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粉刷匠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g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信息教材《计算机小画家》第8课《彩色橡皮》。“彩色橡皮”工具是画图基本工具中的一个。考虑到对图像色彩的处理,一个封闭的区域可以直接用“颜色填充”工具完成,因此在制作素材时特意将需要擦除的色彩制作得零散、不易使用“颜色填充”工具,从而引出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修改图像的工具,运用“彩色橡皮”工具可以实现快速擦除图像的效果。
  ●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矩形、填充、橡皮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设置方法,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绘图制作。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乐于尝试,渴望掌握画图软件中更多绘画技巧。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彩色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彩色橡皮”工具与“橡皮”工具的区别;进一步了解在“彩色橡皮”工具中,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擦除油漆”的任务,学会“彩色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在“装饰自己的家”的练习中,了解“彩色橡皮”工具的作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勤于动手操作,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彩色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彩色橡皮”工具中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关系。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今天的装扮有些特别,你们猜一猜老师今天要做什么呢?(播放课件《我是一个粉刷匠》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个粉刷匠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对整节课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任务驱动,获取新知
  任务一:擦帽子上的油漆
  师:画面中的小粉刷匠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帽子上都是油漆,你能利用画图中学过的工具把它擦干净吗?
  通过思考,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方法。
  方法一:“用颜色填充”工具修改。这种方法不能够很快擦干净。
  方法二:“画笔”工具修改。这种方法容易画出边。
  方法三:“橡皮”工具修改。这种方法容易擦出边。
  设计意图:学生正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中,通过擦油漆任务,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任务二:擦衣服上的油漆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帽子像崭新的一样了。你们能帮助他把衣服也擦干净吗?
  由于油漆颜色不同,衣服颜色不同,因此学生在操作中对于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选取会遇到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请一名学生上来试着给课件中的粉刷匠擦除衣服上的油漆。同时提问:油漆和衣服,谁是前景色?谁是背景色?衣服上有几种油漆颜色?要几次用到“彩色橡皮”工具?
  举例说明:前景色是漆的颜色,背景色是衣服本身的颜色。
  设计意图:此环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具展示,突破难点的学习,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巩固拓展,综合应用
  任务三:粉刷自己的家
  师:在家里,我们每人都有可能不小心洒上一些脏东西,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彩色橡皮”工具将它们擦除掉并利用你会的绘图工具将房间粉刷得更漂亮,添加一些装饰品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分层次的教学。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新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这个环节寻找知识遗漏,寻求教师帮助。
  4.交流评价,总结提高
  本节课的结尾,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出示评价标准,通过评价环节,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肯定与鼓励。
  ● 教学反思
  本课我以“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情境导入课堂,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氛围。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其实只是个引导者,更多的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案导学的思想和理念。
  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
  1.讲解“彩色橡皮”工具时不到位
  本课在新授部分时,我想通过学生利用填充、刷子、填充工具等对油漆进行擦除,由于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从而引出“彩色橡皮”工具,通过对比,能够让学生从工具的基本作用上理解每一种工具的特性,从而渗透不同工具的应用。而课堂中我的讲授并没有更深层地将不同的工具进行比较和说明,因此,学生对于“彩色橡皮”工具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学习此工具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2.点评要详细明确,注意学科的整合
  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对于美术方面的学习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指点,如颜色搭配、设计合理等方面。对于此环节,我觉得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作品,从使用不同工具画出的同一内容角度进行比较和点评,让学生学会选择相应的工具进行绘画。
  
  点评
  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运用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创设情境,贯穿教学课堂的始末,起到了较好的整合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情境为基础,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对本课知识的传授以及信息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奇妙橡皮”快速擦除图像,懂得运用“彩色橡皮”来修饰、美化图像;其教学任务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学习程度由易到难,符合认知规律,且与“粉刷匠”内容层层相扣,学生感兴趣,便于学生掌握。教师在本课中设置了不同的擦除任务,难度逐层递进,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本节课有所收获,充分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在学习这堂课时,学习兴趣会很高,效率应该也不错,但是在这堂课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师生互动要加强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时常只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作用,以为只需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可以叫学生去完成,这样的教学组织,势必使学生学习放任自流,学习难有成效,比较不容易达到学习目的,这点任课教师要多注意。
  2.教师的点拨要有力度
  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学生自主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与点拨也非常重要。在本课中,如果教师能点拨得当,那么就可以使学生事半功倍,因此教师的点拨要对学生具有启发性,要有深度,点拨到点上,如此就便于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知识创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多媒体教材的知识是以画面形式呈现的,或者说是用“画面语言”写成的。随着信息化教学日益常态化,多媒体教材的制作与使用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问题日渐凸现、亟待解决。  早在2002年,游泽清教授就在本刊率先提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概念。十年磨一剑,他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课题团队和研究生,进行了持之以恒的研究。这十年,他们曾误入歧途、也走过弯路,但他们从未放弃,
【摘要】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角色互换”、“课堂辩论”、“典型案例讨论与分析”等教学方法,试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了验证各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本学院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灵活多样的教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优秀素养的提高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组稿:林小苹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海南、云南、湖南、安徽、山东、辽宁、吉林、四川、新疆、西藏、天津、  山西等省(自治区)、地、市电教馆或
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以学生的体验、理解、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术的意识。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故事化教学方法来开发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课堂情境。    ● 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化教学内容开发的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就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将学生喜闻乐见
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下简称白板)在教学中的逐渐推广、应用,它在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师在感受白板应用为他们的教学带来惊喜与收获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及不同的学时目标,使白板的应用从工具性交互到生成性交互”,最终实现蒋鸣和教授提出的“从工具性的人机交互走向生成性的人际交互”。  本期专题,我们将通过白板应用课例,探讨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时特点,使白板发挥教学辅助功能,促成
● 中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明确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学数学教学的硬件环境,而且还为中学数学教学和学习
NOC活动  获奖课例展示    编者按:本期为大家呈现的两个英语课例都是获得第六届NOC“教学实践评优”赛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作品,而且都以种植为话题的。一个谈论植树、种花的步骤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一个描述植树的全过程,所涉及的语法知识都是一般过去时。鉴于两个课例的内容相近,我们对其进行对比展示与点评。希望能给广大英语教师带来启示。    课例Planting  林 慧 广东省广州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以接受、记忆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必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   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将“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当前的课堂,是我们要寻找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
《可能性》一课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可能性”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本课中,要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如何用好、用透“抛硬币”的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定量”的关键最。  聂鹏老师在《可能性》一课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载体,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掷硬币、掷骰子、猜拳、玩转盘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公平性,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特
编者按:在通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路上,数字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智能和廉价化的趋势,计算机不再是连接网络的唯一设备,更多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进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更易于操作,并极具互动性的应用手段融入到教育领域——触摸,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低龄化,将一个个“数字原住民”推上舞台闪亮登场。这也使我们开始给予学前教育信息化领域更多的关注,于是我们发现,在与我们同行的人中,很多已经坚持了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