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_l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语文在学生眼中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因为需要背诵,识记的内容偏多,尤其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提起兴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将核心素养合理有效的融入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25-01
  一直以来语文这一学科都深受重视,它不仅是我们国语的前言,更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从小学时期入门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它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就如同一张空白的纸,需要老师帮助引导他们在上面勾勒正确的轨迹。因此语文不仅仅是用来传授母语,更是用来传授知识的。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心,一个人刚开始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在小学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有极大可能会伴随他走完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乃至一生,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极其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熏陶,要做到以身作则。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知识,应对考试的,更重要的是要在小学时期帮助引导学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语文教育在小学时期入门阶段尤为重要。
  二、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这些显得深奥难懂,但教师可以在浅层次上向学生解释核心素养,用一种简单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明白。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知识能力。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整体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审美观念的培养。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是极其重要的[1]。
  三、如何将核心素养有效的渗透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当中
  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基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语言的整体感知渗透到教学当中。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上课文中语言进行整体感知与理解,感知语言节奏,教师可以用词及句子语气等方面进行调整,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课文,用心去读,使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感知句子中所描写的美与情,生成语感,逐渐体会到文字的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学校《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它的词汇简单,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话语来表现出荷叶的美,学生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汉语言的音律节奏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文章重点除了生字词的讲解之外,主要在于教师对于课文诵读的引导,引导学生对语言整体的感知,体会韵律美,陶冶情操,有效的将核心素养渗透到了教学当中。
  2.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同时也要注意考虑到学生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交流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学生生存与发展必备的能力,也是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其社会性也能获得提升[2]。
  例如:在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将这则童话故事先讲给同学们听,再让同学们诵读一遍,了解其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都分发一些角色扮演的小卡片(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让同学们自己选角色然后去扮演这则童话故事,在同学们都准备好之后,抽选几组学生到讲台上来分别表演这则故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朋友们一起演绎出这个故事来。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狐狸说狗熊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后面狗熊又是如何跟大家说的呢?”,引导学生进行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告诉同学们这篇故事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让同学们自己来说一说。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实现了语言交流表达的锻炼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交流素养的提升。
  3.注重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传承,提高语文文化的素养。
  语文是一种文字的学习,也是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们读一些适合小学低段阅读的较好的文章,和一些名家写的诗歌,培养熏陶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课外也可以推荐些好的课外读物给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都需要传承下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融入,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传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通过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
  例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习《端午粽》一文不仅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了解了端午节与屈原的爱国故事。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听一听屈原的故事,看一看包粽子的过程,深入的感受一下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有形的粽子中,屈原的故事里,爱国的情感中获得更深的民族情感、文化。循序渐进地让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思想,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助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学生语言的感知、文本的品味、语言的应用、思维的培养、文化的渗透等几个方面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语文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寻找共同点,借此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素兰.刍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9,16(21):72.
  [2]李君霞.浅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一点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旬,2019,(5):48.
  [3]钟海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8,(35):2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了,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是必然的。本文研究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医学解剖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 教学模式 中职 医学解剖 教学 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69-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校园文化等方面面临着重新定位和调整。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其校园文化资源进行重构、培育与融合,从而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新的校园文化中寻
【摘 要】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将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融入到了教学目标当中。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些短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将其与初中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使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
西藏很多历史古籍中记载有当时在重大历史事件和迎请重要人物时举办盛大活动中的歌舞.笔者所阅的历史文献《南瞻部州唯一庄严目录》一书中比较详实的记录有当时庆典活动中的
【摘 要】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观察、实验、猜想和科学推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便于形成基本概念、提炼基本规律、推导物理公式和数理方程,并运用物理建模求解科学试验、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物理建模;原则;数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7;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在高中物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高考不断地深化改革,语文考试的比重将会更加重要,从语文基础知识、古文、阅读、作文等题型中不断地创新,相应改变的就是教学课堂模式的改革,过去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今的高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们能够在语文知识掌握上更加的深入,能够做到解题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够用多种思维方式来分析高考作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目前,在我国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大。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最新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在习作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大大提高了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师和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技术之一。本文将就交互式电子白板如何有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巴塘弦子(巴谐,vbvagzhas)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的一种民间歌舞.它的艺术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歌词、旋律、舞姿三个方面,流传至今的巴塘弦子歌词内容多样、通俗易懂、内涵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