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初探

来源 :西部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监测对象,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7块、动物监测样线2条、红外相机布设线路2条及环境要素监测点11个。采用地面监测、低空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3种方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结果显示:7个植物群落监测样地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位于海拔3074 m的温性针阔混交林样方;动物样线和红外相机共监测到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无人机监测获取了样地及周边的光谱数据,并构建了三维数据模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以有林地、
其他文献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羊瘟、伪牛瘟等。小反刍兽疫自发现起在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大范围流行,为发展中国家的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FAO-OIE于2015年发布了《PPR全球控制和根除战略》,目标为到203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小反刍兽疫。文章就小反刍兽疫的发现与流行、诊断方法、疫苗的发展情况以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病原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以期为小反刍兽疫进一步的根除提供参考。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对人和动物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致病性大肠杆菌造成的动物感染和动物产品污染在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和系统进化分群对于准确、快速地确定大肠杆菌的污染及感染来源,判定不同大肠杆菌致病性之强弱,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文章综述了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方法,以期为大肠杆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生态资产核算基础。本文以典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西双版纳州为例,构建包含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项生态资产指标进行全面核算和动态分析,探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区域生态资产核算的新途径。结果显示:2010年、2015年,西双版纳州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3430.3×108、3901.6×108元,生态资源价值占总价值的平均比例为2.2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平均比例为97.76%;5年间,生态资源价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