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任正非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正非女儿孟晚舟的亮相给人们带来的震惊,远不及华为125亿年终奖来得大,而正当人们纷纷议论华为大手笔奖金的时候,华为已经开始全力以赴应对美国“337调查”。
  与国内其他企业不同,华为从成立伊始,它的竞争对手就都是世界500强的百年企业。“337调查”几乎印证了此前任正非的担忧,“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强大,我们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学会保护自己,慢慢壮大自己。”
  许多华为的关注者,看不懂任正非的逻辑:有人说他是毛泽东的崇拜者,其实他更爱现代管理学;有人说他简朴,他却会为买一束花开车去连卡佛。在这些让人似懂非懂的“任正非逻辑”之中,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1987年华为成立至今,任正非一直带领华为以一种苦行僧般的工作状态发展着,从华为早期以厂为家的“床垫文化”,到曾引起诸多质疑的“奋斗者协议”,任正非和华为可以获得最“居安思危的企业家和企业奖”了。
  充满矛盾的奋斗者状态
  在坊间有关华为和任正非的那些传闻中,流传最广的恐怕是来自深圳出租车司机的描述——“任正非娶了官二代太太,有很深的政府背景,要不然华为能这么牛吗?”最耸人听闻的描述则是思科经过“缜密调查”后做出的判断——“华为与解放军有密切联系、得到中国政府的财力支持”。
  任正非本人从未对这些传闻进行过驳斥,甚至要求华为员工也不要与外界辩论。这些传闻之所以会传播甚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闻的制造者和受众们更愿意相信,想要成功,一定要有资源、有背景,进而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华为的议论者们会希望“不是我不够好,也不是我不够努力,而是任正非有这样那样的背景,他才会如何如何”。
  对于任正非这个人,想要做出近乎准确的描述太过困难:一边是华为员工持股计划中,任正非大公无私地持有少量股票,一边是元老孙亚芳离开后,任正非的儿子改了姓名回到华为;一边是任正非厚爱李一男,送别李一男创业,一边又见任正非用商业手段快、准、狠地击溃李一男的港湾公司;一边是华为和任正非以神秘低调著称,一边是任正非要求华为高管们每年一定要接受一次媒体的采访,并且计入绩效考核。
  即使是接触过任正非的人,也会有一种矛盾的困惑,据2013年最新数据统计,华为已经坐上了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第三把交椅(第一位是三星,第二位是苹果),但是它的掌门人任正非“看起来好像是公司看大门的或者是快要退休的普通职员,充其量是简朴的老工程师”。华为的基层员工对于任正非的印象则是:“像个老工人,稀松平常的打扮,永远挽到胳膊一半以上的袖口,偶尔系上一回领带,常常还是歪的。”
  任正非和华为此前一直以一个模糊的或者说是平凡的形象示人——这太不科学了。各种MBA教程中,都会强调对于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来说,没有清晰明确的品牌形象,是致命的缺陷。
  对于媒体的态度,任正非主张“守拙”,不要过分招摇。早在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就要颁奖给任正非,但是需要其本人亲自领奖,任正非知道后专门派了一位华为高层去央视公关,坚决要求把自己撤下来。
  直到2010年,孙亚芳离职传言引人议论后,任正非才开始反思自己与媒体的关系,他坦言:“我可以做鸵鸟,但是公司不能。华为以前的宣传策略和自己的个人心理障碍不无关系,但是公司不能这样,如果不区分开来,公司宣传永远定位在一个不正确的位置上,就把公司耽误了。”
  2011年,华为开始由被动报道转为主动出击,除任正非之外的集团高管集体在新浪开通微博,开始坦率地回答网友的问题,还会主动加入到一些热门的商业话题的争论中去。同时,华为也开始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事实上在此之前,虽然任正非刻意避免在媒体和公开场合中出现,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话语空间”,他最擅长的是经过思考后抛出一篇文章或者在华为的会议上,做一次公开宣讲,与外界保持“单向沟通”。
  任正非发表过数十篇文章,有对自己和家人亲情故事的讲述,也有对新员工的教导,最多的,还是在华为发展过程中的感受。
