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年沧桑风雨路,农电发展谱新篇。等驾坡供电所在国家两改一同价的背景下改制成立,历经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特有的供电所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电能的需求已经从能源应用转换为品牌服务,而供电所的文化建设和品牌的提升,必将为供电所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日常管理;服务理念;团队建设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电力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的最基层,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村客户,同时也把电力企业的品牌形象展示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供电所的形象直观的体现了电力企业的形象,渗透其中的企业文化更能给供电所的形象带来附加值。身为国家电网公司一份子的我们,在遵循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同时,更应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亮点。这不仅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更需要员工们用心倾情在每一项业务之中。首先要做好供电所的日常管理基础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达成供电所与员工之间的约定;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理念,让“服务”一词在员工心中有一个正确的位置与意义,达到员工与客户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再次,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要构成一个和谐、民主的团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心与力的集结;最后让每一位员工的智慧有一个闪光的平台,从自身思想改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水平,让其心与智慧得以交融,真正贯彻到人文素养这一标准上。将文化建设在供电所的发展中得以整合升华。
日常管理—心与需的约定
供电所日常管理中处处都涵盖了企业文化的品牌建设,在国家电网品牌的实施中,等驾坡供电所就及时对所内的门头门楣、上墙图表等全部标识按照“国家电网”品牌全部进行了统一,各种记录、台帐、报表等基础资料都制定统一格式。在营业大厅,安装了双屏显示,实行无纸化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并添置了雨伞、擦鞋机等,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温馨、方便、快捷的服务窗口。在管理方面,实行“专业化”管理,即服务组围绕客户转,营销组和生产组围绕服务组转的供电所“两转”模式。服务组每个岗位都配置了计算机,营销组和生产组每个办公室配置了计算机,添置了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建成了所内的内联网,各办公室之间信息传递畅通快捷。在办公环境的建设方面,我们依据“人性化、亲情化”的宗旨,在室内活动室配置了乒乓球、象棋,在室外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地;员工食堂功能齐全、干净整洁,独立的职工浴室、员工宿舍温馨舒适,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把供电所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努力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以促进供电所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员工的行为方面,我们按照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要求,制定了具体内容及事项,如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定制化管理、创新管理等,为员工们的日常工作做好铺垫。其次是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让制度文化熏陶规范员工的行为,让员工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自我约束,并不断根据工作的需要和流程的改变修订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并且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员工潜意识的对供电所产生向心力,这种巨大的心理力量,使员工自然而然的对供电所有一种归属感。
服务理念——心与心的沟通
对广大的用电客户来说,一个供电所的形象除了眼睛能看到的外部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渗透其中的服务理念。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服务”这条理念放置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浓厚的“服务文化”氛围。一是以客户为重点,借客户在营业大厅办理业务的机会,及时征求他们对我们办理各项业务流程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同时客户代表亲切的笑脸、细致入微的服务,架起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心桥,将“服务文化”深入到客户心中;二是集思广益,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实施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为了尽量让客户少跑路办成事,我们实行了电话报装服务。客户只要一个电话,等驾坡供电所的勘查人员就会上门进行勘查,通知客户勘查方案,无需客户亲自到供电所办理申请手续。这一服务新举措,让“服务文化”奔跑在信息轨道上。三是组织营业厅服务人员进行礼仪培训和强化服务意识培训,在供电所内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活动,以评促服,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使“服务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四是每一季度青工们自发组织在辖区内人口密集处开展上街宣传活动,认真接受客户的质询,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将电力服务深入到校园、社区、村组,让“服务文化”之泉涌向乡间小道。五是定期走访辖区的政府部门和各村委会、行风监督员以及一些重要客户,询问对我们服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便于服务工作及时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使“服务文化”之路越走越宽。
团队建设——心与力的集结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作用在团队,始终遵循(供电)所荣我荣,(供电)所耻我耻。
