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社会上不断有人在呼吁关注弱势群体。其实相对而言,我们教师身旁就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热情较低,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理解和信任他们,从而来适当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笔者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切实有效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教育 中专 教学工作 教学方法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十年来我经历了初为人师的惊喜,也品尝了教书育人的艰辛,有甘有苦,有经验有教训。
面对素质日益下降的中职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难,很多以前课堂上压根碰不到的问题,现在也是层出不穷。做为一名中职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功课,很好的掌控课堂秩序和气氛,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重视在每个班上的第一节课
应该说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服装,谈吐,仪态都将会影响今后的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把自己介绍给学生,同时把我们对课堂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完成作业的要求一并提出,再把所教的这一门课程通过列举实例融入到生活中,概括地描述给学生,讲一讲这门课程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课重要的并不是讲课,而是让学生认识老师,认识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上好第一节课将会为今后更好地掌控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受到关注。有的学生尽管不爱学习,但是只要老师努力去督促,还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这就要求老师除了要备好每一节课,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影响教学,应该试着多给予学生一份宽容,一份关爱,一份期待。
同时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所以师德的魅力应该体现在每一节课上,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的无声的教育。
二、尽量记住学生的姓名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来上中专,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初中时习惯了被老师遗忘,习惯了被老师批评,习惯了不被老师和同学注意。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起来了,自己的进步会有人注意,自然他就会自己管理和约束自己了。
作为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学生的姓名,就会较大程度地得到学生的拥护。尽量通过提问,改作业或趁着课堂练习的空隙去认识学生,记住他(她)的姓名。走在路上,叫出他的姓名和他打招呼;课堂上不用看名单,直接点出他的名字让他回答问题;他有进步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提出表扬,会让学生大吃一惊,不自觉地在你的课堂上认真起来,只因为你认识他(她),能叫出他的名字,他会觉得自己被你重视,而愿意严格要求自己。
三、多鼓励,少教训
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我们有两种处理方法:大声训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前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学生“破罐破摔”,而后者往往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班,学生非常活跃,纪律很不好管理,刚开始的2个星期,每一次上课我都要花几分钟说说他们班的进步,这次和上次比,下次和这次比,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即使是缺点也会找出有利的地方,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尤其是调皮的学生,每次的一点进步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很快的,再上课时我不用每次都担心纪律问题,学生对我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最后有一个学习并不好的学生对我说:“老师,其实我们知道我们班是全年级纪律最不好的,只有你认为我们是最好的,虽然我们知道并不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还是爱听你这样夸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你的课,我们不想让你失望。”
听了学生的这番话,我感触颇深。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不希望被人训来训去,如果领导只是和颜悦色地指出,自己一定心存感激,以后会注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呢?
四、灵活运用奖制度,不放弃每一个差生
我曾经上过《会计电算化》课程,因为这门课程是上机操作,所以每次结束新课会让学生上机练习,然后我去检查打分。有这样一个学生,接连5次旷课,自然这5次没有他的平时成绩。有一天他来上课了,练习完后让我打分,问我:“老师,前面的5次平时成绩能不能补上?”我告诉他:“不行!因为你没来上课所以不能补。不过我看你今天做得很不错么,接受能力很强,说明你很聪明啊,为什么不来上课呢?如果你因为无关紧要的理由旷课而导致不及格,多可惜啊!这样吧,我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接下来的5次课,每次都按时出勤,每次都能打90分,那我就给你补一次;如果以后的所有课你能够不旷课,不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我就破例把你这5次的成绩给你补上。有一次违规,我就不会让你及格,怎么样?”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当即做了保证。 从此以后他不再旷课,不再迟到,每次练习做完都积极让我检查打分。我也非常开心,我又争取了一个徘徊在教室门口的差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 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所以对待学生我们丝毫不能吝啬表扬和赞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作为老师都要紧密关注,及时地肯定他,鼓励他再接再厉。惩罚制度我认为是为了提醒学生不要犯错,而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制定的,多一点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有悔过改正的趋势,适当时应该放他一马,或者给他制定一个特别约束,将会起到更好的挽救差生的效果。
现在社会上不断有人在呼吁关注弱势群体。其实相对而言,我们教师身旁就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热情较低,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理解和信任他们,从而来适当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既然不能指望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年一样,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新的标准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2005年.
