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中一抹淡淡的洁白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浅析了羽微微的诗。
  关键词洁白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96-01
  
  墓志铭
  这是我的最后简介。我希望更简短一些。洁白的
  大理石碑上,除了名字、性别、时间
  还应该有一句什么?
  如果你没有其他的想法
  我建议就写上:
  她曾深深爱过及被深深爱着。
  其中的“深深”
  不要省略。
  这首诗太简单了,简单得可以在短短十几秒钟读完,简单得近乎全是平静的叙述。可是最后那句“深深”,却足以在人心里徘徊很久很久。
  本来几句很平淡的话,就因为最后这一笔,沉淀下了浓浓的诗韵。
  墓志铭,是死者留给后世最后的纪念。然而在这个纪念碑上,诗人没有选择抒写生前的事业,没有选择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她只要了“爱”,而且是“深深地爱”。可以想见,爱就是诗人在这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而她也有足够的骄傲向所有的人宣布——甚至是在死亡之后——这一生是在如何幸福地爱与被爱。这个叠词“深深”,就像在人的心尖上挠抓了一下,当你闭上眼睛慢慢回忆,关于这个世界的爱与被爱,欢笑,喜悦,泪水,悲伤,那些五彩缤纷的情绪五光十色的感觉,最后给你留下了一道朦朦胧胧的烙印,那就是“深深”。一个选择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深深爱过及被深深爱着”的女子,用这样简洁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留恋,内心该是多么的洁白,又多么的多彩。
  淡淡的洁白,这就是羽微微。
  羽微微的诗有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狂欢。在这个经常被感叹为“去崇高化”的时代,诗歌的风格也越来越接近口语,越来越通俗易懂。读羽微微的诗,很多句子都是波澜不惊的叙述,日常生活化的口语。然而羽微微的灵气就在于,从这样朴实平白的话语中,浓缩出我们这个时代能够产生共鸣的情感。她的句子绝不是一句完整的话硬是用回车键分成几行,而是在充满创造性又引人深思的词句重组中,用再具体不过的话语表现出人内心深处朦胧的情感。她的诗有时就像一阵风过,触动人内心的某根弦,但你却抓不住这股风的模样。如她的《约等于蓝》,在这首诗里,什么是“蓝”?“不可能一开始,就是蓝”指的是什么?作者并没有说透,这正表现着那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迟疑、暧昧的一面,作者对生活中模糊情感的体验,也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安静的期待。还有她的《冷》《我想看见》《人来人往》等,或是表现思念的凄苦,或是表现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感受到的些微的惆怅,这些属于我们内心的细小涟漪,都被她用最简单的话语恰到好处地传达着。有人称她为“口语抒情家”,她的诗正代表着这个时代口语诗歌的潮流。
  羽微微的诗是简洁的,她不喜欢多余的花哨,也不喜欢繁冗的累赘。她的诗干净而干脆,简短而利落,分行和收尾都是恰到好处。读她的诗,不可能有浓墨重彩的盛大,也不可能有富丽堂皇的纤秾,永远是简洁的开场,简洁的收尾,在这点到为止的笔墨中间,却始终流连着一种清淡的韵味。她不说透,也不会呼天唤地地抒情,她只是像一个淡妆的白衣女子,静静地行走在冬日波澜不惊的湖畔。她的情感也是朴素的,原汁原味地来自生活,在心间静静地沉淀,当来到读者眼睛底下的时候,已经化成了淡雅而隽永的一片。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味道,在平淡中潜藏着深意。或许这种艺术的韵味,和我们民族早期的诗歌不谋而合。在《诗经》中,许多篇章也朴素无华,甚至就是当下口语的咏叹,千载以来却依然流传不衰。在那些最平白朴素的篇章里,沉淀着生活亘古以来的滋味。
  羽微微是轻轻的,淡淡的,淡淡的文字,简洁的小诗,然而她也是洁白的,她表现在诗里的情感有着女子特有的细腻和纯洁。没有场面宏大的吟咏,没有旷古绝今的慨叹,她就是一个小女子,她关注的就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小到一片落叶,一朵小花,大的也不过是儿子的一句话,街头哭泣的疯子,以及孤独的人对着镜子喝酒。她的情感始终呈现在最原始最接近生活的位置,她的笔抒写的也正是这个时代最喧嚣的生活,以及在这生活中人们甚至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思。羽微微定是个敏感又细心的女子,即便是一条小波纹也能被她的笔捕捉到;这种放大了般的情感的波纹,必会得到同在这个时代中许许多多孤独的人们的共鸣。如她的《隐喻》,在现代都市中生活的疲惫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都市夜空中甚至都显得晦暗的星星月亮,诗人的心头的慵懒和疲惫,还有仍然留存着的对自然的敏锐感受与想象,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替许许多多的都市人道出了抬头仰望夜空时那些微妙难言的心绪。
  羽微微是一抹淡淡的洁白,她出入于喧嚣的现实与超然的精神情感之间,为人们轻轻打开一扇窥视自己内心的门扉。她自己也说,诗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知道这些诗歌才是我的肉体。/你爱它。我才芬芳。”如果说一首好诗便是说出了许多人郁结于心却无从表达的话语,那么羽微微便是出入于朦胧与具体,理性与感性之间,架起一座穿越的桥梁。读她的诗,总会感到一种隐隐约约的触动,一种心会而难以言传的韵味。
其他文献
摘 要 唐朝是继汉朝之后中国和亲政策实施的又一个高峰期。在唐肃宗时期,和亲政策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浓郁的政治和军事色彩。所以本文以毗伽公主和宁国公主为例,分别从唐肃宗时期的和亲背景、和亲实质以及对和亲理论评价的角度来浅析从而对这一时期和亲政策有一定的理解。  关键词 唐肃宗 和亲 毗伽公主 宁国公主  唐朝是我国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另一个新的高峰时期。从时间跨度上讲,在唐朝289年的时间里,自
期刊
摘 要 “烙饼“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通过例一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教学 数学教学 经验探讨 案例研究  一、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  (一)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中心要秉持“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
