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节,体育课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故事。
  南方很少下雪,更少下这样大的雪。
  数不清的柳絮肆意地翻飞又覆落。它们是白得单一甚至有点单调的,但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人眼花缭乱,让人目不暇接。
  那飘散在半空的,是孩子们天鹅绒般的美梦啊。
  教学楼的栏杆边聚集了不少人,他们欢呼雀跃,你一言我一语像初尝新谷的小麻雀,仿佛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样大的雪呢——不过,也许确实不曾见过。
  鲍老师的办公室就在走廊的延伸处,他是早年东北调来的特级教师,年纪大、资格老,学校专门为他准备有单人的办公室,一个人很清静,离孩子们的班级又很近,唯一的缺点是太冷。风是很狡猾的,专知道往你身体最薄弱的地方钻,他的膝盖很不好,所以专门备了小炉。暖炉燃起来,星火滋滋地响,他啜了一口浓茶,觉得很惬意。
  孩子们在外面的喧闹他已经习以为常,不过今日似乎不同往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鲍老师抬头看一眼桌上的课表,下一节是他的数学课,之后是体育课。他觉得这个安排有点讨厌: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本就困顿,之后又是体育课,岂不是都盼着出去玩?不过他早有准备。
  距离上课还有五分钟,他将杯里最后一口茶一饮而尽,心满意足地咂了咂嘴,关掉暖炉,离开了这间舒适的小屋。多年的教师生涯让他习惯了提早三分钟到教室。
  “还搁走廊上傻站着呢!不瞅瞅还有几分钟就上课啦!”走廊外漫天的大雪让他一瞬间有些恍惚——他好几年不曾有过这样的情绪,一时间记不清自己是在东北老家还是在这南方都市。但他的思绪回转得很快,看到蓝白见底的校服,他本能地冲孩子们挥手。
  这是初三的孩子,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一班是学校派给他带的重点班。他,他们,都耽误不起。
  “算啦,算啦,下节是体育课,到时候,我们玩个够!”一个挺机灵的女孩儿冲同伴眨了眨眼。
  这清脆的声波被鲍老师捕捉到:“甭想着体育课,体育老师病了,改数学,你们上次的几何考成什么样?”
  话音刚落,唉声遍野。“学校里最体弱多病的居然是体育老师,这不笑死人……”一个男孩儿悻悻地说。
  鲍老师不知道有没有听见,他一声不吭转身挪进教室。这风有点大,他心想。
  “咚——咚——咚——”他看着底下昏昏欲睡的学生,心底里横生出一股气来,忍不住重重敲击黑板,又猛然想起自己学生时代也很讨厌老师这样的举动。张了张嘴,多余的字眼却是半点没有走漏。他忍不住将心里的气长叹出来,眼睛也开始走神。
  窗外的雪已经变小了。一柱阳光不知何时穿透了阴霾,穿透了繁复冗杂的枯枝与败叶,直愣愣地射进教室菱形的窗户,在白墙上投下不规则的矩形。
  在这被阳光闪烁不尽的斑驳光影里,他看见自己那年的缤纷身影,那年院里墙角的腊梅,那年屋檐上融不尽的冰棱,那年雪地上的人们……
  南方的冬天总是湿冷,风不知从哪个没关严的窗户缝里溜了进来,与大气摩擦出促狭的笑声,又好像困兽在洞穴里低声嘶吼。
  窗外白雪皑皑,天空澄碧,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他想起青年时读到的诗句:“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他在当时便感到的怅惘,如今更胜一筹。
  下课铃按时打响。它是整个校园最有秩序的事物,虽然大家也并不全靠它遵守秩序。
  困在睡梦中的孩子猛然惊醒,抬头将他们朦胧又如小鹿般清澈的眼睛睁得一个比一个大,仿佛要借此证明自己的清醒——殊不知嘴角尚带的一抹白痕已经将自己交代干净。
  鲍老师看着未合上的讲义,又是一声似有似无的叹息:“下课罢,下节课,体育课。”
  “鲍老师万岁!”孩子们从座位上蹦起。
  都说孩子是最好讨好的,他们想要的快乐很单纯,很简单,不咎过往。
  他看着一张张柔软的笑脸,心不知不觉有点润了。颤了颤已经僵硬的双腿,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下作业。他扶着墙,一点一点挪下讲台。他不在乎多少人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他想着还是严肃点好,这些孩子是毕业班的孩子了。他们,他,都耽误不起。
  他跟在流水般涌出教室的孩子们身后,回到他一个人的办公室,打开了暖炉。
  他觉得自己置身在粉色的贝壳中,身边荡漾起层层波浪,是世界上最温柔、最绵软的涟漪。
  他腳边的暖炉沙沙地响着,念着遥远而古老的诗,里面燃着的,不知道是年轻时的旧梦,还是当日时的怅惘……
  (编辑:于智博)

评点:莫笑君


  故事是否真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文字,看到了一位性格内敛却温暖善良的老教师形象。全文情节很淡,写了临近毕业的同学们,在考试的重压下一心盼望体育课,老教师却骗说体育老师生病,在大家纷纷失望时,他最终还是让同学们去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一骗、一放,是“严师”,也是“慈父”,曲折的心绪在人与景的交织中不断映照。文章很有小说质感,故事可以淡,但不能太平,可以试着设置叙述上的悬念,加强吸引力和感人度。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中学举行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陷入了沉思。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
