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的物流观察

来源 :中国物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应需而动,近年来汽车零部件市场开始由分散型向集群化转变,由全面覆盖型向单一产品化转变,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转变也让零部件物流市场不断变化。
  
  中国零部件市场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就已占总价值链的50%。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工业增加值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发展速度, 21世纪,汽车产业将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它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中外企业都在角逐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世界最大的专业零部件生产厂商如德尔福、李尔等企业在国内纷纷建立了多家独资或合资企业,逐渐占据了国内汽车零部件的主流市场。这些外资与合资企业的发展,其核心竞争优势是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短期内,他们的到来促进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缩短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但是,外资与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以及入世后汽车零部件全球化的采购趋势,也给中国民族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战略格局上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数量多,规模小、投资力度小;零部件企业条块分割,体系分割;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脱节等,这些弊端致使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发挥不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由于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配套关系紧密,而且国内市场随着WTO的影响,日益与国际市场融合,一个从整车,系统供应商,一线供应商,二线供应商以至更底层的供应商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这样,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制造业整体能力及上游相关产业能力等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再加上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国际跨国汽车企业推行本土化策略,国内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目前,轿车的关键零部件大部分由国外零部件巨头提供,跨国公司在中国全方位布局,获利丰厚,售后服务市场成为投资新热点。质量、创新和服务是这些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的根本法则。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企业全球化经营,规模巨大,最高收入达260亿美元。这些企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出线”,必须在质量、创新和服务上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大部分企业也意识到这一趋势,并积极寻求提高的途径,而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
  
  零部件管理方法论
  
  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因为产品的生产为多品种,小批量,这就要求生产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的制造工艺要求,以及因数量变化而产生的生产负荷波动的情况。
  


  在实践中,制造单元(Manufacturing Cell)、 U型生产 线是一种常用而且有 效的生 产流 程技 术,它是按照零部件加工工艺的要求,将所需的机器设备串连在一起,布置成为U型制造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将几个U型制造单元结合在一起,连结成一个整合的生产线。其特点在于:
  设备布置紧凑,减少了传递环节而造成的人力,时间的浪费:U型制造单元的出口(末道工序)和进口(首道工序)都在同一个位置,使得“拉式”的准时制生产能够在整个生产线和制造单元内实现;具有生产能力的柔性。作业人员处于U型制造单元内,能同时操作两边的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大大增加了生产线的柔性,当生产数量增加,可派调较多作业人员,每人的操作设备数减少,生产数量减少时,可一人操作多台设备。
  小批量、多品种的投产顺序计划:投产顺序计划要决定混合装配线上不同产品的投入顺序,这在不同情况下必须作不同的考虑。如果各工序的作业速度不一样,就有全线停产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制定使各工序的作业速度差保持最小的投入顺序计划。很多投入顺序制定方法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但在制订投入顺序计划时,如果也注意到混合装配线之前的各工序的生产均衡化,就应该考虑设法减少供应零部件的各工序产量以及运送量的变化,减少在制品的储存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混合装配线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的单位时间使用量(使用速度)就应尽可能保持不变。象这样的以保持各种零部件的出现几率为目标的顺序计划制定方法,要想求其最优解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在实践中采用近似解法。
  工装、设备的管理技术: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工装设备的调整,切换比较频繁,只有将工装设备的调整,切换时间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精益生产的生产成本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领先的管理应用系统供应商,QAD公司已为全球顶尖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德尔福、伟世通、李尔、弗吉亚等。以下以QAD在中国的一个实际的案例来看如何在汽车行业实现精益供应链的管理。
  


  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制订各种车型的生产计划,同时根据精益生产的投产顺序计划,制订出每日的投产顺序计划,主生产线按照投产顺序计划开始混流装配具体的车型,每一装配工序工位的旁边就是待装配零部件的库位,整个工厂不设任何独立的零部件仓库,所有的零部件库存均放置于的现场待装配零部件库位,该库位的补货由看板管理,一旦库存量少于一定水平,便向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发出送货指令,一般该库存量维持在二小时的生产供应量,这样大大减少了在制品的库存积压。本地的系统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接到送货指令便立即进行补货。第三方物流自己负责对外地的供应商的补货运作。 在装配生产线上,各工位之间利用生产看板进行拉式生产。
  该作业模式充分运用了精益供应链的基本方法,简便易行,不仅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而且生产成本亦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竞争力。
  
  携物流转向
  
  200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以美欧12%的物流费用水平计算,零部件物流的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若按国内20%的物流费用水平计算则会更高。一方面,国际汽车零部件消费市场还是美、欧、日等国主导,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在国际零配件市场,像丹纳、德尔福、辉门、电装、博世、西门子、本特勒、石桥等世界前42家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销售额,占了全球市场的50%以上,国外大的零部件物流服务商多是为以上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在42家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中,美国占54%,欧洲占35%,日本占11%。另一方面,全球汽车零部件生产集中在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中南美国家,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因此形成了东南亚、中南美、东欧与美、欧、日之间庞大的零部件物流。同时,随着东南亚、东欧等本地汽车消费市场逐渐形成规模,以及这些区域零部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国际零部件物流开始呈现双向融合的局面,国际物流企业开始将业务转向某些区域内零部件物流市场。以中国为例,中国汽车消费潜力巨大,同时又是整车生产及零部件生产大国,所以中国的零部件物流很被国外物流企业看好。
  近年来,国外大型零部件企业大多在中国设厂,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为其代工的过程中也积极培育自有品牌,使得中国零部件产业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企业借机拓展整车及零部件物流市场份额。
  


