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土家族女孩张鑫格,艺校毕业后曾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当歌手,做过时装模特,开过奇石店。后因婚姻受挫,她带着一颗伤痛的心回到鄂西南土家山寨养猪,用智慧和辛劳,推开了财富之门,成功创业,年收入百万。2012年10月18日,央视七套《三农致富经》栏目,以《张鑫格:荒山上来了知猪侠》为题,报道了她扎根荒山卧薪尝胆养猪致富的事迹。
艰难创业尝尽人间甘苦
张鑫格1983年10月出生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保险公司职员。鑫格从小酷爱艺术。2000年9月,湖北荆州艺术学院毕业时,鑫格联袂5个女学友组建了女子乐队。广州、厦门、上海、杭州等地都留下了她们曼妙的舞影。到2003年秋,一同出道的4个姐妹,都找到理想的归宿而离开了乐队,只有鑫格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她背着一把吉他,奔波在上海和杭州两大城市之间,到夜总会、酒吧当跑场歌手。因有一米七八的身高和姣好的容貌,鑫格还做时装模特。
2006年5月,张鑫格与一位小伙子喜结连理,不想两年后婚姻亮起红灯。
婚姻受挫,鑫格对未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女人没有自己可以立足的事业,婚姻仍会重蹈覆辙。必须打拼出自己的事业!于是她作出了一个惊世决定:回乡创业——养猪。
张鑫格首先花4000元将长阳县海拔千余米的鸡公山上的一所废弃校舍租赁下来做猪场。
2008年9月,张鑫格来到长阳金子山种猪场拜场长田玉娇为师,学习饲养技术。师傅交给张鑫格一把扫帚和一个拖把,安排的第一课是清扫一栋猪舍的几十个猪圈。
她每天将猪圈清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帮工友们做饭、拖地。利用这些机会,张鑫格还向工友们学到了不少养猪的知识。
师傅很赏识她,手把手地教她学技术。从牲猪的食、养、管理到治病、接产,只要养猪用得着的,师傅都毫无保留地教她。张鑫格眼观心记手操作,学得非常刻苦认真。
2009年6月,张鑫格结束了学艺,从师傅的猪场里购进了10头母猪,开始全力经营自己的猪场。由于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山上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省钱,张鑫格每天照料好母猪后,自己动手在场子里挖水池 。从赤日炎炎到瑞雪飘飘,历时半年,挖出了4个大水池。
除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伴随张鑫格的还有难熬的孤寂。张鑫格的爸妈是2012年秋退休后才上山陪伴她的,此前三年多,张鑫格独居猪场。山上人烟稀少,听不见鸡鸣狗吠,夜晚黑漆漆的,孤身一个女孩子,除了寂寞,还有恐惧感时时向她袭来……但在打拼事业中,张鑫格也体会到从未有过的乐趣,百灵鸟一般美妙的歌声总在猪场萦回……
打拼两度春秋掘获第一桶金
为了实现梦想,张鑫格费尽了心血。
2009年7月,母猪的预产期,张鑫格日夜守在猪圈里。时而俯下身子给母猪助产,时而嘴对嘴为奄奄一息的小猪做人工呼吸。
后来母猪发展多了,下起小猪仔来有时达五六百个。为了好好料理这些小猪宝宝,张鑫格就在猪圈上面用几块木板支个铺,彻夜睡在上面,一有情况立即处理。
尽管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命运并没有垂青张鑫格!
2010年夏,张鑫格满怀希望地将100头商品猪出栏了。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卖猪不仅没有获得期望的收入,还一下子让她陷入了困境。由于天气炎热,当时猪价低迷,张鑫格卖猪不赚反赔。之前手中的8万元钱早已花光,父母抵押房产贷款20万元,因扩建场房和猪圈、采购饲料等开销也所剩无几。此时,张鑫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坚持养下去,购饲料无经费,猪场无法运转;如果放弃,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亲友们都一个劲儿地劝张鑫格早点脱身,另谋职业。父母也不忍心再让女儿吃苦受累,背着她偷偷联系了肯接手的买家。但张鑫格说什么也不肯卖掉猪场,坚持要再搏一把!
