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丝丝飘何方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安徽省博物院收到一个竹编贡篮和两个竹编贡盘,3件作品均来自67岁的徽州工艺美术师俞日华的捐赠,作品一亮相,引来诸多夸奖,纷纷惊叹老艺人的高超技艺。对此,俞老笑道:“人们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夸张地说,我这只贡篮不光可以打水,一篮水提上来也损耗不了多少。”
  作为唐代已是贡品,曾被朱元璋称赞是为“民间奇篮”的徽州竹编,今天似乎也只剩下“可以打水”了。
  “徽州一绝”盛极而衰
  竹林深处有人家。有竹林的地方,便不乏竹编工艺,譬如青神、嵊州、安吉等。徽州山区盛产翠竹,品种繁多,成为竹编之乡并不为奇。在安徽省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描金五彩漆果盒”和一件清代“金漆堆花圆果盒”,均是内用竹制骨架,外用细篾编织成纹样,涂彩漆描金花而成。
  可百度搜索“徽州竹编”,资料少得让人不敢相信,它真的是“徽州一绝”吗?
  尽管明清竹编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可徽州竹编真正成为“徽州一绝”,还是在新中国建国以后。1951年10月,69个老艺人来到黄山市屯溪,成立了竹工生产合作社。7年后,屯溪竹器厂(后改竹编工艺厂)编织的圆形小花篮送安徽省参加全国竹编工艺品展览交流会,得到朱德同志的赞赏。“屯溪有这么好的手艺,应大力发展。”交流会后不久,屯溪、歙县生产的竹编面包篮,经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鉴定,正式对外出口,销往西欧、拉丁美洲和日本,成为安徽省首批出口外销产品。
  此后,徽州竹编进入黄金发展期。因为不愁销路,艺人在编织技艺、花样上狠下工夫,后期产品开发出300多种,篾丝更是劈得比头发还细,最考究的能达到每寸(3.33厘米)可拍篾丝达120根。除却福寿、龙凤等图案,又增添了不少皖南民俗。但编织速度缓慢,一个竹篮要编上三四个月,可谓慢工出细活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屯溪工艺厂的竹编工人工资可达350元,是机关干部平均工资的7倍。
  用料考究,花纹精美,色泽多样,慢工细织……就这样,徽州竹编正式成为“徽州一绝”。
  这个时候,徽州竹编走在前进的康庄大道上:在屯溪的带领下,歙县、祁门也纷纷开建竹编工艺厂;1959年11月~1962年7月,竹编艺人进京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编织大屏风4幅;1973年,面包篮产量高达300多万只,全部出口;上世纪80年代,国际市场变化,徽州竹编转向生产工艺竹编;1987年,工艺竹编出口86.68万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屯溪工艺厂因为无法出口、管理不善等原因破产,徽州竹编就此逐渐没落。它最后的一个辉煌,应该是1983年,屯溪动物造型竹编参加全国行业评比获得第三名,获百花奖。
  困惑 明天
  俞日华曾是屯溪竹编工艺厂的手艺人,厂子垮了,他只好转行。作为一个从14岁开始学习竹编,浸淫了几十年的老艺人,想要放下这门手艺实在有点难,退休后,他又拿起篾刀、竹片开始了编织。
  如今徽州竹编艺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竹编工艺厂出来的艺人,如俞日华、曹德泉等;一类是民间竹编艺人,如叶青嵩等。虽然技艺各有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不年轻了。如今也绝少有年轻人肯从事这行。
  俞日华捐给博物馆的三件作品中,有两个贡盘编织工艺相对复杂,它们的字体和图案居中,四角还要对称,多一根篾或少一根篾就对应不起来。“至少要十年功力,哪有年轻人肯花这么多时间学习。”不过,他还是希望能找到传人。“就这样断了,太可惜。”
  在屯溪老街,稍加留意,就能看到竹编艺人,他们就在街边,身着老式中山装,手下或刮着篾片,或正专注编织。身旁,整齐地摆着做好的竹凳、簸箕、筲箕……或许粗糙,或许精致,但能看出几分徽州特色。
  其实,徽州竹编的市场并不小。在黄山这个旅游城市,不管做旅游纪念品还是做收藏的工艺品,都可以稳定地发展下去。市场给了徽州竹编活下去的可能,这门技艺却在逐渐走向消亡,逐渐走向竹编最初的功能——生活实用品,或许这才是徽州竹编的未来?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用大漆器制作家具有悠久的历史。漆家具是将大漆涂在各种家具的表面髹饰而成,有漆几、漆案、漆俎等。民间所用家具多为单色。大漆家具不仅在生活中可以使用,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王黎阳的工作室着实难找,隐在长江边一片停产多年的老厂区内。穿过热火朝天的木材加工厂,一栋老旧的三层楼房出奇的宁静,若不是已到厂区死角,怎也不会想到里面别有洞天。  走进大铁门,再推开一扇木门,十来个女子
作为最古老的纺织面料之一,夏布被誉为“纺织品活化石”。但在工业纺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統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  夏布品牌——壹秋堂的创始人綦涛,面对日渐式微的夏布,开始研究起如何让它融入到日常生活里来。2015年,在綦涛的带领下,2 000平方米的荣昌夏布非遗文化园正式落成,除了展示夏布作品外,还成为“重庆市女性素质提升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以夏布产业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积极推进“非
