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与吸烟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从北京到达巴黎。
  我们乘坐的波音777飞机还在10000米高空,巴黎就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身下。如果不是座位上的电视显示器显示,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们是在万米高空看巴黎。从飞机上俯身下视,巴黎市区一览无遗,整个天空看上去几乎接近于透明,像被海水洗过一样。
  其后几天,我们每天都徜徉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对巴黎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留下了深刻印象。3月中旬,国内还春寒料峭,巴黎已经花团锦簇,被鲜花绿草装点得五彩缤纷,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巴黎的草坪大多是做成坡形的,浑然天成,仿佛给古老的城市穿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自然环境与古老建筑相映生辉,初到巴黎的人没有不被这整洁优美的环境所吸引的。时间一久,我们才知道巴黎环境如此之好,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法国政府对环境的大力治理。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禁烟。为了还巴黎一个洁净的天空,多年以前,法国政府就把那些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统统迁往外地,不允许巴黎有一座工厂冒烟。经过治理,现在的巴黎没有一座生产废气的工厂,也没有一座烟囱,完全成了一个无烟的城市。一次,我们在塞纳河边看到两座冒着自烟的烟囱,一问导游才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烟,而是垃圾处理工厂处理垃圾时排放出来的蒸汽,对城市没有任何污染。
  巴黎市区优美的环境也同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比如。巴黎没有一辆敞篷的卡车,更不用说是散装着垃圾泥土到处招摇的卡车。路上行驶的都是大型的货柜车,所有的东西都是密封在里面的,既美观又没有污染。不像国内的卡车拉着煤炭或者泥土,一路播散,弄得乌烟瘴气。
  巴黎清洁的环境,还与法国政府大力推广核电有关。法国是一个核电十分发达的国家,全国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用的都是核电,不仅清洁而且便宜。核电的大量使用,对保护巴黎的环境功不可没。
  虽然巴黎严格禁止工厂冒烟,但有一种烟却是开禁的,那就是香烟。这不知是否与他们“尊重人权”有关。巴黎的许多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但吸烟者仍大有人在,与国内不同的是,巴黎吸烟的大多不是男士,而是女士。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个中国留学生,也许留法时间久了的缘故,她比我们团里的男士还厉害,每天一包红塔山。不知是出于爱国,还是不习惯法国香烟的口味。从她那娴熟的吸烟姿势看,已经是个十足的“老枪”。开始见她抽烟我们还感到几分诧异,后来在大街上看到烟客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金发碧眼的法国女人时,也就见惯不惊。法国。女性吸烟的比率大大高于男性,尤以青年女性为最。也许因为生活节奏加快的缘故,她们吸烟的节奏也加快了,不仅在咖啡馆里吸,在路上也边走边吸。在巴黎大街上,随处可见吸烟的法国女人,她们一边匆匆行走,一边从容地吸烟,让团里的中国男士大跌眼镜。原先他们以为到了法国,吸烟可能要大受限制,没想到法国人比他们还要洒脱。这一下他们喜出望外,立刻入乡随俗地加入了吸烟大军,在街上大抽特抽起来。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英语言特征及审美心理结构差异出发,探讨了许渊冲文学翻译中"三化"策略在中英翻译中对美学价值实现的指导价值。
曾国藩曾说:“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句话可谓道出了做人的准则。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应尽量做到这两点。  “群居守口”指与别人在一起时,要守住自己的口,不言他人是非,不爆他人隐私,不论他人缺点,同时不吹捧自己,不言而不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谨言”。“群居守口”可以防止祸从口出,也可避免“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人问墨子:多说话有没有益处?墨子说:青蛙日夜不停地叫,口干舌燥也没有人注意它的存在;公
我去接女儿小年下羽毛球课,教练最后安排的热身项目是跳绳一千下。他有事先走,学员们立刻军心涣散,几个顽皮的男生跑到很远的地方佯装跳,一会儿就过来大喊:“跳完了。”  一看小伙伴们都走了,小年也慌了:“我也要下课。”  我揪着她:“你才跳了七百下。”  她在我手里乱挣:“他们男生都走了,我是女生,为什么还要跳?”  我脱口而出:“你是女生,不能掉队。”  八年抗战,战火是中原大地上滚动的痛,日军步步进
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面对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人们渴望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其实,向自然去寻求精神的救赎之道,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法国作家卢梭在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并且集中地描写了自然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