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或EPOCH方案治疗新诊断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或联合EPOCH(R-EPOCH)方案治疗新诊断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安全性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接受R-CHOP方案和15例接受R-EPOCH方案初治的myc/bcl-2双表达DLBCL患者,排除双重或三重打击淋巴瘤。回顾性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

结果

R-EPOCH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患者多于R-CHOP组[10例比5例,χ2=3.888,P=0.049],两组其余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CHOP组完全缓解率为75%(12/16),R-EPOCH组为67%(1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R-EPOCH组3~4级白细胞降低和3~4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3%(14/15)比38%(6/16),χ2=10.542,P=0.001;73%(11/15)比6%(1/16),χ2=14.685,P<0.01]。R-CHOP组1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6.5%和81.3%,R-EPOCH组分别为76.0%和51.4%,两组1年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PFS率比较R-CHOP组优于R-EPOCH组(P<0.01)。IPI<3分组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100.0%和93.8%,IPI≥3组分别为65.5%和45.0%,IPI<3分组1年OS率和PFS率均优于≥3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性组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59.6%和44.2%,低于男性组的100.0%和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IPI评分高是所有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6.335,95% CI 0.740~54.261,P=0.092)。

结论

R-EPOCH和R-CHOP方案均为治疗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两种方案治疗myc/bcl-2双表达DLBCL患者效果相近,R-EPOCH方案不良反应较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期间出现的分化综合征和Sweet综合征及其处理。方法总结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例APL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化综合征和Sweet综合征获得痊愈。疾病缓解后再次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未再发生Sweet综合征。结论AP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期间可出现分化综合征和Sweet综合征,早期使用糖皮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方案)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多种方案治疗后复发难治B-NHL成年患者资料。患者接受R2方案治疗:来那度胺25 mg/d口服,第1天至第21天,同时在第1天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每28 d为1个疗程,每3个疗程后重新评估疗效;获得完全缓解(CR)
目的明确18F-FDG PET-CT在淋巴瘤诊断、分期以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并同期行18F-FDG PET-CT以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136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18F-FDG PET-CT对淋巴瘤诊断、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结果18F-FDG PET-
EB病毒(EBV)是最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在超过95%的健康成年人中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EBV可以通过编码的病毒蛋白调控受感染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克隆形成,与伯基特淋巴瘤、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等发生相关。文章就EBV在淋巴瘤转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是IRF家族的成员,主要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其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更新版提出的暂定分类-伴有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文章就IRF4基因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在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综述。
目的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匹配资料接受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HSCT)的15例患者以及接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的14例
目的探讨伴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1例伴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轻度黄染,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质疏松。血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重度贫血和三系减少,血红蛋白F(HbF)增高,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β-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原发性肾上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肾上腺NK/T细胞淋巴瘤,化疗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处结外器官侵犯。予P-Gemox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达完全缓解,6个周期后序贯改良AspaMetDex方案预防中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 DLB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LBC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临床分期晚,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等结外侵犯比例高,包含利妥昔单抗在内的联合化疗以及挽救性自体/异体移植不能显著改善预后等。文章就CD5+ DLBCL临床病理学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和困境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维持治疗延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2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经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服用中药进行维持治疗。随访7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各项临床指标趋于正常且稳定。结论NHL异质性强,易复发,疾病完全缓解后进行中药维持治疗,有望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