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分析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
  1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所难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1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主导作用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2大胆创新,探索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同时,加强管理,促进和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强化区(县)、乡(镇)两级农经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区县级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2.3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凡是符合建房条件(或放弃原住房迁建)的,村民原则上不得原地改、扩、新建住房(危房改造除外),要引导村民向城镇集中或到规划的居民点建房。对不具备规划居民点建设的,尽量利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和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建房。同时,从严控制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全县范围内农业户口的村民依法享有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权利,但必须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已"一户多宅"或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他人的,不得再申请和审批宅基地。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和审批、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农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以户口簿记载的农业户口人数计算:3人以内户(含3人)90平方米;4人户120平方米,5人以上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农村村民是独生子女户的,增加宅基地面积30平方米;是独生女户的,再增加宅基地面积20平方米。
  2.4规范农村规模化的用地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原土地用途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参考文献:
  [1]鲁建平,当前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及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9,(09).
  [2]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01).
  [3]黄飞,罗春华.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思考-以德江县为例[J].科技信息,2010,(16)
  作者简介:邓朝晖,1968年4月出生,男,河南汝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讲师,双学位,法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落实水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环境质量每年做一次环境质量报告书,要向社会通报水环境质量,水源地,地表水水质状况,一方面保障公众对水环境的知情权,自觉接受到公众的监督。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7-01  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因为其稀
世界在关注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低碳经济发展十分重视,省委、省政府更明确提出,“朔州要为全省低碳经济发展闯出一条路子”.为此,我近期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就
摘要: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乃至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它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促进南海地域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南海地域社会状况的改善宗教信仰和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郑和;南海;地域社会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乃至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据《明史·郑和传》载,郑和出航的船队超过200艘,总人数多达27000多人,其船队“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历通衢”,历经“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
摘要:为了明确震后土地整理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讨论了对因灾损毁耕地进行调查和整理的必要性、震后农地整理的程序以及损毁耕地的恢复技术,旨在说明震后农地整理和恢复是实现灾区生态重建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地震;土地整理;耕地恢复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8-01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舒尔茨在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劳动者的收入高低与劳动者的智力、技能很有关系.其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其鲜明的主张和精辟的论述而享誉学术界,尤其是该理论中的一
摘要: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地震灾区的羌族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千百年来形成的古羌文化也遭到严重损坏,随后的灾后重建,恢复和保护羌族文化,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对羌文化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仍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羌文化及其文化功能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羌族;羌族文化;羌族文化功能  羌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一
摘要:民国时期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自由离婚的思潮在促进了妇女解放、婚姻向文明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离婚率的上升、旧式妇女的被抛弃以及非婚同居现象、恋爱悲剧的激增,而女性仍然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在当今社会,这些问题也仍然广泛存在,值得引起重视。  关键词:婚姻解放;自由离婚;旧式弃妇;恋爱悲剧  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朝阳产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出门旅游,尤其是有着浓郁异族文化气息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同时客观的经济效益也是民族地区
摘要:毽球是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对毽球的历史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时期毽球运动的发展过程,并着重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分析以期对现在的毽球运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所发。  关键词:毽球;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51-0
期刊
我省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厚,特色鲜明,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