  在任正非的公开文章中,都会传达一个内容——华为的勤奋、努力、刻苦以及对危机的警醒。事实上,虽然华为的品牌塑造风格和任正非如出一辙——很少主动明确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但是外界对华为和华为人的理解都是自虐般的奋进。
  华为的员工曾经统计过一个数据:任正非从44岁创业至今,有1/3的时间在飞机上度过,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在华为离任和现任的高管团队中,大多数人患有不同程度与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相关的疾病,如抑郁症、糖尿病和高血压,而任正非本人也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简易房中,与两位合伙人一共投资2万多元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取名“华为”。
  这个44岁的男人,在此前的人生中,经历了14年的部队生涯,期间,由于父亲在“文革”中的敏感身份,在部队中他从未获得过任何荣誉称号,甚至连党员都不是,直到转业之前,才获得了一些荣誉。转业之后的两年,由于他的“臭脾气”,以及对一些商业规则的不熟悉,曾被骗200多万元货款难以追回。
  之后,职业发展并不顺利的任正非开始创业,成立了一个只能在生存线上徘徊的电子公司。任正非成立“华为”的时候,最初是做一家香港程控交换机代理的生意。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为既没有发明交换机,也没有发明光传输,更没有发明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也没有证据显示华为有政府背景,而25年后,华为却要与思科、西门子这些百年老牌企业同台竞争。
  “华为由于无知才走上了通信产业,当初只知道市场大,不知道市场如此规范,也不知道竞争对手如此强大。一走上这条路,就如同上了贼船。”任正非回忆道。2006年,任正非在回顾自己19年的创业史时说:“华为没有背景,也不拥有稀缺资源,更没有什么可依赖的,除了励精图治、自力更生我们还有什么呢?最多再加一个艰苦奋斗来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任正非曾说:“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从最早的华为“床垫文化”,到《华为基本法》,再到“奋斗者协议”,任正非一直在考虑企业存亡的问题。
  1992年,在演示C&C08机的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窗边,言语悲壮地对管理层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1990年,华为开始自主研发第一款产品BH01用户交换机,当时办公条件艰苦,公司资金紧张。当第一批货送出去的时候,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几乎为零。第一款产品问世后,紧接着是第二款、第三款,每款产品的研发都是在一个简易的仓库大厅中完成的,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员工吃住都在这里,“甚至外面是否下雨大家都不清楚。”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93年,华为召开1992年年度总结大会,会上,任正非哽咽着说:“我们终于活下来了。”会后,任正非没有把销售收入用来发奖金,或者简单制订第二年翻倍的销售计划,而是把钱全部投入局用交换机的研发,进军公用电话电信领域。
  任正非曾说:“十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和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在《华为基本法》中,任正非不停地告诉华为员工“冬天来了,我们只能背水一战”。任正非让每个华为人都必须承受市场压力,如果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能给客户解决问题,那华为就只有死路一条。
  “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在讨论《华为基本法》的时候,一位研发副总裁提出异议:“这样绝对要求自己,很容易困住自己的手脚。”大部分参会者也不理解任正非为什么在基本法中说得这么绝对,担心以后会影响华为抓机会发展点。对此,任正非的回答是:“华为就是要抛弃任何幻想、退路,告诉运营商,我们永远是为他们服务的,我们不会跟他们争发展机会。”
