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SPOC”的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基于“雨课堂+SPOC”进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详细介绍了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双一流”建设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建设“以学生为发展中心”一流的物理化学课程,关键在于突出课程建设三大核心理念,瞄准“两性一度”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流程的重塑、全新考核形式的构建,同时深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培养时代新人.
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新型牛顿环实验仪有别于原有的基于数环法的实验仪,该实验仪从信号机理出发,揭示了牛顿环的Chirp信号本质,创造性地将分数傅里叶变换引入牛顿环实验中,实现对透镜曲率半径等物理参数的高精度测量,为大学物理等厚干涉实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创新性思维.
实验环节对于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微波设备价格高昂,通常采用软件仿真的形式开展相关实验教学.针对微波技术、微波无源器件等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对集合了一系列微波元件的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解决了现有微波仪器设备不足、设计结构封闭、无法达成实验教学成效的问题.所提出的自制微波元件实验教学设备能够在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本设备为微波相关硬件实验的建设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成效的解决方案,在高校微波元件相关的实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变了乡村生活的状态,也带来了乡土小说人物建构、叙事伦理等层面的突破.这些脱贫攻坚题材小说中,人物表现既有时代话语的建构,又富有个体生命的质感.乡土日常的生活图景呈现诗意化和乡愁化.小说沉入乡村生活的内在肌理,在城乡互融的视野中深度开掘乡村精神的现场,体现了叙述话语的多重建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乡村脱贫攻坚题材的创作,由于融入主流话语的迫切与功利,在书写新时代乡村生活巨变中,也表现出一些美学层面的不足.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了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体系进行了验证.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的线上资源、高质量线下教学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扫描电镜的教学一直是高校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教学中存在很多困难.由扫描电镜探测原理出发,设计了几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衬度的形成、探测器及设置条件对图像的影响等,以期提升电镜实验的教学效果.
在光学干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杨氏双缝干涉和光学拍为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其光学实验的仿真.仿真实验结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中的规律,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同时,设计了由GUI界面组成的光学干涉演示平台,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参数可调等优点,为学习光学知识提供有益的支持.
目前国内机器人教育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机会较少,需要提供经济、适用的实验装置来引导学生接触人工智能算法及机器人控制.该智能小车以AT-SAMD21G18A芯片作为核心,利用4个光敏电阻采集光线强度信息,选取人工神经网络作为控制算法,驱动两个直流减速步进电机执行运动指令,实现趋光和避光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涵盖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机器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扩展的硬件支撑.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通过教学活动实施体现课程的“创新性”,通过提高考核要求体现课程的“挑战度”,使疫情期间材料科学基础的云课堂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最终实现学生能够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标.
润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及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接触角则是表征该现象的重要参数,该参数能够反映材料表面的许多信息,其在生产及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制了一种集自动滴液、上位机图像采集分析、接触角信息打印和二维码生成功能于一体的接触角测量仪,该测量仪具有高实用性、低成本、高安全系数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