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忽略的注释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有《荆轲刺秦王》一文。该文有句云:“给贡职如郡县”。教材给出的解释为:“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从中可以看出教材将“贡职”解释为“赋税”。但这句话中两个关键的字“贡”“职”,教材没有单独注释,尤其是“职”字教材没有给出解释,这里姑且予以补释。
  先说“贡”字。这个字的意义较好把握。《说文·贝部》的解释是:“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就是说:“贡,进献;努力所从事的工作。”所以“贡”本有“献”义。清王筠《说文句读》云:“贡、献同义。”
  “贡”的常见义项有:其一,进贡;进献方物于帝王。作动词使用,这是“贡”的基本义,通常指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何谓“方物”?“方物”就是本地产物;土产。关于“贡”的基本义,我们举几例子:
  《汉书·地理志上》云:“厥贡漆丝。”
  又,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又,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福建例贡荔枝。”
  其二,指“贡税”或“貢品”,作名词使用。即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的物品。如《史记·商君列传》云:“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
  基于上,则“给贡职如郡县”之“贡”当取名词“贡税;贡品”义较为合适,因该句前已有动词“给”字。
  再说“职”字。“职”亦有“进贡”义。如颜延之《赭白马赋》云:“五方率职,四陕人贡。”《文选》李善注引《汉书》日:“古者诸侯以时人贡。”这里“职”、“贡”相对成文,“职”“贡”应该同义,即取“进贡”义。
  “职”字还有“应纳的赋税或贡物”之义。如,《周礼·夏官·大司马》云:“施贡分职,以任邦国。”郑玄注:“职,谓赋税也。”
  又,《淮南子·原道》云:“四夷纳职”,高诱注:“职,贡也。”
  由此可见,“贡”“职”同义。
  正因为“贡”“职”同义,所以两字常连用。皆有“贡品”“贡物”“贡税”“贡赋”“赋税”诸义。文献中“贡职”连言的例子也常见。如,《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
  又,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四面辐辏,各修贡职。”
  由于“贡”“职”同义,故此“贡职”也可以说成“职贡”。对此,《汉语大词典》有“职贡”词条,并解释为:“古代称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这实质上就是“职”或“贡”,即“贡赋”“赋税”等。文献中“职贡”的例子也习见。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
  又,《后汉书·孔融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
  综上所述,“给贡职如郡县”句中的“贡职”,系同义复用,即“贡”“职”皆作“贡品”;“贡物”;“贡赋”;“贡税”或“赋税”解释。这样以来,就诚如教材所给出的翻译:“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其他文献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发回归心志、抒写超然情趣的辞赋名作,千百年来备受世人喜爱,也是学界研讨不倦的对象。这篇名作也含蓄蕴藉地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耐人回味,值得品味。那么,作者在文中究竟表现了怎样的内心世界?属于回归前还是回归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认为:该文抒发作者“回归田园的乐趣”(见单元导读),是作者“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见课文题解)。   其实,这种观点
《孔乙己》连同标题、标点、写作时间在内,一共只有2500余字。但在这短小的篇幅里,鲁迅小说却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了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确实不失为世界文豪之风范。在谈到文本创作的主题时,鲁迅先生说,写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奚落”。有了这个“总纲”,我们在拿捏文本的关键句子、把玩句子的关键词上下功夫,不失为一条探寻文本主题的好路径。经过筛选、萃取,最终“咸亨”“隔壁
从“素养”到“核心素养”,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同)的显著变化之一,这一变化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都将有一定的改变。根据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但又以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为核心素养的基础。换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从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审美体验,并体悟文化之美,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杨绛的散文作品《老王》的最后一句话,对于杨绛的“愧怍”,苏教版教参作了这样的解读:“本文作者虽然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但与长期生活在困苦中并从不以为苦的老王相比,她至少衣食无忧,有起码的生活保证,不会像老王那样患了重病无钱医治,无声无息地死亡。……人人生而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理念,但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平等,这也是作者曲折地想要表达的意思。”  
《景阳冈》一课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景阳冈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揣摩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施耐庵用大量笔墨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大肆渲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武松竟占了十回。“一百单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清代学者金圣叹如是评价。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教师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选入苏教版2014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小说写的是鞋匠格斯拉兄弟,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他们恪守职业尊严,一生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并且把它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解读《品质》,不能仅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文中有很多细节设置可以作为文本深度解读的抓点:  例如,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格斯拉一人,而是格斯拉兄弟俩?细究
高考作文的秒评模式,注定清晰简单的谋篇布局是谋取高分的秘诀之一,考生切不可把简单的结构复杂化,清晰的结构模糊化。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论证结构,一般是按照“引议联结”模式进行,即先引材,通过比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联系实际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引议”即“就事论事”,属基础层面;“联结”即“借题发挥”,属发展层面。其它的诸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结构,都是“引议联结”结构的变体,
1978年以后的语文教育发展先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范式。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能与西方现代化理论完美配合——中国并不是在完成去前现代化之后实现现代化,而是在未完全摆脱前现代因素的同时开始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未完全实现时接着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种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杂糅的社会形态,也即王建疆教授所提出的“别现代”。反映到语文教育上就表现为现代主
朱海丰,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15-16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12题设置如下: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有同学却读不出它的妙处。请你品读上面的文字,找出你觉得最值得咀嚼的地方进行赏析,帮助同学体会其妙处(7分)  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
“以学养人”是一种提倡知识滋润学生全面自由成长的教学理论。本文在厘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困惑基础上,以《少年维特之烦恼》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从“以学养智教学策略”“以学养德教学策略”“以学养心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以学养人”的教学创新策略。   一、话题的由来   在我国儒家文化体系中,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路径规划的学问体系实际上正是以“以学养人”为重要基础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