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气质类型:虎气、猴气、猫气、驴气、猪气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气质类型多种多样,以虎气、猴气、猫气、驴气、猪气进行比拟,或可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精神气质特征及存在问题作一概括。“虎气”是指坚守新文学的核心理念,对社会人生及艺术重大问题正面搏击,显示出大无畏的现实战斗精神和强大社会冲击力的文学类型;“猴气”是指尽管也旨在表现社会重大问题,但习惯于把真实意图掩饰在种种策略保护之下的文学类型;“猫气”是指一些具有某些艺术上成就但却缺少了同时代深度对话力量的文学类型;“驴气”是指外强中干、有违现代人文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学类型;“猪气”是指摈弃文学的深度模式,放任粗鄙化、本能化欲望宣泄的文学类型。未来中国文学应当在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前提下,推重“虎气”,理解“猴气”,辩证对待“猫气”,警惕“驴气”,鄙视“猪气”。
其他文献
中国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建立发展国有经济不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而是为了消灭和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关系基础。不宜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垄断"相混同,垄断与控制经济命脉有统一、有差别。国有经济在掌握经济命脉,促进技术进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支柱作用,总体效率较高。目前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实力仍弱,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公有制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
巴金和英国天主教神甫赖诒恩在1943年底到1944年初在《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上展开了一场辩论,主题是有关"道德标准"和"生活标准"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罕见的著名作家和西方基督教传播者之间公开的辩论,也是巴金一生仅有的一次与宗教神职人员的笔战。而从巴金和赖诒恩在这场"不可能"的对话中体现的分歧和误会,我们则可看出,巴金对基督教所采取的启蒙者的姿态,将不合理的制度和宗教本质紧密联系的思维方式,以及巴金所继承的"立人"的价值准则与基督教的"原罪"观的对抗,近代启蒙意识形态的大背景……凡此种种
基于能力理论与收益理论,构建了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补偿比例模型。现实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与组织(政府、企业及其他主体)合理的成本补偿比例区间为1:1.41~1:2.25,即组织应当比受教育者多补偿学生培养成本。这既符合目前中外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补偿的实际情况,又为政府确定相应的高等教育收费水平、个人及家庭理解并遵循学费政策提供了量性依据。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西互动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精神,发挥浙江大学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程恩富和王朝科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了一个低碳经济的理论框架,并为深化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杨志和陈波对碳排放权的三种产权类型进行分析,认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式是在对排放总量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借助特定的制度安排将碳排放权或减排目标分解并落实到每一个微观单位。马艳和李真认为,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交换活动申。除了直接体现在国际商品价值生产方面的不平等交换之外,还存在“碳”的不平等交换,两种经济体在贸易品生产技术和国际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权等方面的差异性,是导致国
目前,关于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和碳交易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研究视角基本都是关于进出口贸易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的直接分析,研究方法也基本都是采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或统计学等方法,而很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以不平等交换的视角来分析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中内涵的“碳”不平等交换问题。我们认为,在国际贸易交换活动中,除了直接体现在国际商品价值方面的不平等交换之外,还存在“碳”的不平等交换。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
2013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进展和新突破。教育科研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产生了一系列新成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本报告根据有关报刊发表的文献,对2013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析。
张曙光认为,意识哲学的吊诡已经使人陷入了一个空前的危机之中;中国学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梳理所“发现”的身体为现代人确立起一个重新理解生活世界的坐标,进而意识哲学应从属于身体哲学,身体哲学则辩证地扬弃了意识哲学于自身。张再林指出,不仅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意识哲学的“身体哲学”,而且中国古代的符号系统也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的意识符号系统的“身体符号”系统;中国式身体符号具有亲身性、互文性、族类性三个突出特征,对身体符号的回归有助于克服“符号唯心主义”的符码统治。杨大春从法国身体现象学中看到了“身体的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始创于1926年10月10日,是继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和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之后,中国高校建立的又一重要国学研究机构。初创时,由校长林文庆兼任院长,语言文学家林语堂任总秘书,语言学家沈兼士任研究主任。当时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聚集了一代文豪和学术名流,鲁迅、林语堂、沈兼士、顾颉刚、张星娘、孙伏园、
关于“情感”与“情一调”之间的差异,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是这样区分的:“‘情感’(L’affectio)指的是‘被作用’(affect6)的身体的某种状态,并从而相关地指向了‘施加作用’(affectant)的身体的在场,而‘情-调’(L’affectus)指的则是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过渡,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施加作用的身体所发生的‘流变’(var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