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我跟妻子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儿子也要去,我一口答应,心想正好让儿子接接地气,认认蔬菜,辨辨五谷。
刚到菜市场入口,就见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农正守着一堆大白菜出售。妻子一看大白菜质量不错,就蹲下来挑选。老农一边招呼她一边翻出一棵新鲜结实的大白菜向她推荐:“这棵菜最好,相信我。”说着把大白菜外边的一层叶子剥掉,剩下的部分又饱满又干净。
妻子接在手里,看了看却不满意,抱怨道:“你看这儿都发黑了。”说着,又把一圈菜叶剥了去。老农连连叹息:“唉!不能再剥了,都是好菜,扔了可惜。”
我在一边看得仔细,妻子剥去的菜叶真的挺好,就是菜叶的边缘有些小黑点,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扔了的确可惜。可妻子仍不罢休,又嫌价格贵,跟老农讲价钱,非要给人家每斤压下一毛钱。
老汉遇到了讲价“高手”,无奈地说:“好,好,就按你说的价钱。”
这场“白菜交易战”,妻子大获全胜,以满意的价格买到了满意的白菜。妻子一脸得意,我却有些不满,低声数落她:“怎么能那么给人家剥白菜?还那么狠地压价!”
妻子满不在乎:“买卖争分毫,逛菜市场不都这样嘛!”
我俯在她耳边小声说:“平时你可以这样,但今天不能,你没看见儿子跟在后边吗?”
妻子却说:“那不正好?让他学学如何讨价还价啊!”
显然,在妻子眼里,她刚才的行为是在教儿子长本领。我却不认同,觉得她在给儿子上一节“坏”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跟妻子解释:“我们常教儿子要珍惜粮食对吧?蔬菜也算是粮食的一种,你把白菜剥了一层又一层,剥完扔掉,显然不是爱惜粮食的表现。儿子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就会认为菜叶可以随手剥,随意扔,浪费可能就会从此开始。这是第一‘坏’。还有,卖菜的是个老农,人家把自家种的菜拉到城里来卖,从种到收再到运进城里,不容易吧?面对一个生计不容易的老农咱不知体恤,还狠心压价,显然是缺乏爱心的表现。这也会让儿子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结果就会导致他产生这样的认识:‘弱者不用同情,尽可随心折腾。’善良之心可能从此缺失。这是第二‘坏’。再有,一棵白菜也就六七斤,你给人家1斤压低1毛钱,总共也就省了六七毛钱,表面上看省钱了,也显得你会过日子,可对儿子的影响很可能也是负面的,他会认为你吝啬、小气,甚至会模仿你,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少花几角钱为美,以吝啬为乐,处处跟人论‘小钱’,变得越来越小气。这是第三‘坏’。”
妻子听得面露愧色,说:“只顾着赚人便宜了,没想到会给儿子上了一节‘坏’课,以后真的得改改。”
是的,每位父母都有让孩子“求真、学善、修美”的期望,殊不知要达到这个期望,最需要父母率先垂范。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分分秒秒,父母都要注意用自己的好修为为孩子上“好”课,而不能上“坏”课。假如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丢掉了自己的好修为,不经意间就会给孩子上一节影响其一生的“坏”课——
前些天,在超市门前,一位年轻女士开车载着年幼的女儿,女儿就坐在车内副驾驶位上。女士开车进停车位时,一不留神轻微蹭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双方都无大碍,本可以相视一笑,就此了事。可那位女士却摇下车窗,冲电动三轮车司机怒吼:“这是机动车停车位,你挡在这里,看不到有车来吗?”
电动三轮车司机也不示弱:“你自己倒车不把眼睛睁大些,碰了我,还有理了!”
那位女士居然骂开了:“我就是把眼睁到最大,也看不到你这样的瘪三。”
电动三轮车司机也开骂了:“自己是个瞎眼娘们,想赖人不是?”
…… ……
两人在各自的车上愤怒异常,破口大骂,引得路人纷纷围观,好多人摇头叹息:“看看这个当妈的,实在不应该,自己的女儿还在车里呢,就这么跟别人骂大街,岂不教坏了女儿……”
是的,这位妈妈就是在给女儿上“坏”课,就是在教坏女儿——女儿眼看妈妈跟别人对骂,学到的自然是粗俗无礼,是针锋相对,宽容互让的美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间化为乌有。
生活中,父母好的表现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坏的表现肯定会影响深远:有一位染上“偷瘾”的年轻人被公安机关处理,警察问他为什么总是有偷拿人家东西的冲动。他说“因为小时候跟妈妈逛超市时,看到妈妈偷偷剥一块糖塞进了嘴里”——偷拿一块糖,5秒钟的“坏”课,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那么5分钟、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坏”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杀伤力会有多大呢?