  在华为,危机是与高薪激励联系在一起的,华为员工究竟能赚多少钱?招聘应届生待遇比竞争对手高1000元,一般情况下,本科应届生月薪为税前5500元,硕士生月薪为税前7000元,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全员持股模式让华为员工年底都有几乎超过薪水的分红收入,算上各种福利补贴和奖金,在华为工作一两年后,年薪20万元非常正常。
  在任正非给出丰厚待遇的同时,他对华为员工的工作要求也非常高。曾经一段时期,华为员工跳楼事件频发,外界议论这与华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有关。在“奋斗者协议”中,员工签署内容包括“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的奋斗者,自愿放弃所有带薪年休假,自愿进行非指令性加班,自愿放弃产假(陪产假)和婚假”。任正非坦言:“自己也长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一直在依靠医生的帮助。”
  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任正非写道:“华为有了发展规模后,管理转换的压力十分巨大,我不仅照顾不了父母,而且连自己也照顾不了,我的身体也是那一段时间累垮的。我父母这时转去昆明我妹妹处定居,我也因此理解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腐蚀了自己的健康。”
  2012年12月,在一次国际咨询会议上,一位英国顾问请任正非展望未来10年和20年后的华为愿景,任正非对他说:“20年后的华为,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坟墓’。”
  当女儿孟晚舟开始高调亮相台前,华为的企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任正非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天在想的问题仍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华丽王国的暴戾国王
  虽然公众一直质疑华为是不是任正非一个人的王国,也在猜测“后任正非时代”的接班人会不会是任正非的儿子。虽然华为内部的CEO轮岗制度似乎表明任正非对儿子接班的妥协,但还是无法否认,在华为,任正非具有充分的话语权,目前或者说在此之前,华为仍处于任正非王朝。
  在华为内部,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风格,都秉承了任正非个人的行事风格。任正非乐于搞“群众运动”,给员工进行各种“洗脑”,同时又强调军事化管理。“某某整训大会”“某某动员教育会”“某某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经常见到。任正非尤擅群众运动,华为初创期,从《华为基本法》的大学习,到“产品开发反幼稚”大讨论,都是由任正非开始,华为高层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群众运动”。最后一般是以任正非的一篇讲话稿的全体学习和讨论而终止,其中也会有正面人物的宣传和反面人物的警示。每次会议后,任正非都会要求秘书按照录音把自己的发言和讲话一字一句地记录、打印出来,发文让全公司学习。
  华为招聘的新员工第一课都是“华为文化洗脑”,在任正非看来,这是必要的。“华为大部分员工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容易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如果认识不统一,会产生很多错误导向和管理上的矛盾”,在任正非看来,“为了销售额的增长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常的”。
  行伍出身的任正非所具有的臭脾气,让他身边的管理层吃了很多苦头,任正非的火爆脾气在高层管理者中人见人怕,他批评下属的时候毫不留情,直来直去。华为前副总李玉琢说过:“任正非是我见过脾气最暴躁的一位,一天我和任正非一起陪一位电信局长吃饭到晚上9点,我问他是回公司还是回家,任正非说回公司。我们回到公司,看到一些干部正在准备第二天国家领导来视察的汇报提纲,任正非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看了没两行,‘啪’地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然后开始骂起来,后来把鞋脱下来,光着脚,在地上边走边骂,足足骂了半个小时。”
