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倡图书馆学本土化,这是近年来图书馆学研究渐渐兴起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背景、目的、特征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图书馆学本土化目的特征层次标尺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自从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在《图书情报工作》1998年第1期上发表了《图书馆学学科建设要本土化》的短文以后,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都对此文给予了积极的呼应,并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的文章。目前图书馆学本土化已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引起图书馆界的极大热情与关注。
1 本土化问题产生的学术背景
本土化命题产生于人文社会科学界。二战以后,美国在思想、文化乃至学术方面的影响、输出,一直处于“出口顺差”。其他国家在引进、移植、应用主要来自美国的社会科学理论时,常感其不适应本国文化与国情,因此发展中国家便逐渐开始倡导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本土化。而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也必然加入其中。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许多人清醒地意识到了我国图书馆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己的特色,并开始呼吁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并积极进行了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研究。
2 什么是图书馆学本土化
图书馆学本土化就是使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
3 本土化的目的
3.1 增进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用以指导本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为了增进图书馆学在本土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应用。
3.3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要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方法体系。
3.4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要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4 图书馆学本土化特征
4.1 学科发展的反思性。它主要体现在对西方图书馆学体系的反省和对图书馆学在本土的发展过程进行检讨。
4.2 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图书馆学本土化是要使图书馆学与本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使图书馆学能够适应、满足本土图书馆实践的要求。
4.3 本土化活动的世界性。本土化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是一种普遍的世界性现象。
4.4 本土化内容的丰富性。图书馆学本土化几乎涉及了图书馆学学科的所有方面,具有内容的丰富性。
5 本土化层次
5.1 有选择地学习、引进国外图书馆学的知识,并对它们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话语转换,以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5.2 将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性融进图书馆学研究之中,以解决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5.3 实现创新,形成图书馆学的中国学派,使中国图书馆学在世界图书馆学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这也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根本的目的。
6 图书馆学本土化标尺
6.1 是否有一整套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特性的图书馆学概念。
6.2 图书馆学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6.3 中国图书馆学流派是否在世界图书馆学界产生了影响,是表明图书馆学本土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7 图书馆本土化的途径
要实现图书馆学的本土化,首先要从学术理性上对本土化有一个正确认识,其次要有一些可操作的方针与策略。如果讲究循序而进,本土化应从三个层面依次进行:哲学的突破、理论的建构、实证的研究。在操作层面,科学研究中要将不同的学术资源有机地揉合起来。此外,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对于自身来说,我们必须强化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学术研究中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强化研究者的反省和批判意识、责任意识、竞争和发展意识以及学术创新意识等。
8 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只有熟悉西方图书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才能与之进行学术对话,才能真正推陈出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图书馆学只有真正本土化了,才有可能真正国际化。
关键词图书馆学本土化目的特征层次标尺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自从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在《图书情报工作》1998年第1期上发表了《图书馆学学科建设要本土化》的短文以后,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都对此文给予了积极的呼应,并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的文章。目前图书馆学本土化已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引起图书馆界的极大热情与关注。
1 本土化问题产生的学术背景
本土化命题产生于人文社会科学界。二战以后,美国在思想、文化乃至学术方面的影响、输出,一直处于“出口顺差”。其他国家在引进、移植、应用主要来自美国的社会科学理论时,常感其不适应本国文化与国情,因此发展中国家便逐渐开始倡导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本土化。而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也必然加入其中。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许多人清醒地意识到了我国图书馆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己的特色,并开始呼吁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并积极进行了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研究。
2 什么是图书馆学本土化
图书馆学本土化就是使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
3 本土化的目的
3.1 增进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用以指导本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为了增进图书馆学在本土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应用。
3.3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要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方法体系。
3.4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要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4 图书馆学本土化特征
4.1 学科发展的反思性。它主要体现在对西方图书馆学体系的反省和对图书馆学在本土的发展过程进行检讨。
4.2 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图书馆学本土化是要使图书馆学与本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使图书馆学能够适应、满足本土图书馆实践的要求。
4.3 本土化活动的世界性。本土化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是一种普遍的世界性现象。
4.4 本土化内容的丰富性。图书馆学本土化几乎涉及了图书馆学学科的所有方面,具有内容的丰富性。
5 本土化层次
5.1 有选择地学习、引进国外图书馆学的知识,并对它们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话语转换,以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5.2 将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性融进图书馆学研究之中,以解决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5.3 实现创新,形成图书馆学的中国学派,使中国图书馆学在世界图书馆学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这也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根本的目的。
6 图书馆学本土化标尺
6.1 是否有一整套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特性的图书馆学概念。
6.2 图书馆学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6.3 中国图书馆学流派是否在世界图书馆学界产生了影响,是表明图书馆学本土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7 图书馆本土化的途径
要实现图书馆学的本土化,首先要从学术理性上对本土化有一个正确认识,其次要有一些可操作的方针与策略。如果讲究循序而进,本土化应从三个层面依次进行:哲学的突破、理论的建构、实证的研究。在操作层面,科学研究中要将不同的学术资源有机地揉合起来。此外,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对于自身来说,我们必须强化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学术研究中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强化研究者的反省和批判意识、责任意识、竞争和发展意识以及学术创新意识等。
8 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只有熟悉西方图书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才能与之进行学术对话,才能真正推陈出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图书馆学只有真正本土化了,才有可能真正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