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域景观治理机制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人居环境和旅游风景角度,剖析杭州市水域景观的空间结构、类型结构、主要问题,研究城市水域景观综合治理,为解决城市水域“脏乱、黑臭”问题,提出水域景观治理的指导思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域景观;治理机制;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136-02
  城市的水域景观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场所,很多是旅游的目的地,而且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水域景观既是居民用水安全的缓冲空间,也是居住环境的一部分。然而,水域景观又是城市环境最为脆弱的部分,很容易遭受污染和破坏。因此,水域景观的治理,具有多重功效,同时也涉及多个学科,需要从人居环境和旅游风景等维度思考。
  一、杭州市水域景观储量分析
  (一)杭州水域景观数量少,价值高
  杭州市旅游资源单体个数2 707个,其中水域风光单体数量152个,占5.62%,市区水域景观单体个数为99个,全市水域景观平均密度为3.2个/百 km2。数量虽不是很多,但价值极高,如西湖、湘湖、大运河、西溪湿地、虎跑泉等。水域景观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市内,可以分为:运河片、上塘河片、下沙片、上泅片及江南片等5个片区的内陆河湖江水域景观,自身分布范围虽然有限,但牵连甚广,带动力强;杭州市区水域景观数量、储量和品质主要集中在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各区水域景观单体分布密度存在较大差距,单体密度较高为上城区和拱墅区;但水域景观平均品质空间差异不大。
  (二)杭州水域景观的类型多样
  在河段(BA)、天然湖泊与池沼(BB)、瀑布(BC)、泉(BD)、河口与海面(BE)、冰雪地(BF)6大亚类中,杭州市占有5个,无冰雪地亚类,覆盖率为83.3%。其中,河段有32个、天然湖泊与池沼41个、瀑布53个、泉25个、河口与海面1个。
  (三)杭州水域景观储量丰度比较高
  现有水域景观有等级的152个,由于自然、人文内涵相得益彰,城区更是以人文历史价值突显且价值高,其中五级单体6个、四级单体7个、三级单体33个,储量值463。市区内的99个水域景观单体中,三级以上水域景观15个,占15.15%。
  杭州市水域景观从整体上讲,类型多样,形成了以自然山水相间的山水景观,且各类中都有价值很高的单体,但与居民生活或休闲相关的河道景观与环境问题仍比较严重,河道环境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问题主要有:环境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被削弱;河岸处理呆板,亲水性差、特色不明显;景观的连续性、系统性不强,场所功能混合性不强,缺失综合功能,活力不足;缺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公众参与度差、管理环节薄弱。
  二、水域景观治理的理念与指导思想
  杭州水域景观治理的理念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标准,重建和谐人水关系,在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原则、景观协调优化原则、居民的生活与休闲原则、以人为本、参与共享原则、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和活力原则。
  杭州市水域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尊重水域自然规律,协调经济建设、居民生活、防洪排涝、内河航运等基本功能,做出一次规划、分步推进,逐步改善。中心城区突出亲水和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保障市民健康生活,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宏观上系统梳理,通过研究城市水系统,及其与生物栖息地系统、文化遗产系统、游憩系统的关系,构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形成以水系为骨架的网络格局,实现水系统的生态健康与安全。
  中观上明确定位,将生态系统服务具体落实到各条河流廊道,明确各条河道的功能定位,并筛选出主导功能。
  微观上人水和谐,针对主导功能相同的每类河道,结合滨水空间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系统分类。并以生态恢复与生态设计为原则,制定各种类型河道的设计指导原则,使居民的生活与休闲、植被的生长与演替、动物的栖息与繁衍得以重归河畔,实现人水关系的和谐。
  杭州水域景观规划总体布局应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为出发点,市区以运河、钱塘江两岸开发为重点,以市内中小河道治理为基础,通过运河两岸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钱塘江沿岸开发,唤醒城市的历史记忆及水文化历史传承,通过对市内中小河道治理,确保用水、亲水、玩水,构建人水和谐的局面;形成以水系为骨架的“五水共导”网络格局,把钱塘江、运河、西湖、市区河道和湘湖相互沟通,并实现通航,打造一个“东方威尼斯”。
  三、水域景观治理综合机制
  杭州作为具有历史文化沉积的旅游城市,水域景观治理应顺应水域景观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考虑人文因素,形成综合机制。改变过去的面子工程,建立合理科学规划——工程技术方法组合——政策配套的综合机制,从源头开始,治污与截污并重、技术与政策配套,创造人水和谐的局面。
  (一)划分区域,分类治理
  杭州水域景观可以从水源保护区、交通水域景观区、都市水域景观区三个层面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水源保护的治理措施是各级政府应责成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从计划、规划、环保等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水源地保护的法规;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网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企业限期整改及搬迁,逐年减少排污量,并严格防止新的水污染。
  交通水域景观治理措施是挖掘与保护运河文化,市内水上巴士航线沿岸的绿化与美化,同步建设游览设施,确保水域交通设施旅游功能的实现。加快“五水共导”工程建设,尽快实现河道和湖湖通航。
  城市水域景观治理措施是建立健全河道监管工作机制,制订河道管理标准规范,探索河道长效管理办法,消除河道黑臭,逐年改善内河水质,整治河道水体主要指标消除劣Ⅴ类。抓好市区河道建管对接,扎实推进河道清淤、配水清流、生态治理、河道保洁等工程;建立全天候环境污染监控与全覆盖截污治污系统。   (二)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要营造一个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而是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优势,又要对超出系统自净功能的水域进行强制处理。以“改善水质”为核心,完善河道功能,对杭州市主城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道全面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整治、引水配水、农业防控、生态修复、科学监管”六位一体的水环境改善措施,重点要对排污企业加大监督管理。
  (三)完善制度,协同治理
  一是切实执行现有河道管理条例和规定,增加以水域景观美观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条例和规定,协调各部门和沿岸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和居民关系,整合社会资源,保护水域环境、美化水域景观,形成不断改善水域景观的长效机制。二是理顺、补充水域景观相关的政策。应在现有政策中增加水域景观维护的内容,使水域景观与道路、广场等景观享有同样的政策。
  (四)深入挖掘,彰显文化
  1.挖掘历史,探索河道文化。“小桥流水人家”是杭州历史上曾有过的如画景象,景观建设应本着“还水于民”“还水于游客”的宗旨,以水兴市,重现水上交通、水上旅游、水上市场等古河道文明景象。以中河、东河古文化重现为模版,挖掘市区各水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提升景观文化品位。
  2.在河岸增加人文雕塑和名家诗篇。杭州作为历史名城,曾有许多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赞美杭州山水的诗篇,这些文化遗产,可以通过雕塑、碑刻,水文化长廊,向人展现杭州历史与文化,提升市民的水文化的素养和城市的品位。
  参考文献:
  [1] 范今朝,程玉申.杭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状况、特征与开发思路——杭州市旅游资源普查部分结果分析[J].浙江大学学
  报(理学版),2004,(2).
