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要想让学生在起步作文阶段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事要叙,有情可抒,那还得从“热爱生活”入手。生活是习作不竭的源泉,热爱生活,他的笔端就有真情流露,留心生活,就会“下笔如有神”。如何让处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学生乘上“热爱生活”的快车,那就需要一个自然的通道——活动。活动能让儿童的感官回归到生活状态,活动能丰盈儿童的习作体验,为习作教学搭建起一个开阔的动感平台。教师就要有选择地挖掘活动素材,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历练儿童言语的翅膀,从而有效开启起步作文的门扉。
一、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活动为习作铺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对每次的习作作了预设,创设条件开展活动,让儿童回归到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例如,习作1要求写一篇写事的文章。我选择了《客人来我家》这个主题,上课时,通过师生表演作客过程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待客,再请两个学生表演,其余的学生做导演。台上的学生表演时,台下的导演及时、主动献计献策,活动则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达到了高潮。由于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待客过程写得很翔实、有趣。
教材的每个练习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的内容,选择一些活动味浓的,把它做大、做强,就是一篇习作的好素材。如练习7的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说话得体、能说会做的能力。课前,我请学生把不需要的玩具、文具、图书整理好,贴上价格标签,并设计几则广告语;课上,创设一个生生互动的买卖情境,在这个特定情境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易,“老板”高声推销自己的产品,“顾客”精挑细选、讨价还价;活动结束时,很多学生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物品,“赚”了一点钱,同时他们也品尝到成功与失败的滋味,收获到了别样的快乐,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习作《小小展销会》则是活动的再现,学生把买卖的过程、心理体验描述得细腻、生动。
二、把综合实践活动作源头,使习作溪水不停歇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请进来的活动,如做蛋糕、包水饺、做风筝等;有走出去的活动,如参观“忠孝园”、菜市场,去公园找春天等。学生们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开阔了视野,在看看、做做中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再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感受写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我们请来蛋糕店的师傅教学生做蛋糕。师傅先示范做蛋糕,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的眼睛紧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唯恐错失哪个环节。接着,学生自己做蛋糕,因为第一次做,尝试了一次又一次,才勉勉强强做成了蛋糕的样子。这时,学生觉得做蛋糕真不容易,当品尝时就格外珍惜。这一切,无疑成了学生的一笔财富,值得珍藏、回味。我们选取“自己做”这一角度,把自己制作蛋糕的过程、体验作为写作的重点,学生写出了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活动带给了学生特殊的体验,作文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也就成为轻松平常的事。
三、引领学生参与系列主题活动,抓住契机为习作搭桥
小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每年要开展很多不同主题的活动,如读书节、英语节、“六一”庆祝活动、运动会,班级也开展各种主题中队会。紧紧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留心观察,把这些有趣的事作为习作的素材,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下半年,学校开运动会了,班上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身其中(一部分是运动员),运动会上比赛的项目很多,竞争很激烈,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过后,精心组织学生梳理历历在目的情景,选择几个特别有趣味的镜头放大,学生就知道如何有选择地写运动会了。当充满童趣的话语在学生的笔端流淌时,快乐也在他们的心中荡漾……
《赏秋》是班级的主题活动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参观学校的“桂香庭”,赏桂花;去公园捡落叶,做树叶贴画;到近郊欣赏丰收的田野等。系列活动呈现给学生的是多姿的生活、立体的体验。学生亲身去接触景物,深入细致地观察,获得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景物特色鲜明,笔墨的浓淡各有千秋。
(责编侯艳星)
一、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活动为习作铺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对每次的习作作了预设,创设条件开展活动,让儿童回归到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例如,习作1要求写一篇写事的文章。我选择了《客人来我家》这个主题,上课时,通过师生表演作客过程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待客,再请两个学生表演,其余的学生做导演。台上的学生表演时,台下的导演及时、主动献计献策,活动则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达到了高潮。由于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待客过程写得很翔实、有趣。
教材的每个练习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的内容,选择一些活动味浓的,把它做大、做强,就是一篇习作的好素材。如练习7的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说话得体、能说会做的能力。课前,我请学生把不需要的玩具、文具、图书整理好,贴上价格标签,并设计几则广告语;课上,创设一个生生互动的买卖情境,在这个特定情境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易,“老板”高声推销自己的产品,“顾客”精挑细选、讨价还价;活动结束时,很多学生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物品,“赚”了一点钱,同时他们也品尝到成功与失败的滋味,收获到了别样的快乐,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习作《小小展销会》则是活动的再现,学生把买卖的过程、心理体验描述得细腻、生动。
二、把综合实践活动作源头,使习作溪水不停歇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请进来的活动,如做蛋糕、包水饺、做风筝等;有走出去的活动,如参观“忠孝园”、菜市场,去公园找春天等。学生们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开阔了视野,在看看、做做中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再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感受写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我们请来蛋糕店的师傅教学生做蛋糕。师傅先示范做蛋糕,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的眼睛紧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唯恐错失哪个环节。接着,学生自己做蛋糕,因为第一次做,尝试了一次又一次,才勉勉强强做成了蛋糕的样子。这时,学生觉得做蛋糕真不容易,当品尝时就格外珍惜。这一切,无疑成了学生的一笔财富,值得珍藏、回味。我们选取“自己做”这一角度,把自己制作蛋糕的过程、体验作为写作的重点,学生写出了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活动带给了学生特殊的体验,作文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也就成为轻松平常的事。
三、引领学生参与系列主题活动,抓住契机为习作搭桥
小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每年要开展很多不同主题的活动,如读书节、英语节、“六一”庆祝活动、运动会,班级也开展各种主题中队会。紧紧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留心观察,把这些有趣的事作为习作的素材,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下半年,学校开运动会了,班上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身其中(一部分是运动员),运动会上比赛的项目很多,竞争很激烈,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过后,精心组织学生梳理历历在目的情景,选择几个特别有趣味的镜头放大,学生就知道如何有选择地写运动会了。当充满童趣的话语在学生的笔端流淌时,快乐也在他们的心中荡漾……
《赏秋》是班级的主题活动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参观学校的“桂香庭”,赏桂花;去公园捡落叶,做树叶贴画;到近郊欣赏丰收的田野等。系列活动呈现给学生的是多姿的生活、立体的体验。学生亲身去接触景物,深入细致地观察,获得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景物特色鲜明,笔墨的浓淡各有千秋。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