  1998年,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任正非说起,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部队里很难得到晋升,当时华为的宣传部部长朱建萍回答他:“像你这样坏的脾气肯定很难与领导处好关系,华为人之所以可以容忍你的火爆脾气,只是因为你是老板而已。”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1年富豪排行榜中,任正非首次上榜,全球排名第1056位,中国排名第92位,财富估值为11亿美元。这些年来,任正非生活简朴,公开资料中搜索不到他购买私人飞机和游艇的任何记录,甚至在2000年左右,任正非才把自己的二手标致换成了白色宝马,并且坚持不配司机。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外界对任正非的财富猜测——华为一直未上市,华为是任正非的“私人帝国”。   对于华为下一代接班人的猜测,是除了“任正非有多少钱”之外的另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其女儿孟晚舟以华为CFO的身份亮相台前,华为接班人似乎开始明朗化。
  在最近一次华为“董事会自律宣誓宣言”大会上,包括轮值CEO郭平在内,共有13位董事会成员出席,其中,媒体推测任正非家族成员共有3名。事实上,这也是任正非家族与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博弈后的结果。
  2007年,任正非在EMT会议上提议其子任平进入EMT,但是被当时的EMT成员否决,而在此之前,任平已经以孟平的名字先后在华为市场部、采购部等部门工作。任正非提议其子进入EMT失败后,会议上反对此项提议的主管研发工作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但其在后来掌管更多业务的时候,错误频现,最终因患抑郁症而离开华为,个人信息也被删除。
  而在更早时候的华为管理团队中,李一男、郑宝用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人选。1992年加入华为的少年科技天才李一男,一度位居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总裁,工号在1000以内。
  在李一男刚刚进入华为还是实习生的时候,由于错误判断,让华为误购20万美元的设备,当时华为资金非常紧张,20万美元几乎是“大部分资产”。但任正非对此并没有任何一句责怪,“年轻人搞技术开发碰壁是常有的事儿,最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重新来过”。
  曾经李一男与任正非“情同父子”,27岁的李一男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并被认定为任正非的“准接班人”。1996年,李一男接手元老郑宝用的研发大权,但其在之后被传与郑宝用有工作矛盾,只负责一些边缘性工作。后来,30岁的李一男决定自主创业,离开了华为的核心管理团队。
  在华为创业初期就追随任正非左右的郑宝用也是位技术牛人,1989年加入华为,工号曾为0002。在华为初创期,他为华为的技术研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担任华为常务副总裁。2002年,郑宝用因查出患有恶性脑瘤,被送至美国治疗,而郑宝用再回华为之时,已不再是任正非的接班人人选。
  外界曾经一度猜测,李一男、郑宝用和费敏先后由于各种原因从任正非接班人的位置滑落,或许是任正非为其子接班而扫除掉障碍。而任正非女儿孟晚舟担任华为CFO也可能是在为任平接班铺路。但是EMT成员不认可任平接班,任正非能做的只有把更多的任氏家族成员推向董事会。
  类似的情形曾在100年前出现过,老沃森创办IBM后,在任期间就是不把IBM上市,小沃森在30多岁的时候回到IBM工作,从公司销售做起,在公司各个部门轮岗,最后在他40多岁的时候接班老沃森,成功带领IBM上市。
  无论如何,与任正非和华为有过接触的人,大多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任正非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即便他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华为也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即便它现在仍有需要改进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影视圈做什么都很辛苦,尤其是做TVB的演员,两、三个月拍完一部电视剧,更要从早忙到晚,说不辛苦没入能相信。不过,就算再辛苦,如何调整心态才是王道。早前艾派德在TVB电视台门口看到钟嘉欣,当天她一身休闲服饰零化妆,真是艺高人胆大,毫不担心素颜带来的负面影响。她拖着行李箱不紧不慢地步出Taxi,一手拉着拉杆,一手向艾派德挥手,悠闲得像是回家一样。看到钟嘉欣如此从容淡定,看来她经常回TVB工作早已习以