在团队建设中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以互动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增强其使命感。如:分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赛前做好动员工作,形成一支优秀的团队,有意识的将活动中的一些环节交给团队来策划、组织并实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在操作中学会改进,赛后总结得失,正是因为每次在赛前、赛中、赛后都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使得等驾坡供电所连续三年在分局的农电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归结于对他们的信任和给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使得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得以提升。二是通过开展倡树理念、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来强化团队的执行力。工作执行力的关键就在企业的文化理念、员工和组织程序三项核心的流程的紧密结合。使员工树立“团队是我家,一点一滴靠大家”的思想,让员工心悦诚服的自愿多用心,多学习。三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如在供电所这个大的团队下,把三个专业组看成三个小团队,每个团队的职责分工明晰,各团队之间相互协调。小团队中的组长民主决策,营造一种亲密、友善、信任的组织氛围,达到上级了解并信任下级,而下级也理解上级并领会上级的意图,上下关系融洽,左右关系和谐的目的。
人文素养——心与智的交融
思想有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看法和想法也不可避免地会被困在定式思维的局限里。员工之间应该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职工之家》月刊就是等驾坡供电所为员工提供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从2005年创办之初到现在已经出刊82期,月刊上每篇文章都是由所内员工自己撰写的,这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写作水平,培养了员工的审美力、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由《职工之家》衍生出来的通讯小组会议,无形中为团队建设搭建了一个舞台,为员工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和学习的好机会,让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在这里交融。我们以年为单位将往期的月刊装订成册与每月新出的期刊一起摆放在营业大厅,也让客户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工作。这不仅增添了供电所文化底蕴,更是对我们成长历程的鉴定。
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一直以来,等驾坡供电所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培训教育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等驾坡供电所利用周休日时间把学校搬进所里,聘请电力技校专业老师来所里授课,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管理,进行了系统专业化的培训。在用工机制上,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培养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技能强、道德品质好的一流人才和知识型的员工队伍。为供电所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結 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驾坡供电所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供电所的文化建设是与其发展历程一同前进的。依靠供电所的文化建设折射出来的形象才能保持供电所实力、竞争力的魅力所在。而把日常管理、服务理念、团队建设和人文素养等为代表的文化建设进行整合,才能推动供电所的整体发展,保证其与时俱进的活力,塑造其形象,让农电发展永续辉煌。
十年沧桑风雨路,农电发展谱新篇。等驾坡供电所在国家两改一同价的背景下改制成立,历经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特有的供电所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电能的需求已经从能源应用转换为品牌服务,而供电所的文化建设和品牌的提升,必将为供电所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日常管理;服务理念;团队建设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电力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的最基层,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村客户,同时也把电力企业的品牌形象展示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供电所的形象直观的体现了电力企业的形象,渗透其中的企业文化更能给供电所的形象带来附加值。身为国家电网公司一份子的我们,在遵循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同时,更应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亮点。这不仅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更需要员工们用心倾情在每一项业务之中。首先要做好供电所的日常管理基础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达成供电所与员工之间的约定;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服务理念,让“服务”一词在员工心中有一个正确的位置与意义,达到员工与客户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再次,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要构成一个和谐、民主的团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心与力的集结;最后让每一位员工的智慧有一个闪光的平台,从自身思想改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水平,让其心与智慧得以交融,真正贯彻到人文素养这一标准上。将文化建设在供电所的发展中得以整合升华。
日常管理—心与需的约定
供电所日常管理中处处都涵盖了企业文化的品牌建设,在国家电网品牌的实施中,等驾坡供电所就及时对所内的门头门楣、上墙图表等全部标识按照“国家电网”品牌全部进行了统一,各种记录、台帐、报表等基础资料都制定统一格式。在营业大厅,安装了双屏显示,实行无纸化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并添置了雨伞、擦鞋机等,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温馨、方便、快捷的服务窗口。在管理方面,实行“专业化”管理,即服务组围绕客户转,营销组和生产组围绕服务组转的供电所“两转”模式。服务组每个岗位都配置了计算机,营销组和生产组每个办公室配置了计算机,添置了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建成了所内的内联网,各办公室之间信息传递畅通快捷。在办公环境的建设方面,我们依据“人性化、亲情化”的宗旨,在室内活动室配置了乒乓球、象棋,在室外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地;员工食堂功能齐全、干净整洁,独立的职工浴室、员工宿舍温馨舒适,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把供电所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努力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以促进供电所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员工的行为方面,我们按照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要求,制定了具体内容及事项,如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定制化管理、创新管理等,为员工们的日常工作做好铺垫。其次是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让制度文化熏陶规范员工的行为,让员工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自我约束,并不断根据工作的需要和流程的改变修订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并且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员工潜意识的对供电所产生向心力,这种巨大的心理力量,使员工自然而然的对供电所有一种归属感。
