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似然极大的动态聚类方法及其应用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传统的动态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引出一种基于似然极大的动态聚类方法,该方法以EM算法实现的极大似然估计进行类参数估计,以相应的贝叶斯后验概率判别个体的归类。模拟研究表明,该方法通常既可无偏估计类参数,又可判别最佳分类个数。与重心法动态聚类和最小组内平方和法动态聚类相比,稳健性较高。同时通过提高判别标准,可以降低误判率。用Fisher的Iris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之成功应用于一个水稻F2群体的个体的主基因基因型鉴别。
其他文献
试验选用了3个二倍体(Triticum boeoticum,AA;Aegilops speltoides,BB和Ae.tauschii,DD)、2个四倍体(T.dicoccoides,AABB和T.dicoccum,AABB)和1个六倍体(T.aestivum,AABBDD)的小麦进化材料,在不
通过反向Northern筛查小麦旱选10号幼苗水分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文库,选择一个在水分胁迫1、6和12 h均上调表达的cDNA克隆作为"种子"序列,利用电子延伸和RT-PCR方法,获得一个开
用数字图像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表明用一行小麦图像比多行小麦图像估测小麦生物量能更好地满足线性回归关系,估测效果更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分层像素
选用5对Rim2引物对21份籼稻和20份粳稻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扩增,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条,多态性水平为69.64%;粳稻平均多态性水平为56.67%,明显高于籼稻。根据Nei’s遗传距
为研究隐性长穗颈水稻“02428h”的长穗颈基因觚在减轻不育系包颈度中的利用价值,以02428h为父本,培矮64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经过连续3次回交将02428h的觚基因导入培矮64S,转育成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育抗病品种是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利用130个SSR标记对26份抗SCN4号生理小种(SCN4)新品系和15份感病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旨在明确
近年来,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及β-HCG放射免疫测定的广泛应用,对于早期输卵管妊娠(指胚胎
为了选育抗赤霉病且籽粒毒素含量低的小麦品种以减轻赤霉病危害,在对我国南方麦区地方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用8个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