2010年整个市场猪价持续走低,张鑫格的猪场面临再度亏损。在那极度困惑的日子里,张鑫格凝视山下灯火璀璨的县城蹙眉沉思。她突然想起,鄂西山区有吃腊肉的习惯,而且许多外地人也爱上了香喷喷的土家腊肉。张鑫格敏锐地发现腊肉里面有商机。恰在此时,她遇到了在县城开连锁饭店的李老板上山收购土猪腊肉。原来,他把市场购的腊肉做出来销售,因肉质太肥腻顾客并不青睐。
为适应市场需要, 张鑫格果断地决定:改良品种,杂交出肉质肥瘦相宜的猪。
她找到退休的高级畜牧师向隆寿,请他一起研究发展新品种猪。向隆寿很偑服这个80后小姑娘的胆量和勇气,更佩服她的事业心!见张鑫格求上门来,当即满口应承,并随即赶到鸡公山进行种猪交配试验。经过反复试验,“内四元”的杂交猪种获得成功。这种猪肉质细嫩,肥瘦相间,不仅生猪好销售,制作出的土家腊肉,市场销售后叫好声一片!
千辛万苦终于换来收获的喜悦。 2011年,张鑫格出栏改良品种牲猪1200头,销售额170多万元,还清所有欠款后,还有不菲的存款;2012年又出栏980头,销售额140多万元,出售腊肉1.5万斤,创收40万元,年收入再过百万!
致富不忘带动一方乡邻
2011年 8月15日,“鑫格生态牲猪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吸纳鸡公山周边120多户村民为社员。在张鑫格的带动下,社员们家家户户着手发猪财。过去,山上村民多喂养一两头猪自己食用,现在纷纷养殖“内四元”新品种猪,户养100头左右的达10多户。每当村民们上门学习取经,张鑫格都热情接待,主动为他们传授技术,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配种,提供优惠的种猪、饲料、药品。如今,“内四元”新品种猪熏制的腊内很受消费者欢迎,村里每年销售腊肉过万斤,为村民增收30余万元。村民向家荣核算了一下:一头200多斤重的猪卖腊肉比原先只卖生猪多赚500元左右。
央视报道张鑫格荒山养猪致富的事迹后,引来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名年轻人上山拜师学艺。张鑫格专门设了教室,编写了教材,将猪的饲养、防病等全过程,无保留地讲解传授,还将学员们带到猪舍进行现场示范。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满怀收获和希望走下鸡公山,纷纷开始了养猪创业。
谈及未来——已被评为“感动长阳十大新闻人物”“长阳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张鑫格充满信心地说:计划再在山下建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肉猪场,同时建造炕房等加工设施,对鲜猪肉进行火腿和腊肉等深加工,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艰难创业尝尽人间甘苦
张鑫格1983年10月出生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保险公司职员。鑫格从小酷爱艺术。2000年9月,湖北荆州艺术学院毕业时,鑫格联袂5个女学友组建了女子乐队。广州、厦门、上海、杭州等地都留下了她们曼妙的舞影。到2003年秋,一同出道的4个姐妹,都找到理想的归宿而离开了乐队,只有鑫格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她背着一把吉他,奔波在上海和杭州两大城市之间,到夜总会、酒吧当跑场歌手。因有一米七八的身高和姣好的容貌,鑫格还做时装模特。
2006年5月,张鑫格与一位小伙子喜结连理,不想两年后婚姻亮起红灯。
婚姻受挫,鑫格对未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女人没有自己可以立足的事业,婚姻仍会重蹈覆辙。必须打拼出自己的事业!于是她作出了一个惊世决定:回乡创业——养猪。
张鑫格首先花4000元将长阳县海拔千余米的鸡公山上的一所废弃校舍租赁下来做猪场。
2008年9月,张鑫格来到长阳金子山种猪场拜场长田玉娇为师,学习饲养技术。师傅交给张鑫格一把扫帚和一个拖把,安排的第一课是清扫一栋猪舍的几十个猪圈。
她每天将猪圈清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帮工友们做饭、拖地。利用这些机会,张鑫格还向工友们学到了不少养猪的知识。
师傅很赏识她,手把手地教她学技术。从牲猪的食、养、管理到治病、接产,只要养猪用得着的,师傅都毫无保留地教她。张鑫格眼观心记手操作,学得非常刻苦认真。
2009年6月,张鑫格结束了学艺,从师傅的猪场里购进了10头母猪,开始全力经营自己的猪场。由于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山上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省钱,张鑫格每天照料好母猪后,自己动手在场子里挖水池 。从赤日炎炎到瑞雪飘飘,历时半年,挖出了4个大水池。
除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伴随张鑫格的还有难熬的孤寂。张鑫格的爸妈是2012年秋退休后才上山陪伴她的,此前三年多,张鑫格独居猪场。山上人烟稀少,听不见鸡鸣狗吠,夜晚黑漆漆的,孤身一个女孩子,除了寂寞,还有恐惧感时时向她袭来……但在打拼事业中,张鑫格也体会到从未有过的乐趣,百灵鸟一般美妙的歌声总在猪场萦回……
打拼两度春秋掘获第一桶金
为了实现梦想,张鑫格费尽了心血。
2009年7月,母猪的预产期,张鑫格日夜守在猪圈里。时而俯下身子给母猪助产,时而嘴对嘴为奄奄一息的小猪做人工呼吸。
后来母猪发展多了,下起小猪仔来有时达五六百个。为了好好料理这些小猪宝宝,张鑫格就在猪圈上面用几块木板支个铺,彻夜睡在上面,一有情况立即处理。
尽管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命运并没有垂青张鑫格!