服务理念——心与心的沟通
对广大的用电客户来说,一个供电所的形象除了眼睛能看到的外部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渗透其中的服务理念。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服务”这条理念放置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浓厚的“服务文化”氛围。一是以客户为重点,借客户在营业大厅办理业务的机会,及时征求他们对我们办理各项业务流程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同时客户代表亲切的笑脸、细致入微的服务,架起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心桥,将“服务文化”深入到客户心中;二是集思广益,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实施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为了尽量让客户少跑路办成事,我们实行了电话报装服务。客户只要一个电话,等驾坡供电所的勘查人员就会上门进行勘查,通知客户勘查方案,无需客户亲自到供电所办理申请手续。这一服务新举措,让“服务文化”奔跑在信息轨道上。三是组织营业厅服务人员进行礼仪培训和强化服务意识培训,在供电所内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活动,以评促服,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使“服务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四是每一季度青工们自发组织在辖区内人口密集处开展上街宣传活动,认真接受客户的质询,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将电力服务深入到校园、社区、村组,让“服务文化”之泉涌向乡间小道。五是定期走访辖区的政府部门和各村委会、行风监督员以及一些重要客户,询问对我们服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便于服务工作及时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使“服务文化”之路越走越宽。
团队建设——心与力的集结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作用在团队,始终遵循(供电)所荣我荣,(供电)所耻我耻。
在团队建设中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以互动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增强其使命感。如:分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赛前做好动员工作,形成一支优秀的团队,有意识的将活动中的一些环节交给团队来策划、组织并实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在操作中学会改进,赛后总结得失,正是因为每次在赛前、赛中、赛后都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使得等驾坡供电所连续三年在分局的农电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归结于对他们的信任和给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使得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得以提升。二是通过开展倡树理念、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来强化团队的执行力。工作执行力的关键就在企业的文化理念、员工和组织程序三项核心的流程的紧密结合。使员工树立“团队是我家,一点一滴靠大家”的思想,让员工心悦诚服的自愿多用心,多学习。三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如在供电所这个大的团队下,把三个专业组看成三个小团队,每个团队的职责分工明晰,各团队之间相互协调。小团队中的组长民主决策,营造一种亲密、友善、信任的组织氛围,达到上级了解并信任下级,而下级也理解上级并领会上级的意图,上下关系融洽,左右关系和谐的目的。
人文素养——心与智的交融
思想有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看法和想法也不可避免地会被困在定式思维的局限里。员工之间应该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职工之家》月刊就是等驾坡供电所为员工提供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从2005年创办之初到现在已经出刊82期,月刊上每篇文章都是由所内员工自己撰写的,这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写作水平,培养了员工的审美力、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由《职工之家》衍生出来的通讯小组会议,无形中为团队建设搭建了一个舞台,为员工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和学习的好机会,让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在这里交融。我们以年为单位将往期的月刊装订成册与每月新出的期刊一起摆放在营业大厅,也让客户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工作。这不仅增添了供电所文化底蕴,更是对我们成长历程的鉴定。
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一直以来,等驾坡供电所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培训教育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等驾坡供电所利用周休日时间把学校搬进所里,聘请电力技校专业老师来所里授课,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管理,进行了系统专业化的培训。在用工机制上,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培养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技能强、道德品质好的一流人才和知识型的员工队伍。为供电所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結 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驾坡供电所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供电所的文化建设是与其发展历程一同前进的。依靠供电所的文化建设折射出来的形象才能保持供电所实力、竞争力的魅力所在。而把日常管理、服务理念、团队建设和人文素养等为代表的文化建设进行整合,才能推动供电所的整体发展,保证其与时俱进的活力,塑造其形象,让农电发展永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