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小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1st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心血来潮画了几幅秋意小品。
  所谓秋意,从古到今大概表达的无非两个意思。一个是成熟、收获、喜悦与满足。这应该是天高气爽的初秋或中秋光景吧,满目的五谷丰登、丰硕的瓜果桃梨谁不高兴呢。但只要留心古人画册就能发现,古代画家其实极少画这种只满足于感官之乐的国画。最多如明清《清供图》那样,简约弄几样供品,或梅兰竹莲,或清淡时蔬,或佛系瓜果,心香袅袅,古逸馨凝,聊以自慰或赠友。就如俄国作家列夫.托暂的明媚总隐不住其间一定含有的萧杀之气,因而叫人尤其是宦途未卜的古代文人感觉到刻骨的无助和畏惧,以及幽长的独孤和凄苦。此类秋意古诗词可以说不胜枚举。诸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张继的《枫桥夜泊》、白居易的《微雨夜行》。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其中的"宋玉悲"还成了文人们吟诵悲秋的代名词。画的影响不如诗歌。古人画画,其实也是吟诗。情之所至不尔斯泰所说,"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千篇一律的小"幸福"大概就没有必要像今天的人们那样不停地在微信上浅薄地显摆吧。古代文人们反而多吟诵深秋,并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切表述出第二个意思:悲寂寥。也难怪,秋冬之际,乍暖又寒,"一层秋雨一层凉",那些寥落的残枝败叶,难免叫人回味很多。而且即将迈入未知的难以忍受也必须忍受的冬天,即使现实画面再金色闪闪、一团和煦,都如白驹过隙,短可遏不可止,于是,能写的写,能画的画,既能写又能画的就在画上题诗赋词。诗画皆抒心写性,由"灵台"天然勃发,意趣自然就别有滋味了。这,大约就是文人画的由来吧。

  唐代王维是被大文豪苏东坡首先誉为"以诗入画、以画入诗"文人画鼻祖的。他的画现多已不可得,但他的诗仔细吟读,何尝不是言简意赅极好的文人画呢?后世以此为题而绘写的文人画也还真不少。当然,"诗佛"王维的饱含秋意的诗画似乎并不萧杀,往往更多的是"复归平正"的缕缕禅意的阳光,洒出了许多高深玄奥的哲学意蕴。
  到了宋代,马远"马一角"和夏圭"夏半边",大约他们行迹在野,几乎被现实边缘化,甚至或许有过刻骨铭心的凄凉生活阅历,他们画中的"悲秋"之意就十足了:边边角角奇奇怪怪的残山剩水,极力支撑起他们高远廖旷的心境,为后世拓开了一方璀璨的艺术深邃空间。
  元代文人画展现的秋意很为后人看重。"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其画作的共同特点,就是既没有秋景中"最后的狂欢"那般喧闹,也没有冬天凌厉悲切的萧杀,只一味如秋水般的从容和沉静,澹泊和澄寂。大约也就像故居一弯存放了许多年的老谷穗,不求闻达,不悔破败,只固执地低着头弯着腰在那里,不沉思,大约也不冥想,空而灵,灵而静,静而虚,虚而实,空色不异,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以致现当代众多研究文人画的批评家美学家哲学家,如宗白华、李泽厚、邓福星、朱良志等等,谁能绕得开这些几乎"与世隔绝"的艺术高士呢?
  明清的落魄文人很多。时代萧杀秋风劲吹,延绵不断的"连坐"、"文字狱",使得長着"异骨"的郑板桥们自然不如还有一方闲阳高照的老祖宗陶渊明活得潇洒自在。于是,他们的书画行走在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乱石铺街"中,既没有"阴山道上"的无拘无束,也没有"高山流水"的相知相伴,就不免凄风寒雨,不免怀旧恋乡,不免丑山怪石。因而仔细看,他们这些文人画往往都显得不够雅致,"度日无闲",心浮气躁,便就多有暮秋的潦草荒疏之气了。
  时代造就艺术,艺术反哺时代。时代往往是粗线条的。因而文人画最重要的特点是写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直追其神。这个神,是风神,是精神,是文人刹那出现的心光、心境或心绪,是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瞬间灵魂独在。这样的写意,其实并非信笔而为,并非无形,而一定是极为精准、简约、细腻、高妙的神来之笔。比如"文人画的珠穆朗玛峰"八大山人的诸多小品,就如秋后恬静的去尘独在,高标自竖,心逸神飞,叫人满满的都是很多细节的反刍,以及延伸出来的回味。
  当然,文人小品画中的很多物景,是被文人们一致认定而信手拈来的意识"道具"。小船、茅亭、枯树、昏鸦等等,大多跟人们在古诗中形成的审美定式有关联。诸如小船就脱不开柳宗元"寒江独钓"的氛围,枯树昏鸦就叫人不禁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画中的茅亭难免会出现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诸葛子云亭"……等等。
  秋天的意象是最为丰阜的。但丰阜的景象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尤其不等同于小品画。现在的所谓文人小品多有窠臼式的跟风嫌疑,也有粗制滥造的狂妄和不恭。但无论如何,时代在发展,时代小品画多多少少会有时代风潮的习染。好的文人小品画都是通过独特而神奇的艺术性表达方式,叫人容易收获更多个性体验的精神上的意趣和享受,并可以反复咀嚼,和思想意识的不断淘涤,从而小中见大,变得既轻盈又空灵,既简约又丰富,既短暂又永恒,直至意象从一个秋天延伸到了四季,从刹那生灭延伸到了人的一生洞彻,甚至看清亘古万象。
  ———这样的秋意小品,你喜欢吗?如果喜欢,文意泉涌激情来临时,不妨也试着表达一下吧!