斑锡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以科技手段研发出来的一种新材料。“个旧锡工艺斑锡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赖庆国,为了专注于锡工艺品的探索,成立了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公司斑锡龙。为了成就“中国斑锡”这一文化品牌,斑锡龙把锡工艺发展与开发锡文化紧密结合,提出“锡文化商品”的理念,带领企业技术团队攻克了显斑工艺、精制模具浮雕冷挤压、多材质与锡工艺结合等技术,改善了工艺条件,也增强了产品的艺术表现
智慧,在民间。  如今,或许我们更能理解到两者的亲密关系。民间的艺术不高傲,不孤冷,它不是无法企及的“神坛”;同样,艺术的智慧双手可及,它存在于人们彼此相视的眉宇和双手做工的言谈中,一切趋于生活与日常。“民间”与“智慧”可以很好地相融,由此实现美好生活的永续,才是两者真正的要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智慧”可以理解为传统的艺术与大众的参与所带来的思想的充盈。人们在实践与参与的过程中,更趋于
作者:徐风 著 │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 定价:98元  2006年,紫砂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宜兴紫砂界,就像迎接每一场如期而至的春雨一样平静、自然。也许,紫砂工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以一种笃定、散淡的气脉贯穿其间。  徐风生于宜兴,自小便受到浓郁紫砂文化的滋养,对紫砂有着别样的感触和认识。在书中,他以宜兴紫砂界53位中青年艺人为主
坐落在松古平原、枕靠着松阴溪的松阳,保存了数目巨大的传统古村落,其中有75座入選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是浙江乃至全国古村落数量最多的集聚地之一,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而“秘境”之外的松阳,更是“活着的古典中国”最好的县域样本。古老祭祀、节俗、饮食、手工艺……如同无数条细流,在这里汇成大河,绵亘不息。汉声团队历时2年,多次深入松阳进行田野调查,将那些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记录,结集为《松阳传家
掉头发,对每个女孩来说都是一个『噩梦』,而美国艺术家Jenine Shereos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却欣喜地期待自己能多掉一些头发。  这份欣喜来自Jenine的一次远足。那天,她像往常一样途经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森林。恰逢雨季刚过,掉落在树底下的树叶全都腐烂了,只留下了光秃秃的叶脉。Jenine越看越喜欢,便捡了不少带回工作室。那时候的Jenine已是一名从事纤维和纺织工艺的艺术家,面对纹理交错的叶脉
草坪上,被灯光映照的竹屋,仿佛外星遗落的光球;桌子上的乌龟,近看原来是竹片;垂吊着的竹灯如飘逸的云,还有大朵的竹云坠落在地上;美人头上的竹簪,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竹子在范承宗的手里,不再仅限于椅子、床、席子等传统的模样,竹也变得飘逸如彩带、轻盈似云霞。  从传统中学创造  因为台湾工艺中心的“Yii计划”,范承宗与竹相遇,开始尝试运用现代审美来诠释台湾传统竹艺。在这之前,他其实很不喜欢竹,“因为我
展览时间:2015.12.8~2016.12.10  展览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展路1099号上海世博展览馆  身上穿着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服饰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去“3D打印秀”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以美国Brad Rothenberg为首的8位国际知名3D打印时尚设计师将携带他们的打印作品,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为大家带来一场国际化、高端化的3D打印时装盛宴。时装秀将以“3D打印·时尚·融合·无限”
一个经典的论题是: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  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钟芳蓉最近成了考古圈的“团宠”。她报考了看似颇为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当被一些人质疑“所学专业没有‘钱途’”时,钟同学只是说了句:“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如果把视阈转投到手工艺行业,“兴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更大了。近日,在苏州创博会组委会偕同《中华手工》、淘宝手艺人发布的《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