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由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 h,且没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明确证据 [1].TIA病因多种多样,在此报道1例因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剂量不足,致心动过缓从而影响脑灌注的病例。
【机 构】
:
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由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 h,且没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明确证据 [1].TIA病因多种多样,在此报道1例因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剂量不足,致心动过缓从而影响脑灌注的病例。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探讨微骨窗经额中回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的可行性及优势. 方法 30例侧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5例);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组(A组),微骨窗经额中回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组(B组).术后随访3~6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比评价2种术式的疗效. 结果 A组死亡6例.植物生存或严重残疾6例,中等残疾或恢复良好3例;B组分别为1例、2例、12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克隆化的PC12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20、40、80 μg/mL)EA作用于10 μmol/L 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用荧光比色法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PC12细胞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成年哺乳动物骨髓中存在的一类特殊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其数量不到髓内细胞总数的0.05%,属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范畴。它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标志,如CD34,曾被称为“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FU-fibroblast)”,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能够在特定条件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OBS)患者的MRI扫描特征和限度. 方法对15例GBS患者(急性14例、慢性1例)行MRI平扫和增强后脂肪抑制TIWI扫描,观察椎管内周围神经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RI平扫显示8例急性患者马尾神经不同程度的增粗,T1WI为中等信号,T2W1为等或略高信号,1例慢性患者全脊椎的脊神经和马尾神经增粗.增强扫描显示14例急性患者T<,8>以下出现部分脊神
目的 评价改良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MLAPSS)对卒中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方法 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家医院院前及急诊内科医生采用MLAPSS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评价MLAPSS对脑卒中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似然比和Youden指数. 结果 符合初筛标准患者2016例,男性112
目的 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了解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患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情况. 方法对38例单相抑郁住院患者和63例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双相障碍Ⅰ型19例,双相障碍Ⅱ型4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者33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者18例,双相障碍混合发作者12例)进行DST,其中17例单相抑郁、35例双相障碍患者在治疗4周后再次行DST,比较各组DST脱抑制率差异.结果
患者 男性,32岁,以反复发作性头痛50 d于2005年3月30日入院.头痛以顶、枕部胀痛为主,改变体位时加重;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出汗,5~10min自行缓解;病程中曾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持续10min左右自行缓解。
环境温度明显改变时.生物体会产生某种蛋白来调节机体功能,以适应温度变化.如当温度明显增高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表达会明显增高.除了适应环境温度升高外,HSPs在常温下也会表达.并且有很多基因调控功能[1]。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条件下向周围神经雪旰细胞(SCs)分化的可靠性. 方法 分离提取SD大鼠股骨和胫骨部位BMSCs.利用其贴壁生长的特性.培养纯化,传代扩增.用复合诱导因子(β.巯基乙醇+全反式维甲酸+血小板凝集抑制剂+m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BMSCs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P75、S-100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荧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