  中国的汽车工业近20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场规模仅次于美、欧、日。据统计,2005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超过550万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7%。其中汽车零部件出口额高达15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对中国市场需求总量的最新预测,国内汽车保有量今年将达到3563万辆,2010年达到5669万辆,2020年达到13103万辆。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由此可以推算,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空间很大。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前,世界汽车巨头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70%将来自中国。中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市场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劲的物流需求,中国零部件物流市场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时期。
  相比2004年,2005年各类进口铁矿原料价格上涨7%左右,汽车制造的各类钢材料价格相应上涨8%左右。受此影响,中国一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业绩有所下滑,但总体上仍保持较强的上升趋势,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渐成型,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零部件物流行业也出现伴生于某一区域或企业而壮大配送网络的现象。
  万向集团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尤其在保险杠产品方面已形成了年产30万台套的规模,为一汽轿车、一汽.大众公司独家配套,产量稳居国内前三名,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8亿元。深圳市吉亚通实业公司现在德国、加拿大和印度设立了独资和合资企业,销售网络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客户总数在500个以上,产品销售到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地区。正是这些企业在把国产零部件带出国门的同时,也把国内物流企业的目光吸引到了国外。
  某些地区开始走向零部件产业集群化。浙江台州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拥有像吉利汽车这样以民营为基础的企业零部件集群或者是汽车集群,有1300家零部件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70亿元,占浙江省汽车工业产值的60%-70%。台州市100多家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企业,网络辐射徐州、南京、安徽、江西等地,服务正向轮胎、电子电器及仪表、玻璃等产品提供专一配送转变。
  安徽省芜湖市,随着龙头企业奇瑞汽车公司的快速发展,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延伸正在不断加速,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超过210家,产销上亿元企业已达7家,3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6家。自2001年以来,已有美国江森、库博、塔奥,意大利玛瑞利,加拿大莫森泰克,澳大利亚富卓,瑞典SKF,日本凯纳雅玛,中国香港信义,中国台湾福臻等100多家中外企业在芜湖办厂,总投资额达75亿元,投资亿元以上企业就有富卓汽车内饰(安徽)公司、玛瑞利动力系统(芜湖)公司、塔奥(芜湖)汽车制品公司等12家企业。全市现有10家汽车仪表企业,年生产能力已达130万套,其中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芜湖)公司轿车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汽车制动部件生产企业27家,其中骨干企业芜湖盛力制动公司汽车制动阀、加力泵等气制动元件占据重型车、工程机械市场70%以上的份额。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已达22家,在高档面料、改性塑料等内饰方面实力不断增强,汽车座椅厂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套,其中安徽鹤安汽车座椅公司仅去年就销售座椅17万套。
  芜湖市政府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安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重点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并申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重要出口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枢纽地位,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物流中心,物流企业纷纷跟进,设立区域物流中心。
  随着汽车零部件整体市场的不断扩大,零部件领域单个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也得到了提升,单个小部件、大运量产品的物流项目受到物流企业青睐。据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创纪录地达到81.56亿美元。其中,出口整车(含成套散件)40.60万辆,金额7.79亿美元;出口汽车关键件12亿美元;出口汽车零部件61.76亿美元。其中汽车轮胎21.92亿美元,汽车玻璃1.77亿美元,汽车照明及信号装置2.71亿美元,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14.10亿美元,车轮及其零部件10.96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04年零部件产业已经基本上与整车销售持平,气缸套22375900只、连杆总成10165872只、机油泵2877189只、机油滤清器26896397只、汽油泵666981只、柴油泵2284486只、喷油器(喷油嘴)9015100只、发动机管理系统(EMS)1780000套、油箱2174100只、万向节总成44285696只,中国汽车零部件单个产品生产已形成规模。
  


  以轮胎为例。目前,中国轮胎生产企业有几百家,占据了60%以上市场份额的三大跨国轮胎巨头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在中国相继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其中米其林已经占据了国内替换胎市场份额的20%。国内轮胎生产厂商风神、双星、黄海等,主要占有中档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中国斜交胎生产量巨大,2005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43家会员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79.9亿元,其中斜交胎为253.2亿元。
  2004和2005两年,中国轮胎行业呈现出持续平稳增长态势。2004年轮胎产量达到2.39亿条,比2003年增长了18.7%;总销售收入达793.5亿元,增长37.6%,创造了近几十年的新水平。而在2005年,中国轮胎行业共生产轮胎2.83亿条,比2004年增长了18.5%,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在出口方面,2005年中国轮胎出口约9000万条,同比增长31%,出口交货值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50%。
  轮胎行业的良性竞争,也使其生产集中度得到提升。2005年山东一带的轮胎产量占到全国的35.28%,长三角地区轮胎工业发展迅速,产量占到全国的27.63%。轮胎行业发展的相对成熟,使得轮胎物流也走在了零部件物流市场的前面,物流企业在轮胎物流上尝到甜头的同时,开始大力挖掘汽车零部件单个产品的“物流金矿”。
  经济增长牵动物流需求发展,中国每亿元GDP带动的物流需求平均为1.73亿元,各个行业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企业要善于发现经济增长中蕴含的物流需求,谁善于发现,谁就能挖掘出金矿。
其他文献
医院信息程度代表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高低和服务能力。因此,各级医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医院工作重点,它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能方便患者就诊,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
本文介绍CT球管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故障判断。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山东省内5个样地(泰山鹁鸽崖、鲁山核心区边缘、崂山北九水、昆嵛山南天门和泰山佛爷寺)的46个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
报纸这种现代媒体诞生以来,传媒就一直被把持在少数人手中。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象征,传媒是少数人手中的武器,是“Somebady Say Something”的工具。大多数所谓网络媒体,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