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遇见真善美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goalu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沙河二小建于1987年,现实行一校两址集团化办学。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沙河二小以至诚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全力实施至诚教育,努力实现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思想引领,科学构建至诚教育办学目标
  通过梳理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将“至诚”(其内涵为至真、至善、至美)确立为学校的核心精神,实施至诚教育。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留恋、百姓满意的高品质省域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沙河二小将培养目标确立为:至真至善至美,胸怀祖国、至诚天下的新时代好少年。其中,至诚好少年的核心素养为“至真、至善、至美”,具体抓手为“九个一”,即一个好身体、一生好习惯、一行好仪表、一种好担当、一些好才艺、一份好学业、一笔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
  科研强师,培养更具胜任力的教师团队
  一是分类施策,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与发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抓住关键期,创设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提供关键性书籍,为其发展装上关键性引擎;对骨干教师的培养,重在突破高原期,实现专业提升;对卓越教师的培养,重在搭建平台,实现二次飞跃。
  二是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实现学科团队整体优化。通过开展首席教师评选、设立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开展优秀学科组评选奖励,将个人绩效与团队发展水平捆绑考核,激发和点燃团队的研训活力,让各学科团队在实践中整体成长。
  三是强化集体备课,实现教师学科专业有效提升。通过申报包头市“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构建备课质量保障体系的行动研究”,构建各学科规范集备流程,开展每周集体备课“至诚三研”(研课标、研教材、研建议),在精准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求实效,在集体研课中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升。
  四是实施班主任职级制,组织班主任名师工作坊,定期选派优秀班主任赴先进地区充电提升,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微班会评比,不断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五是搭建草根探究式研究平台,营造从领导到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草根研究氛围,形成了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的科研式文化。
  着眼未来,强化课程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一是强化学科育人,形成全面育人的至诚课程体系。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内在的、独特的育人功能,确保各学科蕴含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身上,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例如,强化语文课程立体化建设,通过开展“向世界讲中国故事”家国情怀主题课程,利用包头大剧院的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舞台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强化活动育人,实施体验式德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段开设不同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润德修身,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例如,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启程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其中,小农庄课程旨在让孩子感受生命成长,体验劳动的快乐。另外,学校还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研发了《沙河二小至诚习惯培养体系》,并建立了以赏识理念为主体的星级评价体系,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肯定、鼓励,让每一个孩子在赏识中幸福成长。
  至真至善至美的沙河二小,在全力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时代,为建设学生喜欢、百姓满意的高质量特色化自治区品牌学校而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包頭市文明校园、包头市德育工作优秀学校、包头市首批办学质量优质学校等荣誉。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沙河二小)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热门网站“虎扑”有一个爆照打分区,很多男性用户将女友照片上传,任人评说。网站用词极尽刻薄:“3—4分是普通女生,普通脸型、一般身材、五官一无是处,让人过目即忘。”在“看脸”的时代,男孩子也逃不过身体消费,人们同样用“花美男”“小鲜肉”之类的词语大肆品评他们。在这种单一、逼仄的审美观念下,人们为了追逐“标准之美”疲于奔命。只有让“美”重新回归“美”,才能使人获得解放,而改变的力量就蕴藏在尚未成熟的青
教育研究要重视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是人类社会一项系统的探究活动,包含着研究者、问题、方法、经费,研究成果的评价、应用,以及教育研究政策与制度等。其中,研究方法体现了研究者的素养,直接影响研究问题的解决,对研究经费的使用效能也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因而,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对教育研究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影响。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从西方近现代科学发展中可清楚地看出来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三代同住、年轻父母赡养老人、老人协助年轻父母照顾孩子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类家庭中,“新型隔代教育”应运而生。有别于传统的隔代教育,“新型隔代教育”是指年轻父母不再完全将孩子交由老人撫养,而是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养育活动中,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下班之后。  关于“新型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一直存在很多争论。一方面,老人帮忙分担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