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在巨头阴影下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P2814821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上而下,产品变“重”
  《微信》的巨大成功,让很多初创团队都在做着“超级APP”的美梦。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被大家所公认为的“超级APP”的数量然屈指可数,要成为“超级APP”难于登天。相对于“超级APP”,其实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形态和承载能力。
  在三巨头瓜分中国移动互联网之时,小米发现了智能手机这个缺口,明确了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当中的中心地位。然后通过“极致”、“口碑”和“快”这七字诀,迅速积累和沉淀了大量用户。近一两年间,小米通过智能手机较强的用户承载能力,已经开始进行用户资源变现—一个又一个围绕小米手机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出现。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之为“豹变”。小米手机成为了平台,成为了所谓的“超级APP”。
  相反的例子,则是手机浏览器。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观点认为手机浏览器将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入口。但事实证明,现阶段它还不具备太强的承载能力,围绕它也难以找到足够多的用户使用场景。就连炒了多年的HTML5,至今也还处于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
  如今智能手机的风口已过,下一个小米已经很难产生,UC等多款手机浏览器也已尽归巨头所有。事实上,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只做纯互联网产品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小,新机会来自那些与传统产业结合点。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是连接的生意,而落地将是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前,一篇名为《大众点评:三大巨头都啃不下的骨头,活在非舒适区》的文章就曾表示,大众点评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和地位,与其前期将重心放在干“脏活累活”上分不开。所谓的脏活累活,就是巨头们不愿意干,其中一些创业者干不成的线下渠道积累。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交界处,做一些类似于大众点评都看不上的“重活”,积攒线下资源。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平台和话语权,待有一定体量之后,再考虑自己平台的承载能力。
  借巨头和资本之力
  “腾讯也做了这个项目,你怎么办”这是前两年投资人最爱扔给创业团队的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然而,如今这个问题又有了升级版—“腾讯、百度或者阿里巴巴收购(投资)了你的对手怎么办”。
  问题内容的转变,其背后的实质是,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巨头自己已经很难全盘掌握。他们开始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入侵到各个细分领域。对于新生的垂直领域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机会。“借力”成为了很多初创公司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关键词。
  几年前的京东,还支持支付宝付款。使用主要竞争对手的支付体系,现在想想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对于那时还算是初创企业的京东来说,使用已经具备广大用户基础的支付宝,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在那时,阿里巴巴也不会将初出茅庐的京东当成是巨大的威胁。借助成熟的支付方式和价格优势,京东很快完成了原使用户的积累。而在2011年,体量渐长的京东,才放弃了与支付宝的合作。
  不过,更常见的是相互借力。类似的合作已经有很多了,比如腾讯投资大众点评、阿里巴巴入股魅族等。如果你有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在几乎所有垂直领域的巨头都已经从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当中选定了靠山。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便是打车APP。两款打车APP抓住腾讯和阿里巴巴互掐的契机,获得了双方的大量补贴。更妙赞的是,逐渐长大了的滴滴和快的竟然还合并了,独留腾讯和阿里巴巴错愕在风中。
  除了互联网巨头,资本也是一股重要力量。一些开发者贪恋资本,也有开发者排斥资本的进入。前者成了“炒一波就死”,或者充满理想主义企业却最终在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中沉沦和迷失。当年排斥资本力量(包括雷军的投资意向)的魅族,如今已被后来者小米甩开了好多个身位。用产品未来的预期,换取现阶段产品发展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是明智的。
  顺势而为,做最酷的
  如今,移动互联网圈儿内有一句话很流行:“将来打败《微信》的,肯定不会是下一个《微信》。”随着移动互联网边界逐步放大,巨头林立的市场中空白区域并非越来越少,反倒是越来越多。巨头不可能直接掌控市场的每一个领域,这些都成了后续创业者的机会。
  比如,现如今智能设备被公认为是下一个重要的爆发点,消费者对于全新的使用场景和交互方式有着巨大的期待值。如果能够顺应这个潮流,满足这个期待,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机会从行业新星成长为一代巨头。当年在PC互联网大局已定的时代,苹果正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新爆发点,推出了够酷的下一代智能手机产品,才有如今的辉煌。
  试想,如果能够给予智能手表的特殊使用场景和交互方式,开发出一款颠覆现有形态的产品。只要它足够酷,就有望成为下一个《微信》。由于智能手表平台本身目前还比较羸弱(无论是性能还是用户群),相关代表性APP还并未出现—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不过在汽车领域,这样的厂商已然出现,那就是Tesla。
