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课探究实验定位问题的讨论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阻定律的授课目的:要求学生通过教师运用相关仪器装置的演示和讲述,理解电阻是描述导体的性质,而电阻率描述的则是导体材料的性质,同时也知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电阻率的材料的应用以及了解超导现象。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中电阻定律的编排确实是无违初衷。为了让学生能容易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教材编置了两个探究实验:1.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2. 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两个探究以第一个为主要,它得出的数据正确并准确时,定律的架构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搭建并确立起来;再通过探究实验2的测量比较得出表达式中的比例常数,从而导出电阻定律及表达式。
  由于配课实验欠缺科学性,误导了任课教师,致使新课材使用以来,该节课时上课的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应为:探究实验1的定位欠缺科学依据,也就是说单纯用电压表不可能直测导体电阻;用比较的方法也不可能比出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因此,课堂上想用配课实验提供的装置,按照实验的定位完成电阻与影响其因素的定量关系是不可能的;只能用直测电压比较量值来引导学生从定性方面认识和掌握导体电阻与长度及截面的比例关系。或者,从另一角度来看,能按示图装置多个电阻线串联的大规模装置,设定按欧姆定律定量解释——整个串联外电路的电流强度相等,由于电源的不稳定性等系统原因,也不可能得到电阻与影响其因素的定量关系。再者,按《教师用书》中提供的方案,让学生参与,达到探究的目标,由于仪表内阻的因素及其他人为的原因,也不能实现定量分析(以下是相关实验过程及实测数值)。
  实验(1),按下图,以电阻定律演示器(T2359),演示电表(T0401)1台,低压电源(T1201或1201-1)1台,滑动变阻器(T2354-1.50Ω,1A)一个,连接电路(说明: A、B、C为同规格的镍铬丝,D为同规格的铁丝),完成演示实验。
  
  (3)作图
  
  方法:
  1. 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镍铬丝),始终保持电压为2伏不变,改变长度,测得:
  
  2. 跟截面面积的关系。
  用连接片把镍铬丝并联起来接入电路,长为1m,截面面积为原来的两倍,保持电压2伏不变。
  测得:
  
  明确立论:长度及截面面积均相同的金属导体,因材料不同,其电阻也不相同。
   至此,金属导体电阻定律的概貌已在上表明确呈现,教师只须引导学生留意比较量值并总结,用文字表述出来,加以肯定就成了。
   探究实验的选定,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且直测低值电阻阻值除了专用仪表之外,就只能用惠斯通电桥或开耳芬双电桥;实验室测电阻(高中阶段)采用伏安法测量也应该无可厚非。况且,该课时是在初中电学知识基础上来量化电阻定律,采用间接测量法测量既可以巩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的应用,又能真正定量导出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这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努力去辨识、品悟、理解、想象、体验师生们的心灵轨迹:在师生交往时他们的心有没有靠得更近,给彼此更多的体谅、温暖与感动?在教学进程中,有没有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的“心动”?……我们要观其形,而明其心。  观教师的心。观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精神、课堂理解力与判断力、创造力。重在询问:教师是否具有一颗拥抱着柔情与善意的心?是否有一颗明敏善感、体贴入微的细心?是否具有一颗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当我走进课堂时,当我打开一篇课文时,当我面对着几十个学生准备上课时,我的学生在哪里?坐在台下的他们会将自己的心思在这里集中吗?  是的,我肯定将此时此地,此篇课文作为我的起点;可是我的学生呢?他们会认同这样的起点吗?他们会与我在同一个起点上吗?  一个问题就这样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导语”呼唤学生来参与这一次文本的解读呢?  失败的教学,往往
课堂教学,因其为双边活动,故思维活动呈现出双向的性质。教师的思维指向和学生的思维指向如果能重合,就会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的思维指向和学生的思维指向产生偏差,对这种情况如果缺乏足够的导控意识和恰当的导控方法,就可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思维导控,一般以纠偏为基本方式,但是,纠偏并非导控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偏差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教师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物的地下室建设逐渐增加,在建筑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
期刊
每领到一本新教材,许多语文教师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文言文开始教起,理由是文言文好教。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看,文言文确实好教,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一篇课文翻译完,再做几道相关的习题,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便算了事。效果如何呢?老师讲得干瘪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看到文言文就害怕,更无学习兴趣可言,阅读能力也可想而知。学生若无兴趣也无能力去读古代的文学著作,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又怎能提高呢?看
摘要:公路桥涵混凝土由于设计,施工等种种原因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每一条裂缝的产生均是有原因的,为此通过查找裂缝产生的原因,来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预防裂缝的出现。文章就根据公路桥涵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的种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桥涵;混凝土 ;裂缝种类   Abstract: the concrete highway bridge design, construction of a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体现了个体的生活体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作文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角度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在观察中表现个性    “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这说明作文创作的动机、泉源来自于观察。作文正是作者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在参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观察生活,
作业,是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的一个窗口。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我们的学生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逐渐消减了学习的热情。新的形势,新的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开展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  1. 愉快的绘画式作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在公司理财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我国学术界对股利分配的研究主要理论有代理理论、信号理论,以及大小股东冲突理论。研究方法主要以多元回归法(针对代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