他与预后有关
期刊
目的探讨金陵术治疗成人巨结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接受金陵术治疗的125例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巨结肠均经CT或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及病理检查等证实。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的腹部症状、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和Wexner便秘评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排粪造影情况(评估内容包括直肠前突、
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消化道肿瘤的病理生理特殊性会加重营养不良,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然而,临床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仍有不足。减少术前禁食时间、术前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多形式联动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趋优组合策略。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结合指南、病情和临床经验,努力改善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