  纯电动 大屏触控 实时联网,Tesla满足了很多用户对于现代汽车的大部分期待。尽管并未在盈利方面有多少建树,但是主流的观点都认为Tesla已经成为了汽车领域的苹果。其颠覆式的产品形式,将引领起汽车领域的一个新潮流。
  事实上,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而言,除了智能手表之外,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医疗和在线教育等,都是一块块难啃的骨头。要是一旦有创业者能够从中探寻出颠覆性的产品或模式,那都将有机会成为巨头。
其他文献
付费问答市场迎来巨头  去年年中,分答和值乎等产品,在国内掀起了一阵付费问答的小高潮。然而,随后分答迎来了“停机升级”,而值乎的热度也逐渐散去。谁曾想,在付费问答还未出现复苏迹象之时,已经有巨头进场。去年年底,微博开始公测微博问答产品,正式涉足付费问答服务。  在具体的玩法上,微博与分答和值乎等其实大同小异。用户可以付费向大V提问,其他用户则可以付费1元人民币参与围观。大V可以自行设置问题的价格,
显然,雷蛇不是这样想的。愿意戴智能手环的,还有这么一拔人—他们工作体面,收入稳定,注重生活品质并关心健康。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国内品牌走屌丝路线,国外品牌渠道不畅,而雷蛇Nabu X智能腕带完全能满足这块市场需求。  做工优秀的雷蛇Nabu X智能腕带  Nabu X智能腕带的外包装采用了硬质透明塑料包装,包装上采用镭射技术印有产品型号以及品牌Logo,喜欢雷蛇品牌的游戏迷们会有一种莫名亲近感
相对于2013年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时鸣锣放炮式的热闹,7月初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则要显得低调不少。这三年,应用分发渠道的角逐基本尘埃落定,起了个大早的豌豆荚在和巨头的对位当中逐渐失去了起初的位置。  阿里巴巴接盘豌豆荚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2016年7月5日,豌豆荚证实了收购传闻。这距第一次传出阿里巴巴将要收购豌豆荚的消息,已经过去了三年时
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被描绘得前景无限,另一方面,安全厂商们认为用户被搜集的数据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安全厂商正逐渐被用户抛弃,被手机厂商嫌弃。  更为复杂的安全形势  移动互联网不仅在网络技术领域促成了巨大变化,还造就了人们日益为之痴迷的生活方式。  从功能来看,智能手机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已高度关联。而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手机还将会关联更多的银行账号和交易过程。
互联网 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传统行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产品都被冠以“智能”的名号,其中尤以智能家居行业被炒得最为火热。而就在前段时间,一款智能门锁产品在淘宝众筹上以1 300万元人民币的成绩完美收官—它的名字叫做曼申iLock A2。  做工精巧,质感十足  打开包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曼申iLock A2的锁芯,银色的外观略带一丝磨砂感,整体看起来有点像一个两头大小不一的哑铃,拿在手里质感十足。曼申
在UP2016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腾讯公开了新业务模块“智能硬件”,并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儿童智能娱乐产品—《梦想召唤王》。这款《梦想召唤王》是一款硬件结合软件的电子游戏玩具,用户将玩具放置在特定的设备上,设备会通过NFC和蓝牙技术将玩具的角色信息连接到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中的游戏中,如此用户就能控制这个角色进行游戏了。  关于儿童在手游中疯狂消费的新闻层出不穷,不少家长也不赞成儿童消费手游,而
当小编看到《葫芦兄弟(美影厂正版)》这款手游的时候,下意识就被它毫不掩饰的命名方式给唬到了。一直以来,“葫芦娃”题材的手游都比较“辣眼”,那么这回正版来了,起码得有点儿水平了吧?  经过一番考究,小编发现这款手游的开发商挂的并不是“美影厂”的名号,而是挂在一个私人开发者名下的。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许多没什么底气的产品(为了避免被玩家挤兑得影响名声),大多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上线。  但再一细看,在A
在2016年的ChinaJoy为期4天的游戏展中,盛大游戏的展台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本届ChinaJoy最大的展台,同时也作为盛大游戏最后一届的参展,盛大游戏为玩家带来了多款端游、手游以及50多位ShowGirl的倾情表演。  告别ChinaJoy,一场“蓄谋已久”的离别  7月27日晚,陈天桥胞弟陈大年发布了一条满是感伤的消息:“十多年前,ChinaJoy新开,我们制定了盛大游戏布展几大策略,比如
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最近消息不断,最受关注的当属其斥资316亿美元收购了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众所周知,软银将ARM视为其loT(物联网)战略的最重要拼图。然而此番天价收购到底值不值,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筹钱也要买买买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是软银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次投资。2000年,软银投资了阿里巴巴2亿美元,而最终收获了750亿美元的回报。然而谁曾想,软银却在今年6月份表示,将阿里
随着垂直领域创业的兴起,一大批专注这些领域的电商也开始崭露头角。其中就有这样一家,它从一个淘宝小店开始,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国内第一进口母婴用品特卖电商平台,它叫蜜芽,创始人叫刘楠。  全职妈妈开起淘宝店  刘楠,80年代生人,父母均是大学教授,良好的家庭教育让这个女孩从小就品学兼优,2002年,刘楠以陕西省高考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院。6年的大学生活,刘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