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所见“素像”考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敦煌文书中曾多次出现“素像”,对“素像”的考释极为鲜见。本文对敦煌文书中几处“素像”的分析认为:“素像”应该有两种指代:其一指我们常说的“塑像”,其二指绘于生帛或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在区分其指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素”字的具体含意和词性为其主要依据。
  关键词:“素像”;塑像;画像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0-4106(2010)04-00109-04
  
  敦煌文书P.2005、P.5034、P.3532、s.367、
  P.2991背、P.4640、S.530、P.3608、P.4638、s.4860背、
  S.21135v、S.6203等文书中多次出现关于“素像”
  的内容,兹录文如下。
  1.《沙州都督府图经》(P.2005)
  
  州学
  右在城内,在州西三百步,其学院内
  东厢有先圣太师庙,堂内有素先圣及先
  师颜子之像,春秋二时奠祭。
  
  县学
  右在州学西,连院,其院中东厢有先
  圣太师庙,堂内有素先圣及先师颜子之
  
  报,2008(2):91-110
  
  像,春秋二时奠祭。
  
  2.《沙州地志》(P.5034)
  一所县学
  右在县城内,在西南五十步,其
  堂,堂内有素先圣及先师[颜子之
  像]
  
  3.《沙州伊州地志》(S.367)
  火祆庙,中有素书形像无数。
  
  4.《张氏修功德记》(s.6161、3329、6973,
  P.2762)
  更欲镌龛一所……龛内素释迦牟尼
  像并事(侍)从一铺,四壁图诸经变相一
  十六铺。
  
  5.《慧超往五天竺国传》(P.3532)
  彼五俱轮,见素形像,在于塔中(下
  缺)。
  
  6.《燉煌社人平诎子一十人创于宕泉建窟一
  所功德记》(P.2991背)
  于是,龛内素释迦佛一躯,二上足,
  二菩萨,莲台拂师子之金毛,闼牖铃音,
  彻微风而响振,诸壁上变相悉像维城,侍
  从龙天皆依法制。
  
  7.《报恩吉祥窟记》(P.2991)
  其龛化成粉壁,斯就富场,素毗卢像
  一躯,并八大菩萨,以充侍卫。
  
  8.《沙州释门索法律窟铭》(P.4640)
  内素并小龛□□周遍。
  
  9.《张潜建和尚修龛功德记》(P.4640)
  不逾数稔,良工斯就,内素并毕。
  ……镌龛图素,罄设云练。
  
  10.《索法律和尚义辩窟铭》(S.530)
  内龛素某佛某佛某佛,素画周遍。
  
  11.《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
  (P.3608)
  素涅槃像一铺,如意轮菩萨、不空胃
  索菩萨各一铺,画西方净土、东方药师、
  弥勒上生下生、天请问、涅槃、报恩、如意
  轮、不空罥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等变
  各一铺。
  
  12.《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
  记》(P.4638)
  龛内素释迦牟(尼)像并声闻菩萨
  神等共七躯。帐门两面画文珠(殊)普贤
  菩萨并侍从。南墙画西方净土、法花、天
  请问、宝(报)恩变各一铺。北墙药师、净
  土、花严、弥勒、维摩变各一铺。
  
  13.《创建伽蓝功德记并序》(S.4860背)
  兰若内素释迦牟尼尊佛并侍从。
  
  14.《唐沙州龙兴寺上座德胜宕泉创修功德
  记》(S.21135V)
  遂舍房资,于北大像南边创造新龛
  一所,内素释迦如来并诸侍从,四壁绘诸
  经变相,门两颊画神两躯,窟檐顶画千
  佛,北壁画千手千眼菩萨。
  
  15.《大唐李府君修功德碑记》(S.6203)
  图素四刹(?),堂构免坠。
  以上记载中出现了10余处与“素像”相关的
  内容。那么,“素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像呢?这
  要从敦煌常见佛像的表现形式人手进行探讨。
  关于敦煌佛像的表现形式,S.5448,《敦煌录
  一本》说:“其山西壁南北二里,并是镌凿高大沙
  窟,塑画佛像。”由此可见,敦煌所供奉的佛像主要
  有塑像和画像两种(当然,敦煌所见佛像中亦有雕
  像,还是以塑像和画像为主),故我们所要讨论的
  “素像”也应该在二者的范围之内。
  首先,敦煌文书中所见“素像”多指塑像。《汉
  语大字典》“壕”字条说:“(塐)同‘塑’。《广韵·暮
  韵》:‘壕,捏土容。出《古今奇字》。’《集韵·莫韵》:
  ‘塑,或从素。’”由此可知,古代“素”、“塑”、“壕”
  三字因其在音韵上较为相近,故在用法上也有相
  通的习惯,而且后两者更是同一字的不同写法而
  已。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素”与“塑”或“塐”
  
  相通的话,则其词性应为动词。所以,对“素”字在
  句子中的词性判断,是我们判定敦煌文书中的“素
  像”是否应指塑像的主要依据。以此为准,我们便
  不难发现,《张氏修功德记》(S.6161、3329、6973,
  P.2762)、《墩煌社人平诎子一十人创于宕泉建窟
  一所功德记》(P.2991背)、《报恩吉祥窟记》
  (P.2991背)、《沙州释门索法律窟铭》(P.4640)、
  《张潜建和尚修龛功德记》(P.4640)、《索法律和尚
  义辩窟铭》(S.530)、《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
  记》(P.3608)、《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
  功德记》(P.4638)、《创建伽蓝功德记并序》
  (S.4860背)、《唐沙州龙兴寺上座德胜宕泉创修
  功德记》(S.21135V)、《大唐李府君修功德碑记》
  (S.6203)等文书中所见的“素”字中应为“塑”或
  “塐”的通用字。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
  妨再看几条材料:
  