  [2] 刘杨,卫美华,李冲,唐丹.大运河治理与文化传承之杭州方略[J].环境保护,2011,(15).
  [3] 高艳.杭州市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中国园林,2008,(5).
  [4] 杨竹莘,全华.城市水域污染分析及其治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5] 徐雷,楼杰.五水共导·品质杭州——杭州“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的理论解读[J].中外建筑,2009,(1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山东省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山东省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1998—2011年间山东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3.3%。山东制造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技术进步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
期刊
摘 要:家庭农场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的形式之一,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该州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占据很大比重,推动家庭农场模式,可以促进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带动湘西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分析现有家庭农场模式特点、所需条件和湘西地区现有家庭农场实施条件,找到最适合该区发展家庭农场所用模式,并依据当前情况提出政策,供相关研究参考。
期刊
摘 要:回顾广东省风华锂电公司发展历程,该企业不仅是全国最早进入锂电池行业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正负极材料生产技术的企业,但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企业不仅没有处在技术革新领域的前沿,而且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困境,锂电公司以“动态匹配视角”重塑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取得成功。结合本轮广东省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契机,锂电公司将抓住本次体制机制改革契机,企业外部,积极寻
期刊
摘 要:房价问题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房价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收集2012年北京、天津等31个省市相关指标的横截面数据,尝试在三种不同情况下用经典线性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拟合数据,再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最优模型。最后,通过最优模型分析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失业率是短期内影响中国商品房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房价;经典线性模型;短期;横截面数据  中图分类号:F726
期刊
该文基于前人的实验理论,率先研究了锆钛比为94/6的锆钛酸铅薄膜的性能.实验中薄膜样品的结构为Pt/PZT/YBCO/LAO,LAO为基底材料,Pt和YBCO分别为PZT薄膜的上电极和下电极,YBCO薄膜用脉冲激光溅射(PLD)工艺沉积在基义牙,PZT薄膜同样用PLD工艺外延生长在下电极YBCO薄膜上.通过XRD衍射研究了样品的结晶状况,其衍射谱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出来的PZT薄膜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程度,晶格取向比较明显;用RT66测量了薄膜样品的铁电性,测量所得的电滞回线表明PZT薄膜样品具有良好的铁
该文在忽略放大自发辐射(ASE)和激发态吸收(ESA)的情况下,用重叠积分的方法研究了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光波导放大器(EYCDWAS)的速率方程.详细讨论了Er<3+>离子浓度、Er<3+>/Yb<3+>的横向掺杂浓度分布之间的重叠对放大器增益特性的影响,并与掺钌磷酸盐玻璃光波导放大器(EDWAS)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Yb<3+>离子的溟化作用,EYCDWAS的增益和泵浦效率明显高于EDWAS.制作高增益和超短长度(厘米量级)的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波
摘 要:近年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必须“以人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目前安徽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未享受“市民待遇”,城乡“两栖”,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这是城市社会治理的“肠梗阻”。课题组拟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安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
期刊
激光雷达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目标探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激光光束发散角小,光束对目标空域的覆盖范围有限,需要通过扫描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研究激光扫描控制方法,提高激光雷达目标捕获概率,成为激光雷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激光雷达扫描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提高其目标捕获概率为研究重点,主要内容有:
  介绍了激光雷达的技术优势及激光扫描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压电陶瓷扫描镜、MEMS扫描镜和音圈电机扫描镜3种光学扫描器件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情况
摘 要: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通过自身体验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和升华自我的过程。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鉴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探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与推进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
期刊
摘 要:机动车尾排放是影响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因而对雾霾天气的治理应相对突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以及加强各管理制度。围绕这一重点,基于PM2.5视角对雾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汽车摇号、限制尾号出行对于缓解城市雾霾问题作用有限,通过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公路密度、发展轨道交通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雾霾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才真正有可能解决雾霾持续频发问题。  关键词:雾霾;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