教坏孩子的往往不是别人,是孩子的父母。要做好父母,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总给孩子上“好”课。
〔编辑:冯士军〕
刚到菜市场入口,就见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农正守着一堆大白菜出售。妻子一看大白菜质量不错,就蹲下来挑选。老农一边招呼她一边翻出一棵新鲜结实的大白菜向她推荐:“这棵菜最好,相信我。”说着把大白菜外边的一层叶子剥掉,剩下的部分又饱满又干净。
妻子接在手里,看了看却不满意,抱怨道:“你看这儿都发黑了。”说着,又把一圈菜叶剥了去。老农连连叹息:“唉!不能再剥了,都是好菜,扔了可惜。”
我在一边看得仔细,妻子剥去的菜叶真的挺好,就是菜叶的边缘有些小黑点,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扔了的确可惜。可妻子仍不罢休,又嫌价格贵,跟老农讲价钱,非要给人家每斤压下一毛钱。
老汉遇到了讲价“高手”,无奈地说:“好,好,就按你说的价钱。”
这场“白菜交易战”,妻子大获全胜,以满意的价格买到了满意的白菜。妻子一脸得意,我却有些不满,低声数落她:“怎么能那么给人家剥白菜?还那么狠地压价!”
妻子满不在乎:“买卖争分毫,逛菜市场不都这样嘛!”
我俯在她耳边小声说:“平时你可以这样,但今天不能,你没看见儿子跟在后边吗?”
妻子却说:“那不正好?让他学学如何讨价还价啊!”
显然,在妻子眼里,她刚才的行为是在教儿子长本领。我却不认同,觉得她在给儿子上一节“坏”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跟妻子解释:“我们常教儿子要珍惜粮食对吧?蔬菜也算是粮食的一种,你把白菜剥了一层又一层,剥完扔掉,显然不是爱惜粮食的表现。儿子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就会认为菜叶可以随手剥,随意扔,浪费可能就会从此开始。这是第一‘坏’。还有,卖菜的是个老农,人家把自家种的菜拉到城里来卖,从种到收再到运进城里,不容易吧?面对一个生计不容易的老农咱不知体恤,还狠心压价,显然是缺乏爱心的表现。这也会让儿子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结果就会导致他产生这样的认识:‘弱者不用同情,尽可随心折腾。’善良之心可能从此缺失。这是第二‘坏’。再有,一棵白菜也就六七斤,你给人家1斤压低1毛钱,总共也就省了六七毛钱,表面上看省钱了,也显得你会过日子,可对儿子的影响很可能也是负面的,他会认为你吝啬、小气,甚至会模仿你,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少花几角钱为美,以吝啬为乐,处处跟人论‘小钱’,变得越来越小气。这是第三‘坏’。”
妻子听得面露愧色,说:“只顾着赚人便宜了,没想到会给儿子上了一节‘坏’课,以后真的得改改。”
是的,每位父母都有让孩子“求真、学善、修美”的期望,殊不知要达到这个期望,最需要父母率先垂范。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分分秒秒,父母都要注意用自己的好修为为孩子上“好”课,而不能上“坏”课。假如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丢掉了自己的好修为,不经意间就会给孩子上一节影响其一生的“坏”课——
前些天,在超市门前,一位年轻女士开车载着年幼的女儿,女儿就坐在车内副驾驶位上。女士开车进停车位时,一不留神轻微蹭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双方都无大碍,本可以相视一笑,就此了事。可那位女士却摇下车窗,冲电动三轮车司机怒吼:“这是机动车停车位,你挡在这里,看不到有车来吗?”
电动三轮车司机也不示弱:“你自己倒车不把眼睛睁大些,碰了我,还有理了!”
那位女士居然骂开了:“我就是把眼睁到最大,也看不到你这样的瘪三。”
电动三轮车司机也开骂了:“自己是个瞎眼娘们,想赖人不是?”
…… ……
两人在各自的车上愤怒异常,破口大骂,引得路人纷纷围观,好多人摇头叹息:“看看这个当妈的,实在不应该,自己的女儿还在车里呢,就这么跟别人骂大街,岂不教坏了女儿……”
是的,这位妈妈就是在给女儿上“坏”课,就是在教坏女儿——女儿眼看妈妈跟别人对骂,学到的自然是粗俗无礼,是针锋相对,宽容互让的美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间化为乌有。
生活中,父母好的表现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坏的表现肯定会影响深远:有一位染上“偷瘾”的年轻人被公安机关处理,警察问他为什么总是有偷拿人家东西的冲动。他说“因为小时候跟妈妈逛超市时,看到妈妈偷偷剥一块糖塞进了嘴里”——偷拿一块糖,5秒钟的“坏”课,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那么5分钟、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坏”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杀伤力会有多大呢?
教坏孩子的往往不是别人,是孩子的父母。要做好父母,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总给孩子上“好”课。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