  选自《安徽文学》
其他文献
那年秋天,在京郊密云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了乡院。最初,只是想环绕村野转转,感受一下清晨空气的清新。据说这里的大气中含有的负氧离子,比京城内要高出两倍之多,我想用干净的空气,清洗一下自己常年吸烟的黑肺,仅此而已。出了房舍,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蒼绿和天空当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村外停放着几辆出租车。司机见我神态,便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
说起荫城镇,就离不开铁。和荫城人聊起荫城的“铁史”,总会看到他们意气风发而自豪的笑脸。历史上荫城镇是一个出铁匠的地方。山西晋东南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传统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一般庙会都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开始。荫城镇的庙会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会期半月,主要以铁货交易为主。过会期间,荫城镇老街上排开几十盘打铁炉子,外村的铁匠兜着打铁家当前来打擂。几十位铁匠,黑铁一样的汉
在我工作的大院里,长着10多棵枣树。每到枣花盛开的季节,满院子都弥漫着枣花绵绵悠长的清香,如窖藏多年的老酒,醇厚绵柔甘洌。闻着这些熟悉的芳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在红枣树下度过的清纯时光,思绪也随之飘向了故乡。我的故乡在冀中南平原一个不算大的村庄,是远近闻名的红枣之乡。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生长着枣树。等到桃花、梨花等凋零谢幕后,枣树才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米粒大小的花苞渐次绽放,在簌簌颤动、光影斑
那会儿,月亮是怎么从时间里升起来的?没人在意。至少,把湖边的树木、屋宇、阡陌等等呈现出来,还将一个人的心绪照亮。月光一洒,融为妙不可言的精神版图。你能说这样的月光不是心灵的映照吗?一点不错,那晚诗仙李白来了,直叫南湖之上的月光彻夜不眠。要说,他是裹着一身风尘从夜郎辗转到岳州的。落日的余晖洒在花白的头发上,像落下一层白霜。不期而遇的风,也把他那半新不旧的衣袍吹得呼啦作响,像掀动不堪回首的往事。好在有
凯特一出道就瞄准1500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国名列前茅,在国际大赛往往也能挤入前八。这成绩应该说是很不俗的了,尤其对于他这样一个新手。———这样说你就小看了凯特,哪一只天鹅蛋不想孵出美女海伦,哪一枝橄榄不想织进优胜者的花环,钢筋梦在高楼,轮胎梦在大道,浪花梦在惊涛,雏鹰梦在长空,凯特呢?他千回百转、梦寐以求的,朝思暮想、神魂颠倒的,就是在国际大赛上夺冠。然而,让雄心万丈的小凯特屡屡气短的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人,一辈子都与黄土地打交道,是一个老实本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常年的劳作早已使他的双手变成了粗糙的松树皮,双腿被骨质增生纠缠得疼痛难忍,他本来就矮小的身躯更加消瘦了!但他还是为我们这个家一刻不停地操劳着,直到现在!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劳作总是离不开一头黑毛驴,而黑毛驴的健壮时期,也是父亲一生最重要的中年时期!那时姐姐与哥哥已经出生几年了,家里才刚刚起步,一切都在踽踽中前行。
新年节后回到香港大学,是在一个阳光清淡的午后。景物似乎又有些改变,但究竟不多。中山像肃穆依然,本来熟悉的,依旧是熟悉。阳光渐渐低沉,照在钟楼的尖顶上,有一群鸽子扑拉拉地飞过,将不很宽阔的天空又划开了一道,盘旋地飞去了。“般咸道”蜿蜒曲折,沿了一路走来,都是干净而老旧的楼宇。大多说得出典故。港大在这条街的中段,可以看得见校门口的石牌坊,掩映在绿荫里面,有些深山藏古寺的意思。内里是孙中山、钱穆与陈寅恪
如果能吃到一锅洞庭渔人亲自做的湖水煮湖鱼,定然是你一生中难得的口福。我们都知道,大江大湖中的鱼儿不喂饲料不催长,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所以不仅肉质紧凑细嫩,而且味道鲜香可口。然而,与江湖朝夕相伴而近水知鱼性的渔人们却有另一种更为精辟的说法:这大江大湖里的鱼之所以好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鱼是在一个非常舒适快活的环境中长大的。试想,一条稍大一些的鱼一个“弹弓”少说也能蹿出去十几或几十米远的距离,这要是
早以前过了正常饭点儿,在街上是不容易找到吃饭的地儿的。但那时的我,却可以肆无忌惮地延误,因为有个“24小时食堂”对我从不打烊。半上午、半下午、半夜,不管进门儿的时间点儿有多随意,她都会像冷清了半天的饭店终于等来了第一拨儿客人那样惊喜。亲手张罗一顿饭是必须的,倘若我吃了饭,来这儿只是想歇一歇、且流露出随时要走的迹象,她十有八九会用一碗救场的定魂神面把我留住。她招呼我,“赶紧上炕睡会儿吧。”我径直上了
江南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舌尖上。春天来了,芳菲盈陌,到处都是浓绿而多汁的鲜碧野蔬。荤的不论,单说素的,菜园里除了鲜嫩的春韭和宽衣大裳的莴笋外,野蔬多的是,草头、紫云英,野蔷薇的嫩茎、白茅草的鞘穗、水泽里茭白的嫩心皆可炒食。至于野豌豆苗,《诗经》里称作“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回来,焯过水,投加了蒜蓉油锅中爆炒,有股动人的清香。如果说枸杞头的味道太过温和而不够显扬,那么清明时节做成粑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