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来源 :科技创业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着重分析在R&D经费、人员投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等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政府财政补贴是企业创新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政府研发补贴作为企业主要外部资金来源,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密切联系.基于全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0-2019年的数据,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全国政府性基金对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有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基金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与企业创新的作用关系中调节作用不显著.企业创新的政府补贴投入需完善运行机制,破除市场主体交流中的信息壁垒.
数字经济在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劳动就业带来一定影响.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带来的影响,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出如下建议.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及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加大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完善法律体系与社保体系,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劳动保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在探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关系的基础上,以日本汽车产业为案例,分析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发展关系.在阐述日本汽车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变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建议.
以通货膨胀率为阈值变量构建面板阈值模型实证检验相对价格变动(RPV)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通货膨胀率在2.70%~3.26%区间更有利于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需加大教育投入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中激发企业创新意识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高新技术企业是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载体.利用柯布道格拉斯拓展函数对我国2014-2018年的高企数据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及贡献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企对劳动力需求各有侧重,其中研发劳动力的边际影响力最小,其次是科技服务劳动力,其他劳动力边际影响最大;第二,高企各要素增长率之间相关性程度各有差异,其中各要素与产出增长率基本都显著正相关,除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外各要素与研发劳动力增长率也都有相关性;第三,我国各省市区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大多为负
基于中国219家免费开放科技馆的互联网平台信息、科技馆年度统计资料和第三方网站评论数据,结合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依据科学传播五要素模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可视化等技术,开展科技馆科普影响力现状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探究了中国公众的科普爱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的兴趣度较高,且乐于接受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网为主的新媒体科普方式;科技馆的展示环境、内容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女性对科技馆的关注度和表达意愿明显高于男性;重大政策发布时间节点前后公众前往科技馆
探讨福州市技术交易及技术转移体系的情况,分析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推进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九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基尼系数、PC指数对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的具体测量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分析该类聚集现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探讨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固定资产增加值、城市化水平和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的作用.结合实证结论,从产业、资本、人才和科技等方面提出建议.
以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的地区规模和营商环境在该影响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在通过剔除部分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基于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规模消极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营商环境积极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在中小规模地区和营商环境好的地区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构建四川页岩气产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验证指标体系相关因素选择的合理性,综合运用专家访谈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初步拟定的指标因素进行评估;依据评价值筛选出关键因素;最终从资源、技术、环境、经济四个维度构建起包含12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四川页岩气产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其关键因素突出,有利于推动四川页岩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