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表达——初中思辨写作的困境与突破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辨写作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但立意和表达是初中生思辨写作的两大困境。从学生学习心理和言语发展机制出发,提出写作教学应设计读议活动,培养思辨能力,教授言语策略,提升思辨表达,并结合案例给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
其他文献
一、情境导入,质疑导读(屏显课文名称。课文名称下有对应的东巴文字。导入略。)师:课文是一篇游记。一般来说,游记往往采用怎样的写法来写呢?生(杂):按时间顺序来写;按游踪来写;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师:你解说一下,什么叫移步换景?生:就是作者走到哪儿就写哪儿的景物。
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转型,应当转向学生本位、素养本位,课堂上多元要素彼此融通,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合作学习、跨媒介跨学科学习等,实现语文素养的课堂教学落地与提升。实现这一课堂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项目制学习。
以教学自读课《雨的四季》为例,从三个方面研讨如何运用项目化学习推动自读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指出基于真实情境开展语文项目化学习教学自读课,不仅能让自读课的“自”发挥真正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在自主建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真正推动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袁爱国老师提出并实践“境界语文”的教学主张,意在“通过品位高雅、风格鲜明、意味丰厚的教学,提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良知和审美的融合,追求语文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语文学习生活,追求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更大程度的实现”。袁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就实践与演绎了其“境界语文”的教学主张。
《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与母亲彼此感受对方的差别强烈而鲜明,紧扣此开展教学,从“怀念是种痛”和“爱在深秋中”两个维度,抓住情感错位和情感调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思辨,可以在感悟母爱与生命的意义中,培养学生“差别感受性”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