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策略优化

来源 :临床与病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案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以优化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选择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或III级,年龄80~92岁,随机分为3组(n=30):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组(S组)、腰-骶丛神经阻滞组(L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S组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骶丛神经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L组腰丛神经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骶丛神经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2.5 mL行腰-硬联合麻醉.3组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为0.5μg/kg,维持剂量为0.25μg/(kg·h).记录患者入室(T0)、摆放体位(T1)、麻醉后3 min(T2)、麻醉后5 min(T3)、麻醉后10 min(T4)、麻醉后30 min(T5)、切皮即刻(T6)、麻醉后60 min(T7)及麻醉后120 min(T8)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记录T0、T1、T6、术后12 h(T9)及术后24 h(T10)的直观类比标度(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液体输注量、右美托咪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镇痛补救情况.记录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全脊髓麻醉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L组比较,S组麻醉时间缩短,T1时点MAP、HR、VAS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L组液体输注量、麻黄碱应用率降低,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T9、T10时点VAS评分降低,T2、T3、T4时点MAP升高,T2、T3时点HR下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易行,能减轻体位摆放导致的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术后镇痛.
其他文献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针对功能异常线粒体的选择性降解机制,在细胞的线粒体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等.因此,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定义、线粒体自噬的两大类活化启动机制(包括泛素依赖型和受体依赖型两大途径及其分子通路)、线粒体自噬水平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动力学(包括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过程)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