关键词: 教育 中专 教学工作 教学方法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十年来我经历了初为人师的惊喜,也品尝了教书育人的艰辛,有甘有苦,有经验有教训。
面对素质日益下降的中职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难,很多以前课堂上压根碰不到的问题,现在也是层出不穷。做为一名中职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功课,很好的掌控课堂秩序和气氛,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重视在每个班上的第一节课
应该说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服装,谈吐,仪态都将会影响今后的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把自己介绍给学生,同时把我们对课堂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完成作业的要求一并提出,再把所教的这一门课程通过列举实例融入到生活中,概括地描述给学生,讲一讲这门课程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课重要的并不是讲课,而是让学生认识老师,认识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上好第一节课将会为今后更好地掌控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受到关注。有的学生尽管不爱学习,但是只要老师努力去督促,还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这就要求老师除了要备好每一节课,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影响教学,应该试着多给予学生一份宽容,一份关爱,一份期待。
同时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所以师德的魅力应该体现在每一节课上,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的无声的教育。
二、尽量记住学生的姓名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来上中专,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初中时习惯了被老师遗忘,习惯了被老师批评,习惯了不被老师和同学注意。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起来了,自己的进步会有人注意,自然他就会自己管理和约束自己了。
作为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学生的姓名,就会较大程度地得到学生的拥护。尽量通过提问,改作业或趁着课堂练习的空隙去认识学生,记住他(她)的姓名。走在路上,叫出他的姓名和他打招呼;课堂上不用看名单,直接点出他的名字让他回答问题;他有进步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提出表扬,会让学生大吃一惊,不自觉地在你的课堂上认真起来,只因为你认识他(她),能叫出他的名字,他会觉得自己被你重视,而愿意严格要求自己。
三、多鼓励,少教训
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我们有两种处理方法:大声训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前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学生“破罐破摔”,而后者往往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班,学生非常活跃,纪律很不好管理,刚开始的2个星期,每一次上课我都要花几分钟说说他们班的进步,这次和上次比,下次和这次比,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即使是缺点也会找出有利的地方,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尤其是调皮的学生,每次的一点进步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很快的,再上课时我不用每次都担心纪律问题,学生对我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最后有一个学习并不好的学生对我说:“老师,其实我们知道我们班是全年级纪律最不好的,只有你认为我们是最好的,虽然我们知道并不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还是爱听你这样夸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你的课,我们不想让你失望。”
听了学生的这番话,我感触颇深。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作为成年人,我们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不希望被人训来训去,如果领导只是和颜悦色地指出,自己一定心存感激,以后会注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呢?
四、灵活运用奖制度,不放弃每一个差生
我曾经上过《会计电算化》课程,因为这门课程是上机操作,所以每次结束新课会让学生上机练习,然后我去检查打分。有这样一个学生,接连5次旷课,自然这5次没有他的平时成绩。有一天他来上课了,练习完后让我打分,问我:“老师,前面的5次平时成绩能不能补上?”我告诉他:“不行!因为你没来上课所以不能补。不过我看你今天做得很不错么,接受能力很强,说明你很聪明啊,为什么不来上课呢?如果你因为无关紧要的理由旷课而导致不及格,多可惜啊!这样吧,我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接下来的5次课,每次都按时出勤,每次都能打90分,那我就给你补一次;如果以后的所有课你能够不旷课,不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我就破例把你这5次的成绩给你补上。有一次违规,我就不会让你及格,怎么样?”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当即做了保证。 从此以后他不再旷课,不再迟到,每次练习做完都积极让我检查打分。我也非常开心,我又争取了一个徘徊在教室门口的差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 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所以对待学生我们丝毫不能吝啬表扬和赞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作为老师都要紧密关注,及时地肯定他,鼓励他再接再厉。惩罚制度我认为是为了提醒学生不要犯错,而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制定的,多一点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有悔过改正的趋势,适当时应该放他一马,或者给他制定一个特别约束,将会起到更好的挽救差生的效果。
现在社会上不断有人在呼吁关注弱势群体。其实相对而言,我们教师身旁就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热情较低,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理解和信任他们,从而来适当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既然不能指望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年一样,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新的标准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