期刊
韩国天团“野兽”组合2PM,跳劲舞、唱快歌、秀美肌,迷死一帮女粉丝。其实比2PM早2个月出道的同门4人组2AM,不输给2PM,个个是高大俊男,而且擅长唱深情慢歌麻晕女Fans。  9月29日即中秋节前夕,2AM4位美男将在香港九展Star Hall开演唱会,最少310元人民币才能进场。据传闻4位成员已经练好广东话兼唱广东歌,一定会令港女粉丝疯狂的。到时港女Fans可以和2AM一起Happy完再去赏
期刊
杨丞琳
期刊
二年前杨谨华与怀秋相差五岁的姊弟恋曝光,却一度因为女方想结婚,双方没共识而分手,但如今复合不到三个月,又因老问题使恋情进入冰冻期。  萧亚轩与柯震东的“亚东恋”正热,而她的好姊妹杨谨华、怀秋的“谨秋恋”却传突然熄火。  萧亚轩与柯震东的“亚东恋”正热,而她的好姊妹杨谨华、怀秋的“谨秋恋”却传突然熄火,据杨谨华的友人说,已35岁的杨谨华一心想早日结婚,但小她5岁的怀秋事业才刚起步,迟迟不给她答复,加
期刊
地球人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女演员李依馨的离奇“走红”经历却颠覆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新闻定律。去年到今年两次被狗咬伤的她因备受质疑而爆红网络,继8月中旬在广州某医院进行胸部修复后,日前亮相合肥某服装公司参加新闻发布会,以六位数的价格成为某羽绒服的形象代言人。  近日,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穿着上红下黑裙的李依馨出现在大家面前,白嫩的胸部赫然在目,已无任何藏獒抓伤的痕迹。在媒体的追问下,
期刊
自从吴尊单飞离开飞轮海团体后,其他成员之间一直矛盾不断,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炎亚纶和汪东城。最近,炎亚纶连续2年接下保养品代言广告,气势明显压过普遍被看好的汪东城。表面上两人看起来一团和气,但私底下却互相争宠。有传,炎亚纶几次拿下汪东城之前代言的化妆品牌,今年汪东城曾主动降价再次争取,仍被厂商拒绝,最主要原因不是价钱问题,而是炎亚纶肯牺牲色相,半裸出镜深得厂家喜欢。艾派德觉得,娱乐圈不仅星女明星们
期刊
两年没有出碟的台湾天后蔡依林,最近终于带着新专辑《MUSE》出来见人。之后蔡依林频频公开自己的新造型,希望可以吸引到粉丝的关注,却没有想到该造型被粉丝狠批是模仿之作。  蔡依林由唱风到形象,一直被人说抄袭日本天后安室奈美惠,想不到首支主打歌《大艺术家》,被网友发现全身金光闪闪的她,原来是照抄五年前美国天后Beyonce的台湾演唱会造型,而另外一款蔡依林戴着一顶200年历史的古董饰物,看起来好气势,
期刊
阿汤哥和凯蒂的离婚刚刚落下帷幕,另一对好莱坞知名明星夫妻超模海蒂,克鲁姆和歌手席尔开始了他们的“离婚战”。各执一词的两人彻底撕破脸,这场离婚闹剧正闹得愈演愈烈。  席尔在某采访中称曾遭海蒂背叛,她曾与保镖马丁·克里斯汀偷情,将婚姻的失败归咎于妻子的不忠。听闻丈夫此番言论,海蒂被激怒,斥责他捏造事实。这位超模为此甚至发表声明:“席尔采取这样的行为,散播谣言来攻击他的孩子的母亲,太叫人失望了!”劝告两
期刊
近日kara成员具荷拉为紧盯男友beast成员龙俊亨,狠掷11亿65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50万元)在清潭洞购买单独住宅,而该新居与龙俊亨的经纪公司相隔只有200米左右。  据悉这对韩国模范偶像情侣相恋已近一年多,期间几次传出分手,而两人由于同为偶像的身份,这段恋情更在圈内不被看好甚至遭到部分粉丝反对。虽具荷拉已见过龙俊亨的父亲,并获其大加赞赏,但关于二人分手的传闻仍未停息过。与其买豪宅紧盯男
期刊
说到“海豚音”,我想大概不必多想便知道谁了吧?没错!在韩国素有“灵魂歌手”之称的JYJ成员金俊秀在歌迷们的热烈期盼下,近期终于来到中国香港了!  金俊秀抵达香港后,在下榻酒店召开了记者会。当天的记者会吸引了150多名记者到场。金俊秀首先开口表示:“因为各种条件上的限制一开始一直在苦恼要不要开展个人活动,但新专辑推出后经过这么多次的巡回记者会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  接着,他又说:“很高兴选择香港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