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的运行机理和实施模式研究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是新一轮信息科技“大爆发”背景下,传统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传统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一次“质变”,需要重新对其运行机理进行研究,并创新其实施模式.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具有进一步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及富农增收的价值.三大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感知功能、大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功能以及全媒体的可视化表达功能是否完备.而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包含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态圈是否完善及其所产生的信息链条是否完整.信息链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由生态圈的完善程度决定,同时,信息链也是联系生态圈各主体的纽带.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可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大型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模式、“电商+追溯体系”模式、地理标志农产品模式以及政府组织推广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关系以及人、物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五大模式.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随着稻谷总需求量增长,保持其稳产增产能力对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明显先下滑后回升、单产增速减缓,产量呈稳中略降趋势,增产形势严峻.稻田基础地力、灌排条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配套是实现水稻单产飞跃的主要推力,经济效益是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政策导向是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十四五”期间水稻生产面临的形势,采用CAMES模型预测,2025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797万吨,与2020年相比增加611万吨.保障增产必须采取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带动主体,如何有效推动其在“十四五”期间提质增效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全国5938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监测数据,对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呈现与分析,并提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发展思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具有社会责任突出、地区差异化发展等特点.但目前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融资渠道窄、数量规模大但经济效益低、研发投入程度低、品牌认证少和经营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转移效应明显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效应仍在不断增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将逐渐由转移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双轮驱动”转化为生产率效应的“单轮驱动”;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在样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