“术业有专攻”不是偶像没文化的借口  2020年10月12日,《上线吧!华彩少年》作为首档台网互动国风少年成团选秀节目,央视节目组在官方微博上晒出了首批选手集结的视频,并配有文字称:笔试正在进行。一句简单的“笔试正在进行”,却让网友们又莫名又激动,调侃道“莫非是在做申论?”“央视是在选演艺圈公务员吗”,一时话题不断。  其实,在选秀节目中增加笔试考核,对于央视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0年
“在大理,遇到不认识的奇花异草,问问刷牙,他可以在三秒内说出这株植物的科属种、习性、生长地区。”在植物圈,刷牙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红,人称“行走的植物图鉴”。  刷牙本名郑海磊,是一个90后温州男孩。七八岁的时候,刷牙住在外婆家,门口有一片树林,他经常在这里玩耍。外公去世后,留下一本中草药小册子,他翻开一看,发现有些植物曾经在树林见到过。从此,寻找植物、分辨植物的愿望,埋在这个少年的心底。  18岁那
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  作者简介  理查德·桑内特,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1943年生于芝加哥,196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在学术生涯中因其突出贡献获奖无数,2006年在德国“因为其对我们时代的理性的分析”“在社会学和史学方面的突出成绩”获颁黑格尔奖。  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工业资本主义是如何引起公共生活衰落的著作。本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失衡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可见,古人早就认识到,要表达内心情感,语言不如感叹,感叹不如歌唱。同学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歌曲,这些优秀的歌曲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如果我们在写作时,学会用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歌词来入文,那将会极大地提升文章格调、文采与表现力。  先来看非常经典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男儿当自强。这句俗语之所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正在于对男性血气方刚、锐意担当、奉献作为等精神品质的推崇。在中国传统认知里,男性气概就是阳刚、硬核、宽厚、容忍、堅韧的样子,同女性温柔、娴雅、精致、芬芳另一种美不同。性别的标签化,与社会传统认知、性别本身特性、公众文化心理等分不开,但蕴藏其中的人性之美、品质之气、精神之韵是没有区别的。  最近,关于“男生去女性化”话题讨论在网络再次成为热点。有观点认为
棉花娃娃真可爱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就是这样朴素至极的信念,让每个人的生命温暖如诗  夕阳西下,余晖尽染,穿着严严实实防护服的医生和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一同手指前方眺望远方。这张全网刷屏、感动了无数国人的照片拍摄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那是3月5日下午四点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刘凯医生,推着转运车护送患者做CT返回病房的途中,正好遇到一片夕阳。“我看老先生挺高兴的,就问他要不要看一会(夕阳
生命中有这样一刻到来,时间追上我们。  我想说的是,从某个年纪开始,我们会发现自己被时间牢牢制服。我们必须考虑它,仿佛有个暴躁的幻象持一柄闪光的剑把我们赶出最初的天堂——所有人都曾经在那里活过,不受死亡的刺激。  那不存在时间的童年啊!一天、几小时就是永远。一个孩子的几小时里包含了多少个世纪?  我记得老家房子庭院里的那个角落,我一个人坐在大理石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上。遮阳篷被撑开来,周遭沉浸在昏暗的
或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热爱,那一份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欣喜。  我是在六岁那年等到它的,它是一份礼物。我一直认为,那是上天奖励给我的独一无二的礼物。在尝试过许多乐器,或不满意,或不合适后,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进一条小巷中,到访一家毫不起眼的乐府。它不叫培训机构,更不叫琴店,只有“乐府”这一词方配得上它。因为它所出售的,是在历史沉浮中保持典雅,流传至今的乐器——古筝与古琴。  我一眼便爱上了古筝,与其他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