2010年夏,张鑫格满怀希望地将100头商品猪出栏了。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卖猪不仅没有获得期望的收入,还一下子让她陷入了困境。由于天气炎热,当时猪价低迷,张鑫格卖猪不赚反赔。之前手中的8万元钱早已花光,父母抵押房产贷款20万元,因扩建场房和猪圈、采购饲料等开销也所剩无几。此时,张鑫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坚持养下去,购饲料无经费,猪场无法运转;如果放弃,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亲友们都一个劲儿地劝张鑫格早点脱身,另谋职业。父母也不忍心再让女儿吃苦受累,背着她偷偷联系了肯接手的买家。但张鑫格说什么也不肯卖掉猪场,坚持要再搏一把!
2010年整个市场猪价持续走低,张鑫格的猪场面临再度亏损。在那极度困惑的日子里,张鑫格凝视山下灯火璀璨的县城蹙眉沉思。她突然想起,鄂西山区有吃腊肉的习惯,而且许多外地人也爱上了香喷喷的土家腊肉。张鑫格敏锐地发现腊肉里面有商机。恰在此时,她遇到了在县城开连锁饭店的李老板上山收购土猪腊肉。原来,他把市场购的腊肉做出来销售,因肉质太肥腻顾客并不青睐。
为适应市场需要, 张鑫格果断地决定:改良品种,杂交出肉质肥瘦相宜的猪。
她找到退休的高级畜牧师向隆寿,请他一起研究发展新品种猪。向隆寿很偑服这个80后小姑娘的胆量和勇气,更佩服她的事业心!见张鑫格求上门来,当即满口应承,并随即赶到鸡公山进行种猪交配试验。经过反复试验,“内四元”的杂交猪种获得成功。这种猪肉质细嫩,肥瘦相间,不仅生猪好销售,制作出的土家腊肉,市场销售后叫好声一片!
千辛万苦终于换来收获的喜悦。 2011年,张鑫格出栏改良品种牲猪1200头,销售额170多万元,还清所有欠款后,还有不菲的存款;2012年又出栏980头,销售额140多万元,出售腊肉1.5万斤,创收40万元,年收入再过百万!
致富不忘带动一方乡邻
2011年 8月15日,“鑫格生态牲猪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吸纳鸡公山周边120多户村民为社员。在张鑫格的带动下,社员们家家户户着手发猪财。过去,山上村民多喂养一两头猪自己食用,现在纷纷养殖“内四元”新品种猪,户养100头左右的达10多户。每当村民们上门学习取经,张鑫格都热情接待,主动为他们传授技术,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配种,提供优惠的种猪、饲料、药品。如今,“内四元”新品种猪熏制的腊内很受消费者欢迎,村里每年销售腊肉过万斤,为村民增收30余万元。村民向家荣核算了一下:一头200多斤重的猪卖腊肉比原先只卖生猪多赚500元左右。
央视报道张鑫格荒山养猪致富的事迹后,引来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名年轻人上山拜师学艺。张鑫格专门设了教室,编写了教材,将猪的饲养、防病等全过程,无保留地讲解传授,还将学员们带到猪舍进行现场示范。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满怀收获和希望走下鸡公山,纷纷开始了养猪创业。
谈及未来——已被评为“感动长阳十大新闻人物”“长阳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张鑫格充满信心地说:计划再在山下建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肉猪场,同时建造炕房等加工设施,对鲜猪肉进行火腿和腊肉等深加工,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