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刘丙元副教授提出,真诚是道德教育必备的一种品性。只有真诚的道德教育才能促使道德主体和道德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的关系,是受教育者认同进而信任和选择教育所引导的道德生活意义的前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真诚已不仅仅表现在致力于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而且表现在对道德教育真正意义的捍卫。道德教育的真诚首先是教育本身的真诚,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受教育者的真正美好生活;道德的真实本义不是限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刘丙元副教授提出,真诚是道德教育必备的一种品性。只有真诚的道德教育才能促使道德主体和道德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的关系,是受教育者认同进而信任和选择教育所引导的道德生活意义的前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真诚已不仅仅表现在致力于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而且表现在对道德教育真正意义的捍卫。道德教育的真诚首先是教育本身的真诚,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受教育者的真正美好生活;道德的真实本义不是限制人和控制人,而是成就人。要避免为受教育者提供虚妄的道德信息,避免使受教育者脱离社会道德生活现实而将道德与“不平凡的高尚”画等号。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文化多元问题日益突出并深刻地影响着道德教育。多元文化强调个体价值的相对性,也为价值相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尤其需要教育者的真诚。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表现出对道德的虔诚与身体力行,其道德真诚应是基于专业责任由衷的道德自我表达,用自己觉悟的道理让受教育者产生道德觉悟。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一直是国人较为热衷的第二语言科目,对于英语的学习都比较重视,掌握英语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和实际生活能力,通过英语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英语是目前较为高层次的英语,相比较中学英语,大学英语看重的更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的学习应该紧跟时代,利用智能化与现代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将使用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作出探究,同时提出
摘要:科研兴校已成为诸多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如何有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成为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校本德育课题研究须实现与学校办学理念的融合,注重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和师生的主体参与,并在研究中积淀成果,以科研提炼学校形象。 关键词:校本课题研究;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办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68-02 近年来,伴随着科研兴教意识的觉醒
在《三只小猪》的故事中,大灰狼固然狡猾凶残,但是案例中孩子们为大灰狼设想的下场也未免血腥了些。正像这位教师所提出的:这些设想是否极端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 一 天真烂漫、单纯友善的儿童为什么会给“大灰狼”设计这样离奇而又悲惨的结局? 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幼儿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的审美反应。刘大为(2001)曾经提出,文学艺术的欣赏有还原式理解与沉溺式理解两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英语这门国际性交际语言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力求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思维导图的出现为教师指明了道路。它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策略,为英语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英
近两年,学校所在的社区之一东漖村开展城中村改造,很多学生都搬迁异地,离学校远了,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少了。俗话说,善者不来,来者不善。那些来学校的家长越来越难“伺候”,他们经常把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点小事情无限放大,进而激化矛盾。教导主任反映离异、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德育主任反映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与家长如何有效沟通?教师与家长如何有效交流?这些问题都困绕着学校管理者。为了走近学生,
身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面对最多的人,是孩子;面对最多的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除了学习成绩,更令人觉得责任重大的,是孩子们的心智成长。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那个给予正面力量、积极影响的人,还是给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创伤的人,会对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指数带来重大的影响。我素来要求自己好好陪伴学生成长,给予他们更多有力量的成长支持。但是,随着教育现场的变化,曾经驾轻就熟的事情,也让人
【摘要】语言对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非常重要,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属于世界语。因此,我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希望能以英语教学来提升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水平。英语的学习中,词汇学习非常重要,主要是以词汇的传递来进行英语学科的学习。文章以我国小学阶段词汇教学的现状作为研究支撑,以其提升我国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词汇教学;文化交流
【摘要】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学中仍缺乏一定的人文精神教育,致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本文将介绍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外语教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联,并提出高校外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高校外语教育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学;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董荣月(196
摘 要 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通过同吃同住同学习,手拉手“多轨”结对,多种家校沟通方式等,不断创新并完善内地新疆高中班教育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民族融合;内地新疆班;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4-00-03 举办内
摘 要对“特别学生”与“特别教育”的理解,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的关爱,体现了国家公民受教育权,体现了教育伦理的精神。“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积极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特别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特别教育应运用积极语言HAPPY模式,实施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道德教育”。运用积极语言模式本身体现了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观;表现了诸多优越性。特别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生幸福。 特别学生; 积极教育;积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