期刊
摘 要 《费城故事》诞生于神经喜剧的黄金时代间——1940年,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及多个奖项提名,一度名列1941年好莱坞电影排行榜第四名,派拉蒙公司十大经典影片。作为一部成功喜剧,《费城故事》的拍摄年代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视听语言尊敬好莱坞喜剧类型片拍摄传统,而星光璀璨的巨星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关键词 1940《费城故事》 喜剧 视听语言  一、电影内容、拍摄背景及电影类
期刊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作为一名“文人皇帝”,他的大名应是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但作为一个人,李煜首先应是一国之君,不管他是否乐意,反正他的出生便意味着他将来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及影响,即南唐之国君。当然作为皇帝他是极不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失败的,李煜在位只有短短十五年,在这十几年的帝王岁月中,他只顾自己整日沉缅于风花雪月之中,却毫不顾惜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最终导致了亡国,可以说当时人民
期刊
摘 要 许多作家都曾有“改写”的经历,汪曾祺也不例外,汪曾祺不仅改写自己的作品,而且在他晚年时期,他还改写了一系列聊斋故事。作为一名已经成名的老作家在暮年改写聊斋故事不仅仅是出于玩乐,更是对自身生活,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经历和反思的折射。本文主要探讨聊斋新义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意识。  关键词 改写 聊斋新义 现代意识  一提到汪曾祺,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受戒》、《大淖记事》这样的小说,而汪曾祺的聊斋新
期刊
摘要近年来,矿难事故频频出现在新闻中,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完善对煤炭生产安全的市场规制,首先要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压缩行政权力范围,增加经济调整方式的运用。第二,只有截断监察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利益链,才能从独立超然的位置中树立自己的权威。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察局 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42-01    今日,采矿业已经成为了巨大利润的象
期刊
摘要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制度,经济补偿制度加大了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力度,更好地体现了社会法实质公平的精神理念。  关键词经济补偿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68-01    牵动每一个劳动者心弦、关乎每一个用人单位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2007年6月29日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以145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获得通过,于2008年
期刊
摘要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对规范我国政府采购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法律总有其漏洞和不足,本文是通过一具体案例来分析这些疏漏,进而提出应强调卫生部门和评标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建议,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政府采购 行政复议 公平正义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70-01    我国政府采购法自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我国政府采购行为起到了规范的作
期刊
摘要新闻事件是被放大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从诸多的新闻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闻媒体执业环境的法制状况令人堪忧,其根源之一就在于媒体单位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逐,对社会责任的漠视,而对其执业环境进行法治完善,则必须从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强化新闻媒体所追求的中立性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闻媒体 法治现状 利益与责任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84-01    一、 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要《鲁宾逊·克鲁索》是一部描写个人游历冒险的小说,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对法制得追求与向往,以及对法治的赞美和高扬。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下的人们反抗封建专制统治,渴望民主与法制。  关键词鲁宾逊·克鲁索 法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92-01    近代民主诞生于十七世纪的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随着启蒙思想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主权在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