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阳光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现今学生体质所存在的问题,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联合决定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旨在培养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惠及祖国未来的英明举措,不仅赋予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新的使命,也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和多维度发展。在此政策的感召下,“阳光体育”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从“阳光体育”内涵的丰富、体育文化本质的建设的重构,到高校体育及其普通社区体育建设的论证和实践,都挖掘出了“阳光体育”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阳光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的课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此,从“阳光体育”的推广判断入手,深入解析体育环境视角下的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的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其构建路径,对于“阳光体育”总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
  1.“阳光体育”的推广判断
  面对知识、信息社会化及竞技体育全球化的浪潮,将“阳光体育”定位为高校体育教学、竞赛、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各高校贯彻国家“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在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行动倡议指导下,很多学校不仅仅从运动量和时间上建立了常态化教育机制,进一步彰显健与美、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等特点,而且还在追求品质上进行全方面提升,指导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把学生们从教室吸引到大自然中去,使他们养成一颗终身锻炼的心态。在视野的拓展上,高校不仅仅重视1000多项传统体育项目的个案实践,更多的高校让网络环境融入了大学生的“阳光体育”当中,在基本的健身形式中,要求沉淀进足够的体育文化能量,各种活动的开展,都赋予了培养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意识,将塑造大学生精神境界、人格品质乃至民族精神植根与“阳光体育”的每个环节当中。这一“阳光体育”活动的宽领域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也弘扬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趋向,为全民族素质的可持续提高奠定了基础[1]。
  2.体育环境视角下的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的成因
  体育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中与体育相关联、相影响的所有的总和。人是体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必然要处于一定的可光环境之内。然而,体育环境的带宽不仅仅如此,体育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体育的开展,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谓自然环境影响,即包括地理、气候、设施和器材等的限制;所谓社会环境,即文化环境,包括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体系等”。而就环境对高校体育的影响来说,两种要素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过于注重自然环境影响,其研究视野的局限性,羁绊了高校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近些年来,这种弊端越发凸显出来,因此,对于软环境的探讨成为弥补“欠账”的一个实现途径。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连接起来,而且日益紧密,作为社会强身健体、娱乐、交往、育人等功能,体育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组成部分[2]。在此背景下,“阳光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环境的构建,就契合了当今中国高校学生体育改革的需求,既内化了大学生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体育人文素质、体育精神和传统文化素养,也对于改善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3.“阳光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的路径选项
  3.1 构建完备的高校体育网络环境
  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快速深入,信息网络化在高校中也迅速红火起来,许多学生越来越喜欢在高校网络这个环境中获得自己的想要的有用信息,为此,高校要以“阳光体育”活动为契机。加大对校园网络的投资,尽快构建完备的高校体育网络环境。如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向学生们发布相关的体育新闻,如体育明星竞赛、业余娱乐等。从某种程度上,利用体育明星的知名度,增强学生对各类体育活动的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完备的网络体育环境,不仅给学校体育教育引领新的方向,也使得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3.2 构建良好的网络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与在校的教师,然而体育是一个很广的范畴,虽然现在的高校对体育都比较重视,也都开设了相关的体育教学课程[3]。但是,这些体育课程对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顺应学校培养学生多方面体育才能的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不仅大量节省教学资源,也丰富了体育教学过过程中的乐趣。利用高校体育网络环境,创建良好的网络体育教学模式,对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4]。
  3.3 构建扎实的高校体育网络数据统计库
  高校的体育活动场所比较齐全,体育器械多种多样。可是,仍存在着不少供需矛盾亟待解决。如有的活动场所人很多,体育设备不够用,而有的地方人却很少,很多设备闲置没人使用。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可以利用其发达的网络,构建起高校体育网络数据库,进行合理的分配资源。通过对学生体育项目喜爱的数据统计,以及收集综合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建议,及时改进软硬件设施,不断调配、变动和引导体育设备和体育场所的数量和人流,满足更多人对体育活动的需求。让校园网在构建良好的高校體育网络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而不断提高高校“阳光体育”的活动效率。
  3.4 构建全方位的高校体育网络宣传推广机制
  互联网是一种传播信息极快的高科技信息工具,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完备的高校体育网络环境,加大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号召更多的人来进行体育锻炼,组织更多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体育锻炼的机会,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使“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的更加有力[5]。
  4.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联合进行实施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而言,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赋予了积极期望。不断提高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每个高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良好的“阳光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环境,弥补社会环境、学校体育设施的不足,让“阳光体育”活动在高校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将学生的素质提高到最大限度,以便于以后更好的投身于祖国或社会的建设中去,提高人口红利发挥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刘志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8).
  [2]曾立东,方俊强.关于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育,2011(2).
  [3]陈春华,夏陈星.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新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5).
  [4]李青青,张爱平.论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关系[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0(10).
  [5]付太山.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探究[J].现代体育周刊,2009(03).
  作者简介:施展(1966—),副教授,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网络应用与阳光体育运动。
其他文献
在现今的21世纪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光纤通信系统技术波光纤分复用系统已经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我国近期光纤通信的发展中,波光纤分复用系统也占有重要的比
调素是最小的声调单位。本文从背景、前提、内容和不足四个方面对调素研究进行总结,理清调素研究的来龙去脉,并建议今后用实验的手段研究调素。
高校图书馆通阅览部的服务水平不仅影响到馆藏资源价值的有效实现,而且直接关系到读者获得相关资源的效率、深度与广度,最终反映在图书馆对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促进与社会价值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MIMO下行链路系统的几种非线性预编码算法,包括脏纸编码、THP预编码和矢量预编码,重点分析了矢量预编码算法中求解扰动矢量的格基规约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