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推进的重要一步,因此,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规模、地域分布、结构三方面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态势良好。根据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汇率、货币供应量、贸易总额、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等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信通过政府政策的不断推进、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会更加成熟。
  关键词:人民币;结算货币;ADF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043-0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能够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可以促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在日常跨境交易中,跨境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在自愿的前提下由人民币完成,参与交易者通常是国家指定的、满足条件的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概括为以人民币为主导的跨境贸易交易,这也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发展步骤。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计价货币选择理论认为,在进出口交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通常取决于一国的贸易实力、贸易商品结构、货币汇率及货币使用惯性。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简述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自2009年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结算额稳步上升,同时进出口贸易结算额的比例也逐年提高,这是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与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互相配合的结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末,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企业就已从365家增加到67 224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到3 414.3亿元,是2009年的26倍左右。2015年CIPS一期在上海市正式上線,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年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创造又一新高。2017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市与沿线5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2 807.3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2.9倍。2018年3月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影响全球贸易经济格局,但2019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仍然高达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域分布
  自2011年我国撤除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内外地域约束,结算试点从广东、上海等省市扩大到全国规模,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6年年末,我国已与23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截至2018年,我国已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欧洲、中东、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便利境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
  从贸易结构方面看,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主体是经常项目,其中以货物贸易为主要来源。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以来,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比重逐步提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2—2018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人民币收付金额总体上都呈上涨趋势,货物贸易结算金额的占比居高不下,维持在60%以上的水平,这也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以货物贸易结构为主的现象吻合。
  从收付结构方面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例由初期失衡状态逐渐转向均衡状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1年人民币结算的收付比例为0.58,意味着进口企业人民币支付额远大于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收回的人民币资金,即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的货币被认可程度仍旧较低,国外出口企业具有更强的定价权。伴随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的持续推进、收付清算的便利化、一系列配套设施和监管体系的完备,2015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业务首次出现了实收大于实付的现象,收付比例转变为1.05。2019年,人民币跨境收款10.02万亿元,付款9.65万亿元,收付总体平衡。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基于上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理论基础和现状的分析,下文将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来实证分析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借助数据更加直观、清晰地分析相关因素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程度,进而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CTRS)作为被解释变量,CTRS值越高,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越好。
  2.解释变量
  货币供应量(M2)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有直观影响,能够体现一国货币供应流量和存量的变动。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口方更倾向于使用具有贬值趋势的货币进行结算,而出口商则希望在贸易结算中尽量选择具有升值潜力的货币作为结算工具。M2的变动会直接对人民币本国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反馈到国际市场。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ER)能够较直接准确地反映我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汇率的升降值对应代表本币的升值或贬值,借鉴货币选择理论,可以推论人民币稳定升值对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关键性帮助。维持人民币国际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有利于企业稳定和规划汇率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贸易规模将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TR)来衡量。贸易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结算额的增加,因此可作为影响人民币结算额的一个被解释变量。   境外的人民币存量是影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因素。离岸市场可通过乘数效应增加全球交易的流动性。香港地區人民币存量(HKD)是我国境外人民币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代表离岸市场的发展程度,作为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重要变量。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2015—2018年共37个样本的月度序列数据。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CTRS)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货币供应量(M2)数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ER)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进出口贸易总额(TR)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HKD)数据来自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因为宏观数据值较大,为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降低回归方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以上五个变量分别求取对数,处理后新的序列分别记为LCTRS,LM2,LER,LTR,LHKD。
  (三)平稳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1.ADF检验
  通过EVIEWS 6.0 软件对本节提到的被解释变量和四个解释变量序列进行ADF 检验,以判定是否平稳。检验结果参见表1。
  时间序列LCTRS,LM2,LER,LTR,LHKD的ADF值均大于1%、5%、10%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证明所有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因此序列存在非平稳性。对LCTRS,LM2,LER,LTR,LHKD序列取一阶差分滞后,检验得到各变量ADF值均小于1%临界值,此时一阶差分序列已消除单位根,具有平稳性且一阶单整。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残差项ADF值小于1%临界值,序列平稳,各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
  2.格兰杰因果检验
  运用Eviews6.0分别对四个解释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滞后期为2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货币供应量、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格兰杰原因,符合预期;而在5%显著水平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是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格兰杰原因。
  (四)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文进行的系列检验可以看出,LCTRS与LM2,LER,LTR,LHKD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由此,利用2015—2018年的37个月度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线性回归结果(参见表4)。
  可决系数为0.831 3达到了较高的拟合程度,回归结果较为显著。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每增长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增长0.554 2%。相同条件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1%导致CTRS上升2.672 6%,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每上升1%,CTRS随之增长1.683 8%。可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货币供应量、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存量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之间有均衡、积极的影响。
  从长期角度看,汇率变动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影响显著高于其他三个解释变量。具体可分析为,人民币汇率上升所体现的人民币升值,长久导致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而若人民币汇率成波动甚至贬值状态,则会严重阻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境外地区人民币存量的改变体现了离岸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从而也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上涨。
  通过检验可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却不是。主要原因有,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持续发展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有力帮助,成为增进跨境贸易额的有力影响因素;进口额度中大宗商品占比巨大,且通常通过美元计价结算。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宏观策略