  1.《翟家碑》(P.640)
  内龛朔(塑)诸形像等。
  
  2.《修佛龛记》(P.3979)
  龛内塑释迦牟尼像一……
  
  3.《敦煌乡信士贤者张安三父子敬造佛堂功
  德记》(S.4474背)
  上层内塑释迦牟尼并侍从阿
  难、迦叶二菩萨。
  
  4.《莫高窟功德记》(P.3564)
  子僧政愿清、法律道琳等念劬劳之
  厚德,释口补之深恩,于宜秋之本庄上创
  建浮图一所,塑画功毕,又窟上再立题
  邈。
  从以上几条材料的句式和内容来看,应该与
  我们所列《张氏修功德记》等文书并无异致,但在
  用字上却出现了“素”与“塑”的差异,这充分说明
  了二者之间相通的事实。既然二者有相通的用法,
  那么,文书中出现的“素像”可以指我们常说的“塑
  像”,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另外,P.2991文
  书背还有一篇题名为《莫高窟素画功德赞文》的文
  书。这篇文书较短,又处于《燉煌社人平诎子一十
  人创于宕泉建窟一所功德记》与《报恩吉祥窟记》
  两篇文书中间,故而少有提及。该文书不仅题目中
  带有“素画”一词,内容中也有“素画真仪”之说。从
  文书内容来看,此处的“素”字也应和上文所论相
  同,应和“塑”字相通。
  王仲犖《慧超<往五天竺国传)残卷考释》引藤
  田丰八《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亦认为,
  P.3532文书中所出现的“素形像”“即泥塑形像。
  素通作壕,亦同塑。”并以“《法苑珠林》三十九,江
  陵长沙寺塔中亦安塑像”作为这一观点的类证。
  张毅《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也与王、藤二说相
  同,认为“素同塑”。《释迦方志》亦载:“……又至
  梵衍那国……(王)城东三里寺,有涅槃卧素佛,长
  千余尺,亦金宝庄之。”范祥雍注曰:“素,《支》本
  (支那内学院校刊本——笔者注)作塑字。按塑乃
  塐之或素字。本字作壕,假借作素。”这是敦煌
  文书中“素像”可以理解为塑像的一个有力支持。
  但是,问题在于敦煌文书中所见“素”字的词
  性并非全为动词,其字义也并非均可与“塑”或
  “壕”字相通。《沙州都督府图经》(P.2005)、《沙州
  地志》(P.5034)、《沙州伊州地志》(S.367)等文书
  中有“素先圣及先师颜子之像”、“素书形像”等,其
  中的“素”字显然不能与“塑”相通。故此类文书中
  的“素像”自然不能以“塑像”代之,而应该是指一
  种画像。
  敦煌的图画佛像,我们从敦煌文书中大致可
  以见到壁画佛像、彩绘佛像、白描佛像等。而作为
  画像之一的“素像”,笔者认为应该与白描佛像相
  类,亦类似于我现在所说的素描图画,只是所用材
  料有所不同而已。《说文解字》云:“素,白致缯也。”
  段玉裁注曰:“郑注:《裸记》曰:‘素,生帛也。’然则
  生帛曰素,对涑缯曰练而言,以其色白也。”可见,素
  的本意为白色的生帛,北朝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所谓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即为此义。
  同时,素又可以引申为用作书写的丝绸或纸张。李
  白《化城寺大钟铭》就有“英骨秀气,洒落毫素”之
  用。敦煌文书《后周应管内释门僧正贾清和尚邈
  影赞并序》(P.3556)也云:“早趋槐市,三冬学富于
  丘坟;夙趣杏坛,七步诗成于典素。”《敦煌古迹二
  十咏·墨池咏》(P.3929)亦云:“昔人精篆素,尽妙许
  张芝。”又,《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且夫立功立
  事尚光扬于竹素,何况大慈大悲不宣扬于金册?”
  《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记》(P.4010、4615)也有“以临
  池余墨,染及素”的用法。这里不管是“毫
  素”、“典苏”、“篆素”,还是“竹素”,都应该是指书
  写或绘画用的布帛或纸张。正因为如此,“素像”作
  为画像的一种也就不难想见了。当然这种“素像”
  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就其名称和“素”的本义来
  说,其特点应有两种可能:其一,这种画像所用的
  
  材料应为白色的生帛或纸张;其二,在绘画技法上
  应该较为简洁,和现代的素描手法相似。具体而
  言,一幅“素像”的特点可能居其一,当然也可能兼
  而有之。
  由以上论述我们便可推知,P.2005、P.5034
  文书中所谓的“素先圣及先师颜子之像”以及
  S.367文书中的“素书形像”应该是一种形式较为
  简单的素描帛画。
  总之,敦煌文书中所见的“素像”应该有两种
  指代:其一指我们常说的塑像,其二指绘于生帛或
  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在区分其指代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以“素”字的具体含意和词性为其主要
  依据。
  
  
其他文献
在常规牵引传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依赖反复微小振动进行动力传递的斜楔型牵引传动。首先通过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楔形振动片形成油膜的实验,得出在接触区施以微小振动更易形成油
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所藏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经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的整理,已初步彰显其版本及文献校勘价值。但该文尚有大量异文
根据ASTM A519 Gr.4130SR材料特点,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并按相关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焊接接头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型肝炎感染模式和状况,探讨乙肝5项和HBV DN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深圳市劳务工群体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
摘 要:着重梳理个人担任班主任经历在面对中专生成长中呈现的心理健康、情感思想等教育考验时的应对思路方法、事后的反思,以求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水平。  关键词:中专生;心理;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69-01    在中等专业学校任教多年的经历,让我对本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了相当多的接触和一定的了解。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