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域地理课堂读图训练 培养学生必备地理学科素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统一规定和要求,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其系统性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比拟的。区域地理的特征通过课堂有效教学,能在课堂读图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空间思维、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等学科素养。
  【关键词】区域地图;读图训练;课堂教学;空间思维
  地理高考试题命题趋向是在某一特定、真实的区域情境下,无论是对位置、气候、地质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特征的考察,还是对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知识的考察,即便是对人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考察都脱离不了区域特征,换句话说高考试题实质是对学生掌握特定区域特征的考察。
  高中学生区域地图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升学问题,而学生初中及小学地理、地图知识严重缺失。我省初中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地理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初中生只为会考过关考前临时背诵,缺乏真正、系统掌握地理知识的动力,考过地理会考的初中生多数没有基本的地理知识。基于高考大部分试题的平台是区域地图,通过课堂区域地图读图训练,培养学生对区域地图的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可以在做题时由已知的区域整体图通过空间思维的联系确定“陌生”的试题图。针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这一难点,高考中这一重点,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读图训练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学科学情突出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缺乏,二是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薄弱。如何加强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一、通过课前滚动读图训练,培养学生区域认知
  文科班高中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现状,必须加进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通常的做法是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老师带领学生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来完成。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区域地图的认识、记忆、应用。我主要以课上带动学生整体读图,目的是全体同学参与教学中来,课下布置填图作业和练习来强化上课识图记忆,并将重点的图描绘在作业本上。绘图可以很美、填图可以很正确,但这些都不代表知识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对照地图做得很好。绘图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能注意到图的整体特征,比如轮廓、重要经纬线、河流、城市、山脉、平原等等的分布,加强整体空间概念的形成。这种方式对成绩提高没有太大效果,学生“抄写”的过程,缺乏强化识记过程,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接踵而来,随时间也逐渐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淡忘。
  如何能让学生把学会的区域知识记住,并在地图上再现,是提高区域认识的关键。课上把教师绘制板图转交给学生完成,主干知识也由学生预习后讲解为主,课下找学生背图、填图、绘图,同学们之间互背互查。限于时间和空间问题,并不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或是学科弱势的全体学生参与,也就不能影响到全体学生提高成绩。我在课堂教学做了新的尝试,每次上课前用幻灯打出学过的区域地图,我选用的是教材配套的填充图,这是假期里留过填图作业的部分开始,一张图至少要读两至三次课,每节课至少要找两个人读图,是站在讲台上屏幕前指图读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直到全体学生掌握。
  由于到讲台上屏幕前去读图,是把自己摆在全体同学面前,即使第一次读图效果不好,但下一次效果却极佳。两个星期后就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今天我读图吧。”我就特意安排她读图并及时给与鼓励,尤其是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孩子也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被认同的渴望,我给了她们展示的舞台和时间,他们给了我惊喜。在全体学生集中读图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不自觉的加入进来,随着巩固记忆的加深,也逐渐自信起来,学习兴趣提升,上课注意力更集中,解题思路变的畅通清晰,成绩自然提高了。
  二、通过空间表述内容训练,培养地理空间思维
  学生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能力形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到学科素养的高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突出区位、突出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突出区域研究是体现空间特征。让学生学会从空间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重要内容。地理事物是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格局,因此对学生进行空间觉察能力和空间意识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从空间形状和空间大小、空间方位和空间距离这些要素入手,具体课堂中的操作,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导学案中明确学生观察地图的内容,让学生有意注意下去完成区域地图的探究。地表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空间,地理空间强调空间中事物的地理位置和事物之间的距离关系。
  加强学生在课堂读图中的空间表述训练,是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区域认知能力,在课堂中可通过默图、填图、绘图增强其空间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某一经线、某一纬线通过的重要地理事物的默图练习,学生在有意识的去形成空间概念,并形成多个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填图练习能使学生巩固空间事物的相对空间分布位置;绘图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地理事物的特定轮廓,便于区域定位。
  三、通过图图、图文转换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三课堂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而是要针对地理原理理解、应用和迁移能力的检测。高考试题的综合题作为课堂检测问题呈现,可使学生直面高考,选择高考题相对难度较低,让学生体验高考的同时发现高考也就那么简单,这样更体现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锻造的要求,就是学生把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转化为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最好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有效的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识图、说图、讲图、归纳对比、讲解试题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科素养。每节课拿出五分钟,给全体学生一个上讲台的机会,去培养读图能力,日积月累带给学生轻松应考的法宝——学科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利用地理空间要素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课程.教材.教法》(京),2009年8期62—67页
  [2]李军杰.基于地理思维与能力目标达成的课堂有效教学《地理教学》,2012年24期39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顺应国际教育趋势,体现新课改精神。运用地图培养学生从读图、绘图到图形整合、图文转化、无图思考的地图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及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关键词】地图;地图学习;地图技能  地图基本技能是地图学习,甚至地理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读图、析图、记图、绘图等地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1.读图技能的练习  学生在地图学习中遇到
内容作为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我国商贸流通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供求结构特征表现为:需求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供给结构以
【摘 要】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即使是初中学生,他们也对故事情有独钟。初中地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巧妙植入地理故事,可以丰富地理课堂,更可使地理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故事;优化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地理教材,而且要善于用好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用地理故事,对教材知识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中众多改革措施的一项,本文就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希望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地理学科;学生主体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灵活多变、观念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更加容易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在如今新课改的影响下,这种教学
【摘 要】高中生听力素质不容乐观,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现状,充分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在教学环节穿插训练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抓住听的重点,同步强化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训练。  【关键词】高中生;听力训练;分析研究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听说读写能力是其中最为基本的能力素养。听排在在四种能力之首,要求学生能够专注于听的理解思考以及根据听的内容进行表达表述。教师既要引
【摘 要】提问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要手段,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提问需要艺术,提出问题要由浅入深、难易适度、合理明确、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巧妙灵活地把握好运用好提问的艺术,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提问艺术;启发性;趣味性  一、提问要由浅入深  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然后再砍伐那最坚硬的部分。例如,教师在讲授“大气的垂直
商贸流通业在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研究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阐述了商贸流通业
【摘 要】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质量不高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制定计划和提高阅读的深度,做好记录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课外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延伸与拓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模式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些学生阅读意识不