  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05年开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此后人民币汇率近十年维持着稳定升值、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的状态。但随后在2015年蔓延的全球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市场不景气,使得人民币呈现波动并贬值状态。我国应借此挑战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预防汇率大幅动荡。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贬值不仅会影响国内资源的重新分配,而且会降低外商对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接受程度,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须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我国政府须根据国内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及国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综合考虑企业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把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和速度。一方面,须循序宽松化汇率管制,使市场对汇率定价的作用最大化,增进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和公开性,充分借助金融产品来对冲汇率风险;另一方面,要借助资本账户扩大金融改革的机遇,致力于完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2.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人民币加入一篮子货币后,国家应继续系统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畅通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大力支持和推进离岸市场发展,鼓励境外居民利用人民币交易,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应依照历史经验,系统地在主要地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增强人民币在海外的流动,以此扩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另外,国家还应督促离岸人民币产品创新和多元发展,加强各地区离岸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互助互进、多赢的效果。
  (二)微观策略
  1.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
  虽然我国已成功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但系统仍存在着程序繁杂、耗时长以及手续费高的缺点,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国家应致力于提升支付清算系统的服务质量,从而稳定货币供应量的购买能力,吸引更多境内外人民币结算支付用户,争取促进贸易总额的增加。支付清算系统旗下由各个银行组成,跨境交易可以由在境外建立的清算行与境内的清算行直接联系,快速完成收付结算,充分吸收客户资源。跨境支付清算中要避免少数银行垄断清算资格的现象出现,同时缩短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时间,不断扩增服务范围。
  2.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海外布局   金融机构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系统的有力保障,国家或商业银行应积极出台配套措施推动跨境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有序开展。我国应该坚定明确地执行“走出去”的战略,在境外布点设立更多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加快贸易国际化进程。同时,境内银行应注重开展与境外银行的业务合作,缩减境外人民币使用成本,实现便利化,以便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壮大。我国金融机构可以持续在港澳台及东盟地区创设分支机构,增加人民币结算产品的供应,维持在以上地区高比例的人民币结算交易。在过多贸易保护的区域,机构可以试行合作或参股模式打入境外交易市场,扩张人民币结算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热点经济效益,开发人民币跨境现金管理产品,打造更多可用人民币直接交易的金融产品,增加境外人民币持有意愿。
  3.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也应积极制定相应措施,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商业银行创新业务产品,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可以有效规避和防范人民币汇率风险,吸引境内外投资资金,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环境,达到人民币回流投资的目的,使更多客户采纳人民币结算模式。为此,商业银行应该持续发展贸易结算相关业务领域,积极开展资本项目下投融资产品创新,主动参与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开发,大力拓展境外人民币理财业务。
  4.进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增强跨境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扩大我国进出口的竞争优势,拓展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以此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国家应该帮扶企业正确运用贸易协定优惠政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进出口企业应规范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综合传统的外贸业务和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出口企业还可通过AEO认证体系打通国际通关通道,大幅度降低供应链成本,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目前,获得AEO高级认证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出口到欧盟、韩国、香港地区、以色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区极为便利化的通关激励政策。若进出口企业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达成AEO互认协议,将会在未来国际化竞争中占据先机。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迅速发展。相信通过政府政策的不断推进、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会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Mickinnon R.I,Money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e Convertible Currency 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2]   Swoboda A. K,“The Euro-Dollar Market: An Interpretation”,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64(1968), p.47-81.
  [3]   Grassman Sven,“A Fundamental Symmetry 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3(1973),p.215-221.
  [4]   Page S.,“Currency of Invoicing in Merchandise Trade”,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33(1977), p.1241-1264.
  [5]   中國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R].2009—2020.
  [6]   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
  [8]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pbc.gov.cn.
  [9]   香港金融管理局,http://www.hkma.gov.hk.
  [10]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11]   中国金融信息网,http://www.cifinet.com.
  [责任编辑   若   云]
  收稿日期:2021-01-03
  作者简介:勾东宁(197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教授,从事宏观经济研究;胡梦霏(1995-),女,吉林长春人,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天神娱乐并购幻想悦游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求业绩承诺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业绩承诺的签订短期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履约期间,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以计划经济为辅,想要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对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给予更高的重视,从此角度展开对市场经济的调整。通过对财政税收手段的应用实现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向调节作用,让市场经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财政税收手段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调节作用,但是也要意识到必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大多数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外商投资,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然而,黑龙江省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分业监管和垂直监管体制下的监管“真空”、对外进行投资企业金融发展风险控制管理会计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海外金融风险能力分析和预警不足、金融机构监管手段单一并落后等诸多的问题,导致在对外投资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较高金融风险。针对上诉问题,黑龙江省采取一些措施防范外商投资的金融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科创板注册制的试点工作,推进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出现了首例注册失败的案例“恒安嘉新”.通过对注册失败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注册制在我国目前存在的
摘 要: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建设、房屋设施建设、隧道及桥梁等设施建设。土木工程在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土木工程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基于此,概述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土木工程;国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47.2 文献标志码:A
基于我国地区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背景,以2012—2018年深沪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股权集中度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并探析制度环境对股权集中度和技术创新的
以豫园旅游商业区为案例,对上海市黄浦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商旅文街区游客满意度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探究如何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更好更有效进行商旅文街区的提升
摘 要:隨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品牌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品牌在此背景下,迎来了以高端化、数字化、年轻化为典型特点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而消费者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特点的转变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温饱型转向品质型的发展为消费需求的新导向,着力加强高品质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消费品质的依据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来完成消费跃升的转变。
摘 要: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为了有效应对经营业市场竞争的挑战,许多企业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积极调整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确保对症下药,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作为内部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深远和直接的影响,企业管理层需要着眼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加大
摘 要: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创新的不断更新,相关机器学习方法运用近年来也与时俱进。基于此,主要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近现代机器学习方法以及近三年来最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信用风险评估领域文献梳理与评述,归纳现有机器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机器学习方法在金融风控领域研究方向做出展望,提